-
中国缠足陋习及鞋子类型
裹小脚是什么 裹小脚,又称为缠足,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鞋履习俗,特别盛行于17世纪至20世纪之间。 裹小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裹小脚是一种封建陋习,通常是在女孩成长到一定年龄后,由家庭成员为她裹上脚。根据可获取的历史信息,裹小脚的习惯通常是在宋末元初时期开始流行的,当时被视为一种女子美德的象征,因为它们代表了女性的柔弱、顺从和贞洁。然而,这种习惯在明清时期逐渐普及,并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因此,可以说裹小…... 虫哥- 0
- 2
- 194
-
清朝时期官帽的帽球(帽珠/官钮)代表了什么?
中国关于满族佩戴帽子徽章的法律可以追溯到 1636 年。满族人数不到 25 万,但他们征服了汉人,并于 1644 年建立了清朝。为了维护对汉族人口的权威,满族无论是皇室还是中国贵族和官员,都强烈希望拥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身份识别手段。这促使制定了一项着装规定,将皇室和中国贵族的着装编入法典。它将统治精英和政府与普通民众区分开来。人们认为帽子比军衔徽章更显眼,在下个世纪,帽子法将根据不同的皇帝进行修改。…... 虫哥- 1
- 1
- 112
-
清朝时期补子的官员等级制度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分化大臣权利,以防权臣篡位,建立了一套有别于以前各朝的官制。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个级别,分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类。在中国古代皇权至上的时代,无论什么都要有等级制度,这种制度最能体现的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清朝文武官服前胸和后背上缝缀的“补子”,或称“补袍”或“补褂”。不同的补子代表着不同的官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清朝补袍,让大家在以后的清…... 虫哥- 0
- 0
- 238
-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戒指-爱情的象征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戒指就被作为装饰物,或者用来保护手指所用。 大汶口文化骨指环(山东博物馆藏) 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500年—公元前2500年)绿松石饰环——山东省博物馆(东麦影摄) 在中国古代,大约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皇后和妃子们都佩戴银戒指和金戒指,以含蓄地表明她们的“身体状况”。 的 如果是经期或怀孕,她会在左手戴一枚金戒指,以表示她不方便侍奉皇帝。有…... 虫哥- 0
- 0
- 140
-
清代宫廷服饰-宗凤英-第一章清代宫廷服饰的历史渊源
第一章清代宫廷服饰的历史渊源 衣冠,乃一代昭度。一代之兴,必有其衣冠之制。清代服饰文化的产生与满族形成的历史及清入关后所处的社会背景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后者是我们研究和了解清代服饰文化艺术的先决条件。 第一节 满族的历史及其生活习惯 一个民族要经过很长的实践,才能逐步形成适合自身生活习惯的服饰满族也不例外。 清朝,是以聚居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演进而成的满族贵族为主体通过征战等手段建…... 虫哥- 0
- 0
- 68
-
清朝慈禧太后的清晰照片
虔诚与权力 太后说:“趁天气好,我们去再拍几张照片吧。”于是她走到觐见厅的庭院里,我哥哥在那里准备好了相机,又拍了几张照片。她说她想坐在她的宝座上拍几张照片,就像她正在觐见一样。我们只花了几分钟就把庭院里的一切准备好了。屏风放在宝座后面,脚凳也为她准备好了,她命令一位宫廷女官去拿几件礼服给她挑选。与此同时,我去拿了一些她最喜欢的珠宝。她命令拿来两件她在觐见埃文斯上将和埃文斯夫人时穿的礼在那些场合戴…... 虫哥- 0
- 0
- 172
-
中国传统花丝镶嵌艺术史
瑰丽的花丝镶嵌,代表了贵金属制作工艺的巅峰,从昔日专用于宫廷,到如今流传到民间,已经有很多人接触、佩戴花丝镶嵌制品,并以其精美繁复而著称。技术由. 什么是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花丝镶嵌)又称“精金工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主要用于中国古代皇家珠宝的制作,由“花丝”和“镶嵌”两种工艺结合而成技术。 花丝是指将金、银拉成细丝,采用填充、编织工艺制作的工艺品。 镶嵌是指将…... 虫哥- 0
- 0
- 140
-
满族妇女便服 1900年代初期
满族妇女的便袍,中国,1900 年代初期。丝绸和金属线刺绣在丝绸纱布上。丹佛艺术博物馆的纽斯特纺织品收藏:詹姆斯·P·格兰特和贝蒂·格兰特·奥斯汀的礼物,1977.214。 与厚重的缎子不同,纱布的开放式编织结构使其在温暖的天气里更加舒适。众所周知,慈禧太后不喜欢这种皇家黄色,认为它不适合她的肤色。据认为,这件长袍的宽边、深色边框是她亲自设计的,以减少黄色丝绸在她脸上的反光。1900年代初,慈禧更…... 虫哥- 0
- 0
- 82
-
中国服饰配饰:天翠的残酷与美丽
在众多的中国传统服饰配饰中,天翠(又名翠鸟羽艺)通常被认为带有一种残忍与美丽,对此也存在着无数的争议,让很多初学汉服的迷们产生了很多疑虑。关于天翠。那么,今天我就来仔细看看陷入舆论漩涡的天翠。 什么是天翠? 严格来说,天咀是一种制造工艺。但“天翠”一词一般是指中国传统金属制品与羽毛制品的结合,意思是将翠鸟的蓝色羽毛镶在金、银等金属底座上,制成首饰。 用翠鸟羽毛制作装饰品的工艺自汉代以…... 虫哥- 0
- 0
- 75
-
中国古代头饰清朝-扁方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达的最后阶段。随着王朝的演变,清代满族妇女的头饰丰富多样。继承了历代头饰,又根据民族服饰特点,创造与之相对应的首饰。 中国传统的头饰代表之一是扁方。 01 什么是扁方? 扁方是中国古代传统发饰之一,主要流行于明清时期,用于固定头发。其头部形状一般呈弯曲状,身体常呈1字形。它们有不同的形状,或大、或小、或宽或窄。大的可达30厘米以上。小的也称为双尖,可用作头发固定或装饰。大的…... 虫哥- 0
- 0
- 212
-
中国护甲器的历史和类型
中国传统指甲套,又称“护指”。古代宫廷贵妇用金银制作护甲以保护指甲、彰显身份,极其精美华丽,品种繁多。 如果你看过精彩的历史电视剧 《如懿传》,你可能会注意到,剧中的妃子们纤细的手上都留着长长的指甲,尾指上还戴着护甲,尽显高贵与优雅。 如此奢华的中式护甲,除了彰显身份地位特征之外,它还有什么作用,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吧! 留长指甲的历史 每个人都有对美的热爱。自古以来,拥有一双纤细的…... 虫哥- 0
- 0
- 88
-
明清时期男子服饰的变迁
本文重点探讨明清至民初中国传统男装流行的变化。 明初的服饰延续了元代的风格,男子服饰除直身外,还有长衫式样。此时道袍尚未形成,因两侧常山褶皱结构,推断可能是道袍的前身。 曳撒的原型来自元代,明代袖形、廓形逐渐发生变化,发展出外摆结构,是便服常见款式之一明代又称吉服。 明中期男装较显着的变化是袖型逐渐加宽,外摆的结构也与初期不同。 明末男装盛行刀袍,最初的袖型为偏直袖,具有收袂的结构。 明末,袍子已…... 虫哥- 0
- 0
- 274
-
汉服首服-传统帽子头饰
什么是汉服首服 汉服首服是指汉族古代传统服饰中的头部装饰,是汉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服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冠帽、巾帻、头饰等。 男子 男子首服的冠帽有冕冠、爵弁(雀弁)、皮弁、韦弁、冠弁、武弁、通天冠、长冠、乌帽,巾帻有幅巾、网巾、东坡巾、唐巾、飘飘巾、儒巾等等。这些冠帽和巾帻不仅是头部装饰,还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和社会地位。例如,冕冠是皇和正式场合如祭祀、朝会等场合所戴的礼冠,而乌帽则更常见于平民…... 虫哥- 3
- 0
- 454
-
中国传统发饰 – 明式䯼髻和条牌
䯼髻和条牌是中国传统发饰的两件华丽作品,通常与明式汉服搭配。 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化程度最高的时期之一,特别是在江南地区。 从发饰来看,明代金银首饰较宋元时期最显着的变化是种类、款式的增多,名称的区分也更加细致。 。 各种类型的中国传统发饰,根据佩戴地点、装饰、款式、甚至长度的不同,有不同的名称。 今天我们重点讲一下䯼髻和条牌。 Diji (䯼髻, dí jì) [历史与结构] 䯼髻是明代出现…... 虫哥- 0
- 0
-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