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于满族佩戴帽子徽章的法律可以追溯到 1636 年。满族人数不到 25 万,但他们征服了汉人,并于 1644 年建立了清朝。为了维护对汉族人口的权威,满族无论是皇室还是中国贵族和官员,都强烈希望拥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身份识别手段。这促使制定了一项着装规定,将皇室和中国贵族的着装编入法典。它将统治精英和政府与普通民众区分开来。人们认为帽子比军衔徽章更显眼,在下个世纪,帽子法将根据不同的皇帝进行修改。1727年,雍正皇帝引入了“官钮”,也称为帽球。它们是在不太正式的场合穿的,比以前的帽子徽章更容易识别。皇帝戴着一顶用红色丝绳编成的扭结帽,而贵族和官员则戴一顶较为简单的球状帽。按照传统,官衔分为九个,每个等级用不同的颜色区分:
清朝时期官员帽子-吉服冠和朝冠
吉服冠,是穿着吉服时佩戴的官帽,也是平时官员戴的帽子,所谓吉服,是仅次于朝服的礼服,吉服冠顶子比较简单,只有球型宝珠及金属底座两部分,底座用金的,也有用铜的,上面镂刻花纹。顶珠的颜色及材料有多种,反映不同官员的品级。
帽子的最高之处装有顶珠,帽之顶珠是区别官级的重要标志:
一品官员
佩戴的是珍贵的红宝石,或者是透明的红色宝石。袍子的前胸和后背绣有一只鹤,腰带的扣子是玉石的,镶嵌着红宝石。
暖帽
亲王以下,直到子爵和一品的官员都是红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世界红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二品官员
佩戴红珊瑚纽扣,身穿绣有锦鸡的长袍;镶嵌红宝石的金腰带扣。二品官用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珊瑚的颜色常呈白色,但宝石级珊瑚为红色、粉红色、橙红色,可以用作官帽之上,仅次于红宝石。珊瑚与佛教的关系密切,印度和中国西藏的佛教徒视红色珊瑚是如来佛的化身,他们把珊瑚作为祭佛的吉祥物,多用来做佛珠,或用于装饰神像,是极受珍视的首饰宝石品种。
二品吉服冠珊瑚顶
三品官员
佩戴蓝宝石和独眼孔雀翎,身穿孔雀长袍;加工金制成的腰带扣,三品官用蓝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宝石级刚玉除红色的称红宝石外,其余各种颜色如蓝色、淡蓝色、绿色、黄色、灰色、无色等,均称为蓝宝石。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三品吉服冠蓝宝石顶戴
三品吉服冠蓝宝石顶戴
四品官员
穿着青金石(一种深蓝色的石头)或蓝色不透明的石头,长袍上有一只大雁,还有一个带有银纽扣的金扣。四品官用青金石,是古老的玉石之一。它以其鲜艳的蓝色赢得东方各国人民的喜爱。不透明,为玻璃至油脂光泽。其硬度为5.5,比重是2.7-2.9。青金石拥有独特的蓝色、深蓝、淡蓝及浅青色等,青金石是我国自古以来进口的传统玉料,其多数来源于阿富汗。迄今为止,在我国沿未发现青金石英钟的产地。
涅蓝青金石四品顶戴
青金石是四品官员的顶珠。
五品官员
身着水晶纽扣,白鹇长袍,素金扣银扣。五品官用水晶,是自然界3000多种矿石中的一种,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晶体透明、常呈六棱体状。自古以来备受人类宠爱,世界各国均列入宝石行列。硬度为7,相当于钢锉一般坚硬,这使得脆且易碎的黄玉、钻石、欧泊石、祖母绿之类的宝石相形见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水晶,比如:巴西、乌拉圭、美国、南非、赞比亚、俄罗斯、 中国、越南、巴基斯坦等等,其中巴西水晶最有名。
五品吉服冠水晶顶戴五品水晶官帽顶珠
五品吉服冠水晶顶戴五品水晶官帽顶珠
五品官员佩戴水晶。
五品官用水晶
五品官用水晶
六品官员
穿着不透明的白色贝壳或月光石,长袍上有一只白鹭,扣子是珍珠母贝。
六品吉服
六品吉服
六品朝冠(白色涅玻璃代替砗磲)
六品朝冠(白色涅玻璃代替砗磲)
备注:据考古资料表明,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工艺始于西周时期,历经绵延不绝的两千余年,至清代发展到顶峰,成为古代玻璃史上的鼎盛时期。故宫博物院藏古代玻璃器 4000余件。从藏品的时代上看,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其中绝大部分藏品为传世品,尤以清代玻璃制品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整个藏品的90℅。
据不完全统计,康熙朝已有单色玻璃、画珐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洒金玻璃等品种,雍正朝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描金玻璃。
单色玻璃是指用单一颜色玻璃吹制的玻璃器皿。康熙朝的单色玻璃是对清以前玻璃制作工艺的继承与发展。这时期的传世品,过去仅知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一件透明玻璃水丞。雍正朝制作数量最多、器型最丰富的品种是单色玻璃,为当时的主流产品。单色玻璃有“涅玻璃”与“亮玻璃”之分,“涅玻璃”是指不透明玻璃,“亮玻璃”是指透明玻璃。
七品官员;
一枚素金纽扣,袍子上有一只鸳鸯,还有一个素银扣。
七品朝冠
素金铜顶
七、八、九品都是金顶,区别是七品官用素金顶,八品、九品均用镂花素金顶。
七八九品官员,使用的都是金顶。唯一不同的是,七品顶珠为素金,不带修饰,八九品为镂金
七八九品官员,使用的都是金顶。唯一不同的是,七品顶珠为素金,不带修饰,八九品为镂金
八品官员;
一颗精雕细刻的金纽扣,长袍上的一只鹌鹑,还有一个透明的牛角扣。
八品官冒顶
九品官员;
长袍上有一颗精致的银纽扣和一只长尾松鸦,还有一个水牛角扣。
九品朝冠
九品朝冠
小结
由此可以看出:
一品和二品顶子趋向于红色 ,三品和四品趋向于蓝色,五品和六品趋向于白色 ,七、 八、九品趋向于金色。
花翎
清朝的礼帽,在顶珠下有翎管,质为白玉或翡翠,用以安插翎枝。清翎枝分蓝翎和花翎两种。蓝翎为鹖羽所做,花翎为孔雀羽所做。花翎在清朝是一种辨等威、昭品秩的标志,非一般官员所能戴用;其作用是昭明等级、赏赐军功,清代各帝都三令五申,既不能簪越本分妄戴,又不能随意不戴,如有违反则严行参处;一般降职或革职留任的官员,仍可按其本任品级穿朝服,而被罚拔去花翎则是非同一般的严重处罚。
花翎又分一眼,二眼,三眼,三眼最尊贵;所谓“眼”指的是孔雀翎上的眼状的圆,一个圆圈就算做一眼。蓝翎是与花翎性质相同的一种冠饰,,又称为“染蓝翎”,以染成兰色的鹖鸟羽毛所作,无眼。赐予六品以下、在皇宫和王府当差的侍卫官员享戴,也可以赏赐建有军功的低级军官。鹖鸟生性好勇斗狠,至死不却,武士冠上插鹖翎,能够显示武士的英勇,到也贴切。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即皇后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由此可知花翎是清朝居高位的王公贵族特有的冠饰,而即使在宗藩内部,花翎也不得逾分滥用;有资格享戴花翎的亲贵们要在十岁时,经过必要的骑、射两项考试,合格后才能戴用。
帽盒
人们非常小心地对待他们的帽子。在家里,官员们把帽子放在通常由竹子或陶瓷制成的特殊架子上。当到了收起季节帽子的时候,他们会使用专门为此目的定制的盒子。
帽子是官员十分爱护的,在家里通常官员们会把帽子房子竹子或者陶瓷制成的特殊架子上,换季的时候,人们会使用专门定制的盒子。
这个是1900-1911年间的帽子和帽盒
全网最详细的解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