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后服饰
唐代皇后有三种主要服饰:褘衣、鞠衣和钿钗礼衣。每种服饰在设计、颜色、装饰和用途上都有其独特之处。
1. 褘衣
褘衣是最高规格的礼服,相当于皇帝的冕服,规定和制度也最多,复杂繁琐,仅在特定场合穿着。
形制与装饰
首饰:十二树花形,配以两枚博鬓(广泛存在于宫中女性发饰中)。
衣:深青织成为之,画翬翟(飞鸟,多指雉鸟),赤质,五色,十二等。
中单:素纱中单,黼领,朱罗縠褾、襈。
蔽膝:蔽膝随裳色,以緅领为缘,用翟为章,三等。
其他:青衣,革带、大带随衣色,裨、纽约、佩、绶如天子,青韈,舄加金饰。
使用场合
褘衣是皇后在受册(册封皇后)、助祭(参与祭祀)、朝会大事(参加朝廷重要会议)等场合穿着的礼服。
2. 鞠衣
形制与装饰
颜色与材质:黄罗制成
衣:黄罗为之,不画。
其他:蔽膝、大带、革带、舄随衣色,馀同褘衣。
使用场合
鞠衣是皇后在亲蚕(主持蚕桑仪式)时穿着的礼服。
3. 钿钗袒衣
形制与装饰
衣:服用杂色而不画。
配饰:加双佩小绶,去舄加履。
首饰:首饰大小华十二树,以象衮冕之旒,又有两博鬓。
使用场合
钿钗袒衣是皇后在燕见宾客(接见宾客)时穿着的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