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蒙古人及其遗产-社会经济政策与艺术2

从元朝到伊朗的蒙古伊尔汗国,以及中亚、南亚和东南亚。中国用出口的铜钱(硬币)、丝绸和瓷器换取马匹、骆驼和香料(图17)。17”接触中国艺术影响了伊朗工匠的工作。
元朝和伊儿汗国之间大部分货物的运输都来自伊朗和西亚的商人。很少有中国人向西旅行;外国人一般都会来到中国。波斯商人沿着中亚的商队路线经陆路抵达中国西北部,然后乘船经印度洋抵达中国东南沿海。贸易结束后,他们带着中国货物,沿着同样艰难的路线返回。一些西方人留在元朝中国,在那里他们形成了实际上自治的社区,其领导人被称为回回太师和卡迪,即伊斯兰教的解释者(见图19)。18
中国东南部的泉州是这些外国商人的重要中心。他们在泉州的社区该城有自己的集市和医院,据当时的一份资料显示,到 14 世纪中叶,该城已有六七座清真寺。1 对前门、米哈拉布和附近石碑的挖掘表明,其中几座清真寺是在元朝建造或修缮的。一座元朝穆斯林墓地提供了更多关于波斯人和中国人接触的信息。墓碑铭文上的姓名和头衔表明,即使不是大多数,许多埋葬者也是波斯人。虽然简短的纪念文字混合了阿拉伯语、波斯语和中文,但几乎所有提到的死者原籍都在伊朗。其中几位埋葬者来自大不里士;提到的其他城市包括伊斯法罕、尼萨和布哈拉。至少有一人去过麦加朝圣。

鉴于中国商人出国旅行受到限制,在泉州发现一块记录此类使团的石碑实属非同寻常。这块石碑纪念了一位中国商人前往伊儿汗合赞王朝(公元1295-1304年在位)的朝廷。合赞曾招募他前来收取并交付元朝皇帝(忽必烈之孙)的贡品。1299年,元朝派遣这位商人作为使者返回伊朗。20 几乎没有什么比选择一位商人担任朝廷使者更能证明蒙古人对贸易的积极态度了。

这种观点以及由此促进的与西亚日益增长的贸易为艺术的相互影响铺平了道路。在商业交易中交换的中国商品包括瓷器、丝绸(图25),或许还有卷轴,这些都是轻便易携的产品。波斯工匠能够欣赏、研究这些作品,并借鉴其设计。已知中国关于农业和医学的书籍,以及至少一部重要的蒙古著作——被称为《阿勒坦·德布特》(Altan Debter,金书)的历史编年史——通过贸易传入伊朗。其他书籍很可能包含中国工匠使用的图案、主题和技艺描述。21
蒙古人对外来宗教普遍采取仁慈的政策,这也促进了其新征服领土内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尽管蒙古领导人自身也信奉萨满教,但他们很早就认定,将本土宗教强加于新征服的臣民,会使统治变得困难。因此,他们与一些显赫的

成吉思汗的遗产 24

蒙古人及其遗产-第三部分
图21:(图录编号204)。龙形纹饰,中国,元代(1271-1368),公元三世纪下半叶。汉白玉。内蒙古博物馆,呼和浩特

当地的僧侣,他们当时更容易接受蒙古政府。成吉思汗本人通过讨好一位名叫长春的道教僧人开创了这一政策,正如亚瑟·韦利翻译的同期记载所表明的那样。成吉思汗得知道教有长生不老的秘方后,便邀请长春随他出征,并在征战过程中向他要了一些长生不老药。这位僧人的回答(由一位与他同行的弟子记录下来)是:“我有保命之法,但没有长生不老药。”22 尽管成吉思汗感到失望,但他仍然把长春视为圣人,并给了他丰厚的回报,让他留在蒙古人身边。对于这种热情好客,最合理的解释是,成吉思汗希望赢得这位道教智者的信任,并通过他赢得自己中国臣民的信任,因为他认为宗教领袖能够劝说其追随者顺从新的宗主。成吉思汗谨慎地培养道教和佛教僧侣,并以免税等方式奖励他们,以促使他们继续效忠蒙古人。23
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及其孙子蒙哥和忽必烈也采取了同样的政策。忽必烈尤其慷慨地支持中国的宗教。他最有影响力的妻子察必(图27)信奉佛教,他也支持其母亲的宗教——景教,一个异端基督教派别。马可·波罗曾于1275年至1292年在中国,他引用忽必烈的话说:“中国有四位先知,受人崇拜,人人敬仰。基督徒称他们的上帝为耶稣基督;撒拉逊人称穆罕默德;犹太人称摩西;偶像崇拜者称释迦牟尼佛,他是众偶像之首;我敬仰这四位先知,他们是天上最伟大、最真实的神,我祈求他的帮助。”24
元朝对外宗教的开放态度使得中国与伊朗的关系蓬勃发展。蒙古人从未统治过一个庞大的定居帝国,因此需要外援来治理中国。忽必烈特别招募了波斯和中亚穆斯林来协助他,其中一些人已经居住在中国。他需要非汉人担任官员和顾问,因为完全依赖汉人并不明智,因为他和叔叔窝阔台刚刚征服了汉人。尽管忽必烈时常担心穆斯林权力过大,对他们施加政治限制,有时甚至宗教限制,但总的来说,他给了他们无数的机会。穆斯林被聘为贸易主管、达鲁花赤(专员)、监察官和税吏。忽必烈选择才华横溢的行政官赛义德·阿加尔·沙姆斯丁担任新征服的云南省的首任省长。忽必烈甚至招募波斯人和中亚人加入他的军队。例如,1271 年,他在伊朗统治的侄子伊儿汗阿巴哈派遣了两名专家,这两名专家对围攻南宋重镇襄阳的蒙古军队大有裨益。两位波斯人建造了投石机和弹弓,用来投掷巨石。其中一块巨石砸中了襄阳城的城楼,造成巨大破坏,迫使中国军队投降。忽必烈对西方人的才能印象深刻,设立了一个特殊的政府机构——穆斯林投石机操作员和军事工匠高级委员会,负责维护和操作从伊朗获得的攻城器械。25

蒙古人及其遗产25

设立了阿拉伯文教学学院,培训官员翻译和解释波斯语。帝国各地的下级官僚机构中都有一群特殊的文员,被称为穆斯林抄写员和穆斯林抄写员。31 这些措施确保了蒙古领土内有一定数量的官僚能够用波斯语交流。
蒙古人渴望鼓励工匠和工艺实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还产生了将艺术主题从蒙古各个土地传播到另一个的效果。成吉思汗认识到,他的人民在游牧民族时期几乎不断的迁徙阻碍了他们发展出一个规模可观的工匠阶层。因此,他着手接触外国工匠的才能。即使在军事行动中,他也将工匠放在一个特殊的类别中:例如,在征服撒马尔罕之后,他留下了三万名工匠,并把他们分配给他的儿子和亲戚。 32 成吉思汗不仅拯救了工匠,还常常免除他们的徭役和赋税。他的儿子窝阔台延续了同样的政策,尤其是在他开始在蒙古的哈拉和林建造第一个蒙古都城之后。他需要招募和雇用大量外国工匠,这些工匠大多是中国人或来自穆斯林国家。哈拉和林的宫殿、仓储建筑以及普通住房遗址(许多情况下通过地板下的蒸汽管道供暖)为窝阔台的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蒙古人在东欧俘虏了一位名叫纪尧姆·布歇的法国银匠,他建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喷泉,可以喷出各种酒。20 世纪 40 年代,俄罗斯考古学家在挖掘该遗址时发现了铜镜、金银器皿、瓷器和漆杯。虽然其中一些可能是进口的,但这些发现从整体上证明了窝阔台在蒙古这个相对偏远地区拥有高超的工艺水平。33 像他的游牧祖先一样,窝阔台珍惜自己的流动性,并建造了几座额外的季节性住所,每座都需要大量工匠的努力。34 忽必烈是蒙古人在东亚的建筑大师。他在开平建造的夏都,被他改名为上都(柯勒律治的“上都”),位于今内蒙古。开平有一座大理石宫殿,马可·波罗曾这样描述:“殿堂、房间和通道均镀金,内部绘有精美的彩绘,……

蒙古人及其遗产-第三部分
图22(图集编号190)。龙形面具,中国(内蒙古),元代(1271-1368)。釉陶。内蒙古博物馆,呼和浩特
蒙古人及其遗产-第三部分
图23(图集编号206)。龙首饰,中国,元代(1271-1368)。玉器。亚瑟·M·赛克勒画廊,史密森尼学会,华盛顿特区,亚瑟·M·赛克勒捐赠(S1987.819)。

蒙古人及其遗产 27

声明:服饰易汉服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为了能让本站持续长久的更新下去,大家可以赞助一下本站。
资料

蒙古人及其遗产-蒙古征服

2025-4-15 22:09:49

资料

蒙古人及其遗产-社会经济政策与艺术

2025-4-16 14:08:2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欢迎您,新朋友,感谢参与互动!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