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秦朝>秦公帝王陵>第一节 秦公帝王陵的四大陵区

第一节 秦公帝王陵的四大陵区

一、西垂陵区
西垂陵区包括甘肃张家川县南的瓦泉陵墓和位于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的秦公墓地。但这两个墓地又不能全部包括当时在此地埋葬的秦公。
张家川的秦公墓地只是笔者1997年根据考察提出来的,尚未经过考古工作者的钻探和试掘,因此详细情况还不得而知。这里应埋葬着秦襄公的祖先,包括非子、秦侯、公伯、秦仲等。
礼县秦公墓地经大规模盗掘后,考古工作者对之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在大堡子山上发现了两座中字形大墓和两座车马坑,又在大墓旁发现了多座中小型墓葬。①文物工作者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香港等地发现过出土于甘肃礼县秦公墓地的文物,上海博物馆还从香港购得若干鼎和簋,从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来看,这个墓区并非一般人的墓区,而是秦公的墓区。
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区出土有金箔、青铜鼎、青铜簋,还有石罄等,只可惜文物大多被盗卖,墓葬的规模不小,陪葬坑大,从铜器铭文“秦公乍”,来看,这些墓葬应是秦公的墓葬,从史书记载来看,秦文公及其襄公的陵墓皆在礼县一带(即西犬丘),他们以秦公的名义葬在此。庄公是襄公时追认的,如果不是僭越礼制的话,发现的这两座墓葬不是庄公的,那么庄公的墓葬应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还在礼县大堡子山附近一带。
注解:
① 戴春阳:《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有关问题》,《文物》2000年5期。
二、雍城陵区
位于秦都雍城之南,即今凤翔县南指挥乡一带。在此处埋葬着从宪公到出子时期二十二位秦公(包括未享国的),现已探出14个陵园、49座大中型墓。①大墓的平面有丰字形、中字形、甲字形、刀形等,车马坑则为凸字形和目字形两种,陵园面积达21平方公里。
在陵园之外围以横剖面呈槽形的兆沟,对陵园起保护作用,有外、中、内三兆。即整个陵地用外兆包围,每座分陵园或仅有中兆,或中、内兆均有。
雍城陵区是秦公帝王陵区中埋葬秦公最多的一个,也是时间最长的一个,保存情况也不错。其中的秦公一号大墓是一中字形大墓,长达300米,深24米,经过考古工作者10年的辛勤发掘才挖到底部,该墓是目前发现的春秋时期最大的陵墓,陵墓内有殉人182个,殉葬者的地位也不同,有贵族、平民、奴隶之分,虽经历史上200多次盗掘,该墓仍出土金、铜、陶、石等文物3500余件,由此可见该墓当年的规模和陪葬品的丰富,从该墓中出土的文字判断,秦公1号大墓疑为秦景公的墓葬。
雍城陵区是秦公帝王陵的第二个陵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谓承上就是继承秦在礼县秦公陵区的传统,启下就是开创以后秦公帝王陵的先河,后来的秦公帝王陵是对雍城陵区的继承和发展。
注解:
① 焦南峰、段清波:《陕西秦汉考古四十年纪要》,《考古与文物》1998年5期。
三、栎阳陵区
到秦献公时,为了对付东面魏国对秦的入侵和吞食,将都城迁至栎阳,这样距离战争前线较近,便于秦公上前线亲自指挥战争,随着都城的远迁,雍城的秦公陵区距秦都栎阳太远,不可能把献公和孝公两个葬入雍城陵区内,因而在栎阳城的东北修建了栎阳陵区,这在《水经·渭水注》中有记载。
栎阳陵区的秦公墓已由享堂墓变成冢墓了。《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何为甸人,守孝公、献公冢者也”,冢即墓,这是秦公帝王陵形制上的一次重大变化,从此后冢墓越修越大,秦咸阳陵区都实行冢墓形制,到秦始皇陵时,冢墓已发展到登峰造极。
栎阳陵区还未做细致的考古工作,因此关于陵区的形制、规模还待进一步的考察。
四、咸阳陵区
咸阳陵区是指围绕秦都咸阳而建立的几个陵区的总称,是秦迁都咸阳后从惠文王到秦始皇之间的帝王的陵墓。
从惠文王改公为王,秦的国力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随着秦国力的强大,其墓葬也由墓改为陵,到秦始皇时,陵改为山,称作“丽山”,陵与山相对于墓来讲,规模更大,特别是到秦始皇时修建的中国第一个皇帝陵园,已将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咸阳陵区包括三个部分,即秦咸阳西北的秦惠文王、秦武王陵墓,埋葬着秦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等的秦东陵和一墓独尊的秦始皇陵。这一阶段的陵墓规模愈来愈大,设施越来越齐全,“事死如事生”,在陵园中的体现更深刻,高大的封土堆、众多的陪葬坑和陪葬墓充分显示出王权和帝权的尊严,“亚”字形和超“亚”字大墓则是中国古代陵墓的最高级别。
在这一阶段,陵园中的变化较前越来越大,由墓上享堂制变为墓侧的寝便殿,在秦东陵就发现了寝便殿建筑,从而纠正了寝便殿开始于秦始皇陵的观点。陵园的围护设施已被墙垣所代替,秦始皇陵出现了有内外城的回字形墙垣,城垣高大,并有门阙和角楼,十分壮观。最近在东西内外城之间各发现一组南北对称的上出阙,通长44米—45.9米,宽4.6米—15.5米,二组三出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最早三出阙。在秦始皇陵园内还发、现了庞大的飤官遗址。秦始皇陵完全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而设计的;生前所有在陵园中基本上都体现出来了。连生前所居住的都城也尽量在陵园中表现出来。正如《吕氏春秋·安死》所云:“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其设阙庭、为宫室、造宾阼也若都邑”。袁仲一先生也认为:“秦始皇陵园的设计意图也是如此,一切都模拟于生前,把地上王国模拟于地下。秦始皇陵高大的封土及其下的地宫象征着生前的咸阳宫;地面上的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京师的内外城或名之曰大小城;外城垣东侧的兵马俑坑,象征着守卫京城的宿卫军;上焦村小型马厩坑群及西内外城垣之间的大型马厩坑象征着京师的宫廷厩苑;陵封土西侧的铜车马坑,象征着宫廷的乘舆,为始皇的车驾卤薄;西内城垣之间的一批珍禽异兽和跪坐俑坑,象征始皇生前的囿苑,供其狩猎和游乐;陵封土北侧的寝殿,即《独断》所说的‘有起居衣冠象生之备,皆古寝之意也’;陵园内的便殿即《三辅黄图》所说的‘以象休息闲宴之处也’”①近几年发现的石甲胄坑象征着生前的武库;发现的百戏俑坑象征着生前的宫廷娱乐等等,“夫玩好宝,钟鼎壶滥,舆马衣被戈剑,不可胜其数,诸养生之具,无不从者”②,是对秦始皇陵的形象概括。
注解:
(1)袁仲一:《秦始皇陵考古纪要》,《考古与文物》1988年5、6期。
(2)《吕氏春秋·节丧》。
 

 

秦公帝王陵/徐卫民著.—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