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几乎从服饰出现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社会身份、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种种文化观念融入到了服饰中。服饰的面貌是社会历史风貌最直观最写实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服饰的历史也是一部生动的文明发展史。中国人习惯把日常生活概括为“衣食住行”,将服饰排在第一位,可见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这个历史悠久的衣冠大国,不仅有丰富的考古资料记录其服饰发展的历史,在古代神话、史书、诗词、小说以及戏曲中,与服饰有关的记载也随处可见。在这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伴随着民族间的相互融合,服饰的样式和穿着习俗不断演变。历代服饰不仅朝代之间有明显的差别,同一朝代的不同时期也有显著的变化;中国民族服饰,整体特点是色彩鲜明、工艺精美、重视细节装饰,各民族服饰的风格、款式迥然不同,不同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情趣无不体现在其民族服饰中。中国民间服饰深深植根于民间生活与民俗活动中,带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生命力也非常旺盛;流传至今的很多,比如农历新年的红绒头花,端午节的老虎耷拉,情人互赠的服饰信物,用天然植物编织的箬笠、蓑衣,还有手工制作的虎帽、虎鞋和猪鞋、猫鞋、屁股帘儿等等。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中国城市人的服装已不再具有典型的民族性特征,而在广阔的农村,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多姿多彩的服饰仍以鲜活的形象装点着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与美丽的山水共同构成了当地特有的民俗景观。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年—581年,汉代立国400年后,皇室衰微,中国内部分崩离析,出现了以魏为首的三国鼎立,两晋争权,周边的许多游牧民族也乘虚而入,先后在中原地区建立了十多个小王朝。这使得公元3世纪至6世纪的中国处于空前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和民族大迁徙使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传统服饰的机能性在这一时期得到加强,在美学风格上则是追求“仙风道骨”的飘逸和脱俗。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传顾恺之《列女图》局部)

 

漆纱笼冠:
漆纱笼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具特色的主要冠式。当时的男子和女子都可以佩戴。因为它是使用黑漆细纱制成的,所以得名“漆纱笼冠”。冠的特点是平顶,两侧有耳垂下,下边用丝带系结。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伦敦大英博物馆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之一,男穿曲领大袖长襦,女倭堕髻垂臂,右衽衫,长裙拂地,腰束细绅带。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漆纱笼冠(根据传世帛画、壁画及出土陶俑复原绘制)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戴梁冠、穿衫子的文吏(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大袖宽衫:
魏晋时期的人们崇尚道教和玄学,因为祈望长生不老,所以炼制丹药服用的情况较为普遍。服食丹药后常使身体发热,不适合穿紧身的衣服,加之当时的人们大多追求“仙风道骨”的风度,所以这一时期的人们喜欢穿宽松肥大的衣服,世称“大袖宽衫”。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穿大袖衫、间色条纹裙的贵妇及其侍从(敦煌莫高窟288窟壁画)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穿大袖宽衫的贵族及侍从(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裤 褶:
裤褶是实际上一种上衣下裤的组合,它的基本款式是上身穿大袖衣,下身穿肥腿裤。裤褶原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服装开始在汉族地区广为流行,裤口也越来越大,为了行动方便,人们用1米左右的锦带将裤腿缚住,称为“ 缚裤” 。后来衣袖和裤口愈加宽大,时称“广袖褶衣”、“大口裤”,一时之间成为南北朝时期盛行的服饰。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博物馆藏,北魏彩绘陶文武士俑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穿裤褶的男子(北朝陶俑,传世实物)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穿裤褶的女子(北朝陶俑,传世实物)

 

杂裾垂髾服:
魏晋时期的女子在深衣的下摆部分要接上重重叠叠的三角形装饰布,又在腰上系围裳,从围裳下面再伸出许多长长的飘带。由于使用了轻柔飘逸的丝绸材料,所以这两种装饰使女子在走动的时候,更加富有动感和韵律感。后来,这两种装饰逐渐合二为一,这就是杂裾垂髾服的造型。杂裾垂髾服使魏晋的女子充满灵动、飘逸的气质。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穿杂裾垂髾服的妇女(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衫 裙:
衫裙是魏晋女子的常服,上衣的衫紧身合体,袖子宽肥;下边的裙子多折裥,裙长拖地,宽松舒展。这种上俭下丰的造型,加上丰盛的配饰,能够展现出魏晋女子潇洒俊美的风度。这也是中国传统女装的经典造型。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陕西西安草厂坡北魏墓出土梳十字大髻、穿窄袖衫裙的彩绘女俑

 

女子发髻:
魏晋的女子流行使用假发梳妆发髻。有的在头顶梳十字形发髻,余发下垂,称“十字髻”;有的将头发反复盘桓,然后做髻,称“盘桓髻”;还有的将头发梳理成凌空摇摆的发环,称“飞天髻”。魏晋女子使用假发是为了增加发髻的高度,追求危、邪、偏、侧等妩媚的风姿。她们常常在发髻上再饰以鲜花、簪子等,更增添了女性的魅力。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戴小冠、穿襦裙的乐人(北朝陶俑,传世实物)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穿对襟衫子、长裙穿戴展示图(根据出土陶俑复原绘制)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文士服饰:
玄学、道教和佛教在魏晋时期广泛流行,互相影响,成为一时的风气。文人士大夫阶层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下,崇尚虚无,不拘礼法,更有甚者放浪不羁,追求仙风道骨,在服饰上就表现为喜好穿宽松的衫子,袒胸露怀,无拘无束。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戴巾子、穿宽衫的士人(孙位《高逸图》局部)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梳丫髻或裹巾子、穿翻领袍服的士人(《北齐校书图》局部)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戴巾子、穿宽衫的士人(孙位《高逸图》局部)

 

百姓服饰:
魏晋时期的百姓服饰十分丰富,绘画中的采桑、屯垦、狩猎、畜牧宴饮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留下了大量平民百姓的服饰形态,如女子的裙裳、农民的袍服、猎人的巾帽、牧者的绑腿等。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戴巾帻、穿袍服的信使;穿袍服、围裳的采桑妇女;穿袍服的农民及农妇;戴毡帽、穿袍服的猎人(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裲裆铠:
南北朝时的主要铠甲是裆铠,其材料大多采用坚硬的金属和皮革,甲片的形状分为长条形和鱼鳞形两种,在胸背处通常会采用精巧的鱼鳞纹小形甲片,以增强铠甲的机能性。将士一般会在裆甲内衬一件厚实的、布帛制作的裲裆衫,以防止坚硬的甲片擦伤肌肤。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戴兜鍪、穿裆铠的武士(北魏加彩陶俑,传世实物,原件现在日本京都博物馆)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戴兜鍪、穿裆铠的武士(北魏加彩陶俑,传世实物,原件现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东洋美术陈列室)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戴兜鍪、穿裆铠甲的武士(甘肃敦煌莫高窟285窟壁画)

 

纹 样:
外来的装饰题材大大补充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纹样。它们包括:具有古代阿拉伯国家装饰纹样特征的“圣树纹”;具有佛教色彩的“天王化生纹”;具有少数民族风格的圆圈与点;还有组合的中小型几何纹样和“忍冬纹”等。这些纹样的共同特征是:对称排列,动势不大,装饰性强。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新疆吐鲁番出土北凉几何鸟兽纹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

中国服饰魏晋南北朝的服饰

方格兽纹绵(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实物)

服饰易文化APP下载

隋唐女子服饰

仅限安卓用户,苹果客户端暂时不支持!

声明:服饰易汉服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为了能让本站持续长久的更新下去,大家可以赞助一下本站。赞助本站 关注公众号:服饰易文化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魏晋汉服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服特点

2023-1-5 21:44:10

魏晋汉服

魏晋南北朝人物画赏析

2023-3-16 22:14:44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