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在台湾历史上较晚登上舞台的台北市,其发展重心先由艋舺至大稻埕,清末则开衙建府修筑台北城,与前两地并称为三市街,再经过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的锐意经营,时序来到了一九三○年代,此时的台北市工商实业繁华兴盛,不但是全岛的政治经济枢纽,公共建设与都市发展也已经超过许多中国与日本的二线城市,有着「岛都」的美名。

在台湾博览会前夕,台北市内常住十八万多人,人口数已跃居台湾第一大城市,其中六成五是台湾本岛汉人,二成九是日本内地人,两个民族有着泾渭分明的文化风俗,反应在传统服装上也是截然不同。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推行西化,西洋式的军队制服和西装洋装先后风行,旋及也飘洋过海来到台湾;此外来自上海的时髦服饰与发型化妆亦透过书报杂志的传播同步于流行台北街头。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穿着各式服装的台湾人家庭合照;左起依序为和服、大襟衫、对襟衫、西装、儿童洋装、学生制服。

(片源典单:立暨南国际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除了衣着样式表现出东洋和西洋、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之外,从清朝到民国各个时代的的历史记录,都不约而同地提及台湾人在服饰上的精美讲究,特别是台湾女性。由于原先台湾本地甚少纺织,同时又有着海外贸易发达的双重因素,置装用的布料取自四方,本邑妇女益精于衣裳裁纫与女红刺绣,出门时穿着各色花样翻新的传统服装、新式旗袍或女性洋装,经常使初至此地的访客感到新奇。

以下将介绍上个世纪三○年代台北街头常见的服装:

图片 简介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 对襟短衫与长袍马褂(男)

台湾汉族男性的传统日常服饰为衫裤,上衣主要以方便穿脱的对襟短衫为主,下裳则为长裤或七分裤。由于本地四季温差较小,因而冬夏服装的形制相似,色彩多为素色或黑色。在一九三○年代,对襟短衫作为中下劳动阶层的服装,仍经常出现在台北市内汉人居住的聚落中。长袍马褂则是台湾汉族男性参加庆典祭祀、社交聚会时的传统正式服装,唯其在一九二○年代中期逐渐被西装取代,在一般的公开场合较为少见,但仍会出现在各种传统活动的场合。(图片来源,典藏单位: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 大襟衫(女)

台湾汉族的传统服饰沿袭闽粤,为了避免袒胸,女性的上衣多为右衽的大襟衫,下裳则搭配裤或裙。大襟衫通常会以刺绣和绲边装饰,花纹包含花草鸟兽、福字寿字、线形几何等等。裁缝用的绵纱丝绸呢绒多由各地海运来台,衣料纹路和颜色因而也多彩多姿,总体而言闽南妇女服饰较为华丽、客家妇女服饰较为朴实。大襟衫在一九一○年以前几乎是台湾汉族女性唯一的服装款式,在一九三○年以后仍可以在许多公开场合看到衫裙与衫裤的身影。(图片来源,典藏单位:国立历史博物馆)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 和服(女)

日本传统服饰中的和服起源于奈良时代,当时的天皇派出遣唐使渡海交流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及文化,上层阶级开始穿着唐朝风格的服饰,其后经历了种种变化,和服在织造与印染上愈加独特夺目,在江户时期定型延续至今。早期来台的日本女性出外时多穿着传统和服,借以和本地人区隔,同时也作为身份的象征;台湾女性仅在少数场合如婚礼或学校、以及部份服务业穿着和服。在皇民化运动时期,当局试图推动女性全面穿着,但因为本地气候炎热、和服价格昂贵、战时节约体制等种种因素而不了了之。(图片来源,典藏单位: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 和服(男)

日本传统的男性和服源自三国时代,由吴越输入的绢布所制成的汉服样式起初称之为吴服,作为一般民众穿着之用。其后历经日本战国时代增加羽织(外套)、以及德川时代的小袖着物等形式变化,最终取代袍袿,成为男性和服的主要型式延续至今。在渡台初期,日本民间人士多穿着传统和服,之后外出服逐渐被西装所取代。(图片来源,典藏单位: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 西装(男)

西装在明治维新之后被视为西方进步文明的代表,被日本社会引进;而中国在辛亥革命前后,社会风气求新求变,一些商业人士与留学生剪去长辫脱下马褂开始穿着西装。台湾则在一九二○年代渐次普及,到了一九三○年代初期,台湾中上阶层的成年男性多半以西装、衬衫、领带、圆帽作为社交场合的正式服装,无论台籍日籍皆然。(图片来源,典藏单位: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 洋装(女)

日本近代的西洋服饰早出于幕末期放的商港横滨,在明治时期,上层阶级渐渐在与外国人仕交际的场合穿着洋服。大正中期发起了服装改善运动,宣扬西洋服装的便利性与经济性,洋装裁缝技术因而大为推广,同时职业妇女日渐增加,各行各业纷纷采用洋装作为女性制服。这股风潮也传到台湾,随着全岛各地女性职业如学校教师、电话接线员、事务员、加工业雇员的出现,在一九三○年代后期的照片中,台湾女性身着洋装的丰姿已屡见不鲜了。(图片来源,典藏单位: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 旗袍(女)

旗袍源自传统满族服饰,在民国初年由于女解放动的影,京城女学生着打扮性化,除了剪短头发之外,也仿效男学生穿着长袍,而女学生作新时代知识女性的象征,其服饰旋及成为妇女的时尚。在一九三○年代,经过开衩、短袖等剪裁变化,更加合身的上海新式旗袍迅速流行。而台湾女性向来时髦不落人后,改良式旗袍很快也成为都市街头习见的穿着样式。(图片来源,典藏单位: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 官吏制服(男)

台湾总督府为了彰显统治者的威仪以利进行管理,遂依照西洋军队制服的样式来制定官吏制服,并下令各级文职官员、警察巡查、学校教师、铁路职员等务人员,办公时间需穿着制,由于台城内政府员众多,因而官吏制服在公开场合极为常见,也经常作为出席重要活动的礼服。官吏制服在日治后期也是台籍菁英晋升公职的身份地位象征,台湾史上第一位医学博士杜聪明博士、以及时任公学校教员的吴浊流先生均有当时的制服照传世。(图片来源,典藏单位: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 学生制服(男)

在明治初年制定的日本男学生制服亦源自于西洋军队制服,其特征为立襟与学生帽,并以帽章、襟章或袖章作为装饰和区隔。男学生制服在一九二○年代逐渐被台湾的公学校与等学校所采,由于学生服同时象征受新式教育所成就,因台湾的年轻男性在就学期间,经常以学生制服作为正式服装参加各种家族活动。(图片来源,典藏单位: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人类学研究所)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 学生制服(女)

日本在明治时期采行西化政策,提畅培养国民的健康体魄,因而在学校教育中纳入了体育课程,由于日本传统的女性和服不适合运动之用,部份学校挑选洋装作为体育活动的服装,在一九二○年代初期,水手服型式的女学生洋装制服开始普及,台湾的一些女子公学校、女子高等学校也加以采用。从留存至今的毕业纪念照片,可以观察到时台湾各地女学校的校服均行选定,传统大襟衫、西式装以及水手服兼而有之。(图片来源,典藏单位:国立台北艺术大学传统艺术研究中心)

参考资料:

中山千代(2010)。日本妇人洋装史。东京都:吉川弘文馆。

永岛信子(1943)。日本衣服史。京都市:芸艸堂。

国立历史博物馆编辑委员会编(1995)。国立历史博物馆珍藏台湾早期民间服饰。台北市:国立历史博物馆。

叶立诚(2001)。台湾服装史。台北市:商鼎。

声明:服饰易汉服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为了能让本站持续长久的更新下去,大家可以赞助一下本站。赞助本站 关注公众号:服饰易文化  关注服饰易文化

时尚或许会变,历史必将永恒!---- 虫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