襦裙

襦裙是汉服的一种,上身穿的短衣和下身束的裙子合称襦裙,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短襦或衫,叫做“襦”,一般长不过膝,紧身长裙,还佩披帛,加半臂。 [1]  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兴起于魏晋南北朝。

襦裙以裙腰之高低,将襦裙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以领子的样式之分将襦裙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等。按是否夹里的区别,襦分为单襦、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近于于有无腰襴。

襦裙直到唐朝前期都是普通百姓(女性)的日常穿着服饰,之后逐渐被衫袄替代。

男子襦裙多称为衣裳(cháng)。

襦裙

襦裙简介

襦裙是汉族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

一般认为襦裙出现在战国时期。因为汉代流行深衣,襦裙逐渐减少。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发现了襦裙实物,襦以浅蓝色绢为面,中纳丝棉,袖端接一段白色丝绢。裙也纳有丝棉,质料用黄绢。这一时期的襦裙一般上装窄袖右衽,矩形交领;下裙以素绢四幅连接合并,上窄下宽,腰间施褶裥,裙腰系绢带。

传承历史

先秦时期

上古时期,中国服装大多分成两截,上体称“衣”,下体称“裳”。其中的“襦”指长不过膝的短衣,“裙”指布帛拼制而成上连于腰的下裳 [2]  。从出土文物看,西周时晋国贵族已出现上身右衽短衣,下佩裙裳的衣着 [3]  。

两汉时期

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据此,有人认为汉代根本不存在这种服饰,只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才重新兴起。其,汉代妇女并有弃种饰在乐府诗中就有不少描写。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襦裙是中国妇女服装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战国直至明朝,前后二千多年,尽管长短宽窄时有变化,但基本形制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样式。

魏晋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襦裙继承了汉朝的旧制,主要还是上襦下裙。上襦多用对襟(类似现代的开衫),领子和袖子喜好添施彩绣,袖口或窄或宽;腰间用一围裳称其为“抱腰”,外束丝带;下裙面料比汉代更加丰富多彩。随着佛教的兴起,莲花、忍冬等纹饰大量出现在服装上,女裙讲究材质、色泽、花纹鲜艳华丽,素白无花的裙子也受到欢迎。魏晋时期裙腰日高,上衣日短,衣袖日窄;后来又走向另一极端,衣袖加阔到二三尺。

隋唐五代时期

隋唐五代时,上衣为短襦,半臂(属于罩衫。半臂形制如同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长度在长袖与裲裆之间,故称为半臂)与披肩(属于配饰)构成当时襦裙的重要组成部分。隋代,上襦又时兴小袖。唐代长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长裙,但盛唐以后,贵族衣著又转向阔大拖沓。裙的式样用四幅连接缝合而成,上窄下宽,下垂至地,不施边缘。裙腰用绢条,两端缝有系带。这时襦的领口变化多样,其中袒胸大袖衫一度流行,展示了盛唐思想解放的精神风貌。披肩从狭而长的披子演变而来,后来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于前后的飘带,这是中国古代仕女的典型服饰,在盛唐及五代最为盛行。下裙面料以丝织品为主,以多幅为佳,裙腰上提,此时裙色鲜艳,多为深红、绛紫、月青草绿等,其中以石榴裙流的时最长色彩样,中求异,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如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的百鸟裙,堪称中国织绣史上之名作;武则天时的响铃裙,将裙四角缀十二铃,行之随步,叮当作响,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与短襦和披肩相配一体,尽显盛唐女子雍容华贵的丰腴风韵,表现出极富诗意的美与韵律。

襦裙

形制

襦可分为单襦和复襦,区别在于是否夹里。

襦的袖子一般较长。交领右衽汉服标准的领口式样,外观如字母y形。(左衽为异族或死者的样式,方向不可以相反)。

腰带用丝或革制成,起固定作用。

宫绦以丝带编成,一般在中间打几个环结,然后下垂至地,有的还在中间串上一块玉佩,借以压裙幅,使其不至散开影响美观。(非必需)

裙从六幅到十二幅,有各种颜色及繁多的式样。

与其它服装形制相比,襦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上衣短,下裙长,上下比例体现了黄金分割的要求,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面裁剪,多缘边,绸带系结;上襦变化主要在领型及门襟上,下裙长至鞋面。

大凡衣短则裙长,衣短至腰间,裙长至脚踝骨之下;衣长则裙阔,衣长时,长到臀至膝下,而裙露仅几寸,裙子不必显出特,襦裙忌讳上下平分秋色,会得呆板变化。

具体分类

按领子的式样不同,可分为交领襦裙和直领襦裙。

按是否夹里的区别,将襦裙分为单襦和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则近于袄。

按裙腰的高低,可分为中腰襦裙(同齐腰襦裙)、高腰襦裙和齐胸襦裙。

【案:襦裙的确有齐胸襦裙,是唐代的,将唐代襦裙称为高腰襦裙有误;高腰襦裙束于胸下。】

襦裙制法

下裙的裁剪

可用片幅拼接,即梯形片布的拼合;可用打褶,或以上两者合,从出实物看打褶或幅加打的较多。

下裙的腰围

一般为穿着者的1.5-2倍腰围;下裙沿为2倍以上腰围。

襦裙的腰带

襦裙用布带或宫绦束腰,无如深衣的腰封的样式。

襦裙

穿着礼仪

襦裙可以单襦穿着,也可内辅以诃子、抹胸等;外衣可以选择半臂、褙子、比甲等,裙外可加帷裳;还用加帔帛、宫绦装饰等;襦裙是汉服中的常服,适合平日穿着。

男式襦裙为男子所着的襦裙由上襦与下组成。上襦为交领。女子襦裙比,男子裙样式、花纹上更为质朴一些。汉族男子穿裙子的历史也很悠久。虽然后来深衣、直裰等出现,民间所着减少,但官方的最高规格男子礼服,仍然是衣裳制,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男式襦裙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上衣下裳制汉服。《周易·系辞下传》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在黄帝时代,上衣下裳为古华夏族的服装样式。

主要区别

襦裙是汉服中的一种,但不可将所有上下裙装都称为襦裙。汉服在清初在“剃发易服”中被强制扼杀,清朝的旗服褂裙也不是襦裙。

与曲裾的区别

襦裙和曲裾分属于汉的两个不同类。曲裾有左襟任后绕,裙衣内,衣襟少过膝,不作短襦看待(曲裾有相对的长短,不可等同于“深衣”这个概念,但是的确有“曲裾深衣”这个款式)。襦裙的下裙无类似曲裾的绕襟式样。

和衫裙的区别

一种上衫下裙的套裙,即衫裙,约流行于魏晋时期

和襦的区别:魏晋南北朝时襦多指加絮短衣,而衫无絮,郭璞注曰:“今或呼衫为单襦”。

和袄裙的区别

袄裙约起源于明初,为交领样式,至腋下束带,上衣为袄较长,也在下裳外,但不用腰带束之,有中缝,配以百褶裙或马面褶裙。

与鲜族传统套装的区别

服(朝鲜服)的装也分为上襦下。上襦为小灯袖斜襟短衣,花结襻带系合下裙为高腰长裙,少女为统裙式,婚后缠裙式。

【案:韩服的式样源自于明代女子的襦裙,但是朝鲜族在明代襦裙的基础上自行发展,在细节上已经走样,所以也不可将韩服女装称作襦裙】

襦裙

参考资料

1.  赵君.唐史原来超有趣.北京市朝阳区静安里26号通成达大厦3层:中国华侨出版社,2016年7月:181-182

2.  周汛,高春明.中国衣冠服饰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12月:第3页、第220页、第278页

3.  田小娟.从土文物看西周的服与发型:三秦出社,1998年:250页

声明:服饰易汉服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为了能让本站持续长久的更新下去,大家可以赞助一下本站。赞助本站 关注公众号:服饰易文化  关注服饰易文化

时尚或许会变,历史必将永恒!---- 虫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