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额的来源
抹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首服,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抹子、抹头,是将布帛织锦等物折叠或裁制成条状围勒于额前,多饰以刺绣或珠玉。中国传统服饰饰物,流行于明代。抹额系在额头上,一般饰有刺绣或珍珠玉石。
据学者考证:抹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是北方少数民族所创的避寒之物。作为束于额前的巾饰,抹额一般还装饰有刺绣或珠玉。《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
最早的抹额却是男子的专属。据古书记载,早在大禹时期就有人使用抹额作为军戎服饰之一,《中华古今注》卷上“军容抹额”条:“秦始皇巡狩至海滨,亦有海神来朝,皆戴抹额绯衫大口袴,以为军容礼,至今不易其制。”
汉承秦制,军将武士及卤簿仪卫也都用抹额作为额饰,这并非为了装饰,是用作部队的标识,为了方便军事管理,而不同的部队,其抹额的颜色也有所不同。陕西咸阳汉景帝阳陵葬坑出土的数百尊西汉陶俑,它们的头部全部戴有棕红色纱质武弁,额部则横扎着一条用朱砂染就的宽阔丝帛。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出土的东汉《乐舞百戏图》,一群头戴红色抹额的武士围坐在一起观看杂伎表演。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韦坚自衣阙后,绿衣锦半臂,红抹额,立第一船。” 宋代俞琰《席上腐谈》说:”以绡缚其头,即今之抹额也。”
抹额在古代军队中的应用
唐代,抹额常常出现在战士的额头上。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上,有身穿红袍的武士。
在当时的文字记载中,出现了“抹额”字。唐代诗人李贺曾有一首描写水军操练的诗:“水溅抹额,旗鼓夜迎潮”。
五朝时有“兵抹”条款。当时军队中用不同的颜色作为标志来区分不同的军队。©️唐朝《仪卫出行图》,陕西乾陵东南章怀太子墓出土
唐宋时期,抹额成为男子幞头内所衬的头饰。唐墓壁画中也出现了佩戴抹额的女子形象,韦贵妃墓《束抹额男装女侍图》中,一身穿胡袍的侍女头戴一条白色细长抹额;安元寿墓《提壶男装女侍图》中,女侍头部系着一条宽窄相同的红色抹额;长安县少陵塬无名唐墓之《乐舞图》中,跳胡旋舞的男伎和旁边的六乐伎均头戴黄抹额,其中一人黄抹额上还镶有宝饰;在陕西礼泉新城长公主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系着抹额的女子形象。
东汉《乐舞百戏图》,壁画,纵80厘米,横110厘米,于1972年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墓
宋代的武士仪卫在用布帛抹额之前,会先系裹幞头或戴一小帽,这与之前单独用布带扎额有所不同。抹额的颜色也不仅局限于红色,出现了其它颜色,如宋代教官多用红绣抹额,招箭班则为紫绣抹额。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北宋壁画及芮城永乐宫三清殿元代壁画上,不少武士既裹有黑色幞头,又系有红色、黄色、绿色、紫色或蓝色抹额,可以说是当时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渐渐的,抹额不再是一种男性的装饰物,而是作为女性的头饰被广泛使用。这一时期的男子更崇尚系裹头巾,女子则更偏爱抹额,所以在抹额的制作上也比先前更讲究,通常将五色锦缎裁制成各种特定的形状,并施以彩绣;有的还装缀珍珠宝石,渐渐向首饰靠拢。
宋朝时期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文中还说:元代贵妇用抹额者不多,只有士庶之家的女子才喜欢作这样装束。估计在额间系扎着这么一道布帛,可防止鬓发的松散和发髻的垂落,有便于劳作。但也不能忽视贵妇对民间抹额装饰的影响,《元世祖后像》中,裹于额头上的红色帽沿与抹额极为类似,既美观又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明清是抹额的盛行时期,这一时期抹额已完全失去标识作用,男女老少不分尊卑,不论主仆,额间都可系有这种饰物。装饰上较之前也开始花哨起来,面料越来越精细,装饰的珍珠宝石也越来越名贵;另外还出现了用非布料材质制作的抹额,点翠法、镏金法、掐丝法的使用也让这一时期的抹额越来越贵重,渐渐成为富贵人士彰显个人财力的标志。
抹额——女性美丽的奥秘
宋代多为爱美女性所用。宋代的女婢制作更加精美。史料还记载“普通家庭不能用珍珠来装饰首饰、衣服、耳环、抹额物等”。
普通身份的女性虽然不允许用珍珠来装饰抹额,但她们的抹额风格却非常丰富。例如,将五色锦缎剪成各种形状,并在上面加上彩色刺绣。额头有了这个装饰,不仅可以让额头变得整齐,还有助于降低发际线。
明代是抹额盛盛行的时期。当时的妇女,无论贵贱,头间都饰有抹额,而且抹额的形式更加多样。一般都饰有刺绣或珍珠玉石,并用兽皮材料制成的萌萌增加了抹额的取暖功能。
清朝和近代的抹额
清代,无论贵族妇女还是平民百姓,都流行抹额装饰。抹额成为男女老少必备的装饰品。我们可以看到,在清代保存的照片中,抹额非常常见,而且大多镶嵌有珍珠、宝玉等饰物。
最典型的就是前面提到的电视剧《红楼梦》。几乎每个人都戴着形状相似的抹额,但质地和制作却有所不同。
历代以来,抹额的形式多种多样。起初流行宽型,后来流行窄型,两侧多戴两个耳罩。它的制作过程也是由简单到复杂,都是从布帛的简单裁剪开始的。后来,美丽勤劳的妇女用针线或珍珠玉来装饰额面,使其华丽丽。
其质地发展到后来,多用水獭、水貂、狐狸等温暖的毛皮制成。当然,这种抹额并不是古代普通人能够拥有的。
近人徐珂《清稗类钞·服饰》载曰:“抹额,束额之巾也。”
清末民初汉族花鸟几何纹珠绣抹额,长38厘米,宽6.5厘米,黑素缎为面,灰蓝色棉布为里,边缘镶缝黑素绸绲边,绲边内用厚不足一毫米的彩色料珠满绣花鸟蝶几何纹样,其中抽象的花鸟蝶纹样居中,规矩整齐的几何纹样沿外,纹样布局有疏有密,料珠大小均匀、排列紧密规整,色彩鲜艳亮丽,体现出制作者高超的手工技艺及古人利用小件配饰传达美好愿望的心理。
清代镶嵌金银珠宝的抹额
民国时期的抹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