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与飞鱼服

锦衣卫简介

锦衣卫是明朝的机构,由朱元璋创立,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明以前的各个朝代,差不多都设立过类似的机构。比如汉朝有“诏狱”,唐朝有“丽景门”和“不良人”,五代时有“侍卫司狱”,宋朝有“皇城司狱”等等。它们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名称,组织规模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由当时的皇帝直接控制和指挥的。东西厂和锦衣卫性质差不多,是一种集权的机构,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锦衣卫与飞鱼服

锦衣卫北司镇抚的官级只是正五品或从五品,不过是一个中级官员,但是权利极高,官员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办事。
现在大部分人的理解是锦衣卫都身着飞鱼服,似乎成了锦衣卫的代表服饰,这是不准确的。

锦衣卫服饰

锦衣卫的堂上官,即正二品的都指挥使(金牌非象牙腰牌)或都督佥事兼锦衣卫指挥使,在特定的场合,如皇帝祭北郊或幸学时,可以穿着象征身份和权力的飞鱼服。以下是关于锦衣卫服饰的一些特点:
    • 飞鱼服:飞鱼服是锦衣卫高级官员的礼服,通常是正二品官员的赐服。飞鱼服的设计华丽,颜色为大红,寓意高贵和威严。飞鱼服上的飞鱼图案象征着官员的地位和权力,但并非所有锦衣卫都能穿戴。
    • 绣春刀:佩绣春刀是锦衣卫高级官员的另一特征,绣春刀是明朝特有的一种礼仪用刀,刀柄装饰华丽,象征着官员的威武。
    • 蟒衣:三品指挥使可以穿着蟒衣,这是一种低于飞鱼服的礼服,但同样非常华丽。
    • 青绿锦绣服:千户、百户等较低级别的锦衣卫官员则穿着青绿锦绣服,这体现了等级制度。

锦衣卫的服饰图案模仿龙袍的样式,这是为了保护皇帝。在古代刺客横行的时代,锦衣卫作为皇帝的亲军,穿着与皇帝相似的服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混淆刺客的视线,增加皇帝的安全系数。

飞鱼服的特点

飞鱼服是明朝时期锦衣卫的服装,该服饰首次出现于明朝正德年间,属于赐服,在赐服里,飞鱼服仅次于蟒服。

材质:飞鱼服通常采用罗、纱、云缎等高档面料制作,这些面料质地轻薄,透气性好,且具有良好的光泽和质感,非常适合制作高级礼服。

颜色:虽然大红是最常见的颜色,但飞鱼服也有紫色、青色、蓝色等其他颜色。不同颜色的飞鱼服可能代表了不同的官阶或场合。

工艺:飞鱼服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通常采用妆花、织金等工艺。妆花是一种刺绣工艺,以其精美的图案和色彩著称;织金则是指在织物中加入金线,使得服饰显得更加华丽。

图案设计:飞鱼服胸前的图案通常是龙头和龙爪,龙身绕过肩膀,龙尾在身后。类似龙首、鱼身、有翼的虚构形象,看似是“飞”的纹样。此外飞鱼的图案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则,可以带翅膀,也可以不带翅膀;飞鱼的图案可以做成胸前的补子,也可以做成过肩的通肩袍;可以用在圆领衫、直身亦或是道袍上,也可以用在贴里、曳撒等其他的服装上。这种设计不仅美观,而且寓意深刻,体现了官员的高贵地位和对皇权的依附。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阳刚、权威和吉祥的象征。飞鱼服上的龙纹图案,不仅彰显了官员的身份和地位,也反映了他们对皇帝的忠诚和亲军卫队的职责。
锦衣卫与飞鱼服

飞鱼贴里

▲ 红色飞鱼文纱单袍

飞鱼服并非明代唯一的赐服,在明朝赐服制度中,纹样最高级别的为蟒,其次是飞鱼,再次为斗牛、麒麟,故而有了蟒服、飞鱼服、斗牛服、麒麟服之称。

锦衣卫制度

明初的军制比较简单,其基层单位是“卫”和“所”,每卫辖正规军士约5,610人,其下设所,分为千户所和百户所,京城的禁卫军所辖卫所为48处。到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决定改革禁卫军,建立了十二个亲军卫,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锦衣卫”。
    • 锦衣卫掌卫事:仅设一人或两人同掌卫事,多以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佥事(从二品)等一二品勋臣充任。
    • 指挥使:正三品,名义上的锦衣卫长官,明代许多勋臣后代被授予该官职,实际上是不管事的虚衔,并且可以同时有多人领有该衔。
    • 指挥同知:从三品,设置二人,辅佐掌卫事。
    • 指挥佥事:正四品。
    • 南、北镇抚司镇抚使:从四品,各设置一人。
    • 锦衣卫经历司经常涉及机密文件,因此由本卫最高领导直管。经历司长官叫作经历,品衔从七品。设办事的令史6人,正九品;典吏17人,从九品;仓攒典1人,从九品。
    • 锦衣卫的东司房和西司房:成化设立。其中东司房缉事;西司房捕盗,五城兵马司的提督权从兵部转给了锦衣卫指挥佥事提督。后来魏忠贤给锦衣卫西司房单铸一颗关防大印,可跳过锦衣卫指挥使司直接汇报司礼监
    • 千户:正五品,设置十四人。
    • 副千户:从五品。
    • 百户:正六品。
    • 试百户:从六品。
    • 总旗:正七品。
    • 小旗:从七品。
    • 力士:普通军士。
    • 校尉:普通军士。

锦衣卫牙牌

《明太祖实录》中的这段记载确实描述了明朝洪武十一年(1378年)开始实行的牙牌制度。牙牌作为一种身份识别的标志,对于维护当时的官场秩序和宫廷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锦衣卫与飞鱼服

▲ 锦衣卫牙牌:锦衣卫都督马顺

关于牙牌制度的一些细节:

1. 材质和刻字:牙牌通常由象牙制成,上面刻有持有者的官职名称。这种材料的使用和详细的刻字设计,使得牙牌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

2. 佩戴规定:朝臣们在参加朝会时必须佩戴牙牌,以此来证明身份。如果未佩戴牙牌,守门者将会阻止其进入。这一规定保证了只有有资格的官员才能进入宫廷。

3. 借用和处罚:私自借用他人牙牌的行为被视为违法,将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一规定体现了对牙牌制度的严肃态度。

4. 特殊情况:如果官员因故不能佩戴牙牌,他们需要将牙牌交由内府保管。对于外来官员没有牙牌的情况,他们需要在各门处登记姓名后才能进入。

锦衣卫的牙牌则是其身份的标志,类似于现代的身份证明。锦衣卫的牙牌系在腰间,可能是用锦囊包裹,悬挂在左腰,方便识别和验证身份。这种牙牌的使用,不仅方便了锦衣卫执行任务时的身份确认,也增加了宫廷和官场的安全性。

牙牌制度的实施,反映了明朝初期对官场秩序和宫廷安全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展现了当时对于身份认证和管理的细致和规范。

依据职务区分锦衣卫牙牌大抵有两种

1. 锦衣卫领导级官员的“朝参牙牌”为长方形

锦衣卫与飞鱼服

正面中上刻有横写(锦衣卫)三个字,接着竖刻官衔不刻名字(如:右千户所百户)背面亦不刻朝代年月日、只刻四行竖写"使用须知"“朝参官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 出京不用”。而因锦衣卫为武官、故锦衣卫朝参牙牌使用武字号牙牌。
2. 颁给锦衣卫基层人员出入宫廷使用的“锦衣卫缉事旗卫牙牌”(其格式为八角形或圆形、长10.8mm、宽8.2mm、上端有云纹及花卉纹接着刻有横写“东司房”三个字、中间刻有竖写的“关防”九垒篆大字、左方为竖刻编号“锦字XXX号”、背面为两行竖写"使用须知"“缉事旗卫悬带此牌.不许借失违者治罪.”)。

也有椭圆形和圆形的

锦衣卫与飞鱼服

依据尚宝司的尚宝司卿刘日升(万历八年三甲进士)于万历三十年十二月十六日(1602年1月8日)上疏之〈查复旧制祛积弛以明职守疏〉的统计,至万历三十年明朝大抵发放<武字号牙牌>3701面、损害21面、遗失135面。

古籍记载飞鱼服

《金瓶梅·李瓶儿何家托梦提刑官引奏朝仪》

何太监道:「不消取去。」令左右接了衣服,「拿我穿的飞鱼绿绒氅衣来,与大人披上。」

《金瓶梅》

伯爵灯下看见西门庆白绫袄子上,罩着青缎五彩飞鱼蟒衣,张牙舞爪,头角峥嵘,扬须鼓鬣,金碧掩映,蟠在身上,唬了一跳,问:「哥,这衣服是那里的?」西门庆便立起身来,笑道:「你每瞧瞧,猜是那里的?」

《明会要·卷24》

弘治十三年,奏定:公、侯、伯、文、武大臣及鎮守、守备,違例奏請蟒衣、飞鱼衣服者,科道糾劾,治以重罪。

《皇明故司礼监太监魏公墓志铭》

公方七岁,勤敏有矩度,先君器重之。自后选入乾清宫,历升内官监左少监,赐飞鱼服

声明:服饰易汉服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为了能让本站持续长久的更新下去,大家可以赞助一下本站。赞助本站 关注公众号:服饰易文化  关注服饰易文化

时尚或许会变,历史必将永恒!---- 虫哥

 

给TA捐助作者
共{{data.count}}人
人已捐助作者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