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服装文化研究,过去并不太多,其主要原因是资料散乱,有的更是难以寻找。
其实,民国时期的服装,是中华民族服装历史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标志着封建帝国服装制度的终结,新的共和政府服装文化的建立。其文化形态就充分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类型,早期那种创建新的服装文化的艰难,以及后来装性及丰富多彩,构成整个民国服装发展的完整链条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服装已跟不上时代发展,有识之士非常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在当时一批思想先进的中国人看来,改变传统服装制式,已经刻不容缓,与放足、断发一样重要,这是革除陋习,使服装便于工作,便于生活。
民国服装变化,除了社会原因之外,还有国内外生产布料技术的大大提高这些中外生产的衣料,大大地丰富了衣服的颜色和款式。
总体而言,民国时期的服装,其变化一般是缓步进行的,但有明显的社会痕迹。这种服装的变化,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演进的。
在旧的服制被更替新的服制尚未成熟之际,新旧衣服开始交替出现。人们接受外来服装的款式,是由于西式服装以它方便、实用、合体的优点得到年轻知识阶层和上层人士的青睐。对西服的缺点,当时有人描述得淋尽致,诸如领带卡脖子、领不舒服、手套不方便,等等,均为中国人所不习惯,价格也比较昂贵。
出现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西装逐渐成为人们的日常服饰,因此才有了这样强烈对比的感受。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文化精英和上层人士的西装革履对整个社会也起到了示范作用。这时候,怎样使西服平民化、大众化,尊重中国人的穿着习俗,是推进服装改革的关键。
提倡国货加速了西洋服饰中国化的进程,中山装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而更多地融入日本文化的元素。
旗袍的出现,真正体现了女性的文化,不仅反映了中国人的传统服装,又嵌入了现代工业社会的文明。
旗袍就是女性在民国时期最重要的服饰,至今依然流行,这是运用中国的旗装与外国的缝纫方法与审美理念相结合的新的服装。
从民国时期开始,服装的功能区分逐渐清晰,制服已经成为某个职业的标志。
警察有警察的制服,军队有军队的服装,板穿的是长,伙计则穿短衫,都有一定的服装规定。应该说,民国时期所形成的服装礼俗对以后的习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民国是现代社会服装的发轫时期,奠定了中国20世纪以来服装文化的发展方向。
在正确的倡导与有识之士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民国服装不断进步,不仅有了崭新的中山装与旗袍这样标志性的男女服装,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更加使得这种多样化的服装文化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