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就读圣保罗男女中校时,Coco Ma 并不喜欢穿校服。“我很生气!” 她惊呼。学校里的女孩子穿着宝蓝色的旗袍,对长度和毛衣和围巾等配饰有严格的规定。每个学生只能做很多事情来维护他们的个人身份。“人们努力通过改变他们的鞋子、手表或发型来改变他们的外表,但通常我们看起来都一样,”马说。
然而,她最终还是将制服视为荣誉勋章。“我认为它美丽、传统,是中国美的缩影,”她说。“既然是传统旗袍,就反映了我们学校的悠久历史和我们作为学生的身份。”
这是一段对香港特别重要的历史。当它在 1915 年开学时,圣保罗是该市最早的女子学校之一,它是 1918 年第一个要求穿校服的学校。(它在 1945 年与兄弟男校合并后成为男女同校。)女生的第一件制服是两件式旗袍,白色上衣和配套的裤子或裙子,但最终被学生们仍然穿着的简单的一件式旗袍所取代。
全港共有2,179间幼稚园、小学及中学。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要求学生穿校服,每件校服都是了解它所代表的学校独特历史、价值观和传统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它们反映了香港的不同面貌。由政府或教会管理,讲英语或中文,亲北京或政治中立——香港学校的多样性体现在学生穿的校服上。
1870年代,中国孩子在去美国留学的路上穿着麻瓜。图片由香港教育博物馆提供。
香港第一所学校何时开学尚不清楚,但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学府是李英书院,它于公元 1075 年左右在今锦田开学。不过,在很大程度上,教育属于小型乡村学校,当英国人于 1841 年抵达时,其中大约有 20 所,当时整个香港地区的人口刚刚超过 100,000。政府最终开始对这些学校进行监管,但直到 1862 年,真正的公共教育才随着 1862 年中央政府学校(后来更名为皇后学院)的开办而首次亮相。
但香港的宗教领袖对普及世俗教育的想法并不满意,他们向殖民政府施压,要求天主教和新教学校与官立学校平等。这为今天存在的教育系统奠定了基础:一个由政府监管但自治的学校的网络。
圣保禄女书院第一届毕业生,1919年。照片由香港教育博物馆提供。
1918年圣保禄大学选择旗袍作为校服,简单地反映了当时大多数香港华人的着装风格。校服没有压倒一切的规定或标准,因此由每所学校决定学生应该穿什么。有些人,比如九龙英国学校——一所专为外籍人士子女设立的政府机构——似乎采取了一种临时的方式来采用制服。一位名叫芭芭拉·安斯洛 ( Barbara Anslow ) 的前学生写道:“直到我在那儿的时候,一个名叫海伦·威利 (Helen Wylie) 的学生穿着深蓝色的绉纱连衣裙来到学校,校长非常喜欢它,它变成了 [the] 女校服。” ,他于 1928 年就读于这所学校。
直到二战后,制服才在香港几乎普及。学校数量激增,以容纳 1940 年代至 1960 年代在这座城市定居的数百万中国大陆移民。场地非常宝贵,有些课程在公共屋村的天台举行。也许制服的流行是对那个时代普遍的贫困和肮脏的反应。
当地历史作家杰森·沃迪(Jason Wordie)指出:“在极度拥挤、贫困的 1950 年代和 60 年代,访问记录当地生活的作家经常评论说,当香港的学童从山坡的棚屋和拥挤的唐楼里出来时,他们是多么完美无瑕。” . “许多校服——当时和现在一样——主要是白色的,这使得在这种条件下洗衣服更具挑战性。”
1920年代身穿旗袍的皇后学院学生。图片由香港教育博物馆提供。
正如 Wordie 和许多其他人所指出的,校服是一种“社会平衡器”,有助于消除学生之间的阶级差异。当一个奖学金生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时,很难区分他们是富裕家庭的后裔。但与此同时,购买校服的费用可能会成为贫困家庭的负担,因此一些工薪阶层学校决定不要求校服。
前磨坊工程师许楚天回忆起他的小学是如何从九龙寨城周围的棚户区吸引学生的。“你可以从一个学生的穿着方式看出他的家庭状况,”他说。“一些贫穷的孩子会穿着汗衫和裤子上学,但老师并没有阻止他们这样做。每个人都来自相似的背景,所以他们不会嘲笑其他穿着破旧衣服上学的人。”
校服可能是为了消除学生之间的差异,但它们只是强调了学校之间的差异。校服可能会确保课堂上的一种平等,但在校门外却恰恰相反。“我们中的一些人,当我们放学后和我们的朋友在街上闲逛时,会选择摘掉我们的校徽,因为我们知道我们所做的事情代表了我们的学校,我们希望保护它的声誉,”Coco 回忆道嘛。
1921年圣保禄女书院毕业生合影。照片由香港教育博物馆提供。
的确,不同校服的设计是区分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的一种方式,但它也证明了它们所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上世纪 50 年代之前,学生们衣橱里随便穿什么,”第一代校服裁缝、成立于 1961 年的锦纶裁缝店老板 Paul Lam 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学生主要穿在女仆西装上,而男孩穿着中山服或女仆西装风格的外套和裤子,这不完全是校服。我自己也穿过那些,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
尽管看起来很奇怪,但这些制服的名称很好地反映了它们的起源。女仆套装(daai 6 kam 1 zong 1 大襟装)源于传统的女仆穿的衣服,是一种由上衣和裤子组成的两件套套装。这件上衣的领子很高,两边有小开衩,衣领和前襟上的织物纽扣简单地绑起来。“染色技术不像现代那么先进,”Lam 补充道。“所以制服只有两种颜色——白色和浅蓝色。”
1940年小学毕业照。照片由香港教育博物馆提供。
20世纪初,西方时尚开始对中国的着装规范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当清廷被1912年创建中华民国的孙中山推翻时。马瓜斯(maa 5 kwaa 2马褂),中国人常穿的宽袖宽松长袍,被旗袍(coeng 4 saam 1长衫 ),香港教育博物馆助理馆长 Iven Cheung 指出。他解释说:“旗袍,剪裁更西化,是清朝灭亡后男学生穿的简单长袍,标志性的特点是浅白色棉质长袍的修身剪裁,搭配束带裤。”
中华民国引入了另一项裁缝创新:中山装,也称为中山装,或者最常见的是中山装( zung 1 saan 1 zong 1中山装)。为了将中国与清朝的衣橱拉开距离,孙先生根据他在日本生活时亲眼目睹的日本军装定制了一套西装。这套西装以高领、三个袖扣、五个前扣和四个口袋而闻名。“他们分别代表了孙正义的三项原则、五项政府部门和中国的礼、义、诚实、耻四美德,”张说。
伊丽莎白女王学校的女孩,1970 年代。图片由香港教育博物馆提供。
在 1950 年代初期,校服在款式上变得更加实用,以应对香港工业的快速发展。工装裤 (gung 1 jan 4 fu 3 工人裤) 的灵感来自 18 世纪欧洲的工作服,其中包括一条缝在一条裤子上的围裙,以保护下面的层免受污垢 - 这是在经典围裙中观察到的概念Belilios 公立学校风格的绿色校服。
一些学校更喜欢更精致和异国情调的外观,例如方格和苏格兰格子呢图案。尽管它们与苏格兰文化无关,但在 1960 年代至 80 年代期间,它们在夏季的连身裙和冬季的裙子中都被采用了吸引人的外观。
1973-74 年国王学院低年级六年级学生。图片由香港教育博物馆提供。
除了形状和图案,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制服可以染成相同颜色的不同色调。目前有16所学校用作女生制服的旗袍以各种深浅的蓝色为特征,除了Pooi To中学,他们为高年级学生保留了传统的白色夏季制服。
至于男孩的制服,短袖衬衫和裤子的基本组合自1950年代以来就没有改变过。在殖民时期的英国影响下,修身的英式剪裁很受欢迎,并且在公立学校中通常穿着西装外套。“西装外套和衬衫都更贴身,而校服的领带更长、更优雅,末端更尖,”Cheung 说。“这条长裤修长而修长,剪裁到脚踝以上,为整套造型增添了英伦绅士的风范。”
玛利诺父亲学校——女仆装仍然是小学部女生的校服,2018年。照片由香港教育博物馆提供。
就其所有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而言,校服对穿着它们的学生影响最大。曾就读于圣马可中学的 Tom Chan 回忆说,当他能够从初中校服换成高中校服时,他感到多么自豪。“青少年的红色领带很简单,但老年人的领带真的很酷——它是海军蓝色,与领带的设计形成鲜明对比,”他说。“配色方案有一种专业的复杂性。”
2015 年从圣保罗大学毕业的马可可现在回想起她的制服时,充满了爱意。“当我们都穿着同样的衣服上学时,我意识到那些时光是多么宝贵,”她说。一个共同的目标,一个共同的身份——以及在成年动荡之前通过秩序和指导的最后一段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