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公翰(—1645年),字九翼,一字具臣,号培庵,应天府溧水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元代公服
- 材质与样式:公服用罗制成,为大袖、盘领样式,且均为右衽(即右边盖在左边之上)。
- 颜色与图案:
- 一品官员的公服为紫色,装饰有直径五寸的大独科花。
- 二品官员的公服同样为紫色,但装饰的是直径三寸的小独科花。
- 三品官员的公服为散答花,直径二寸,且无枝叶。
- 四品和五品官员的公服为小杂花,直径一寸五分。
- 六品和七品官员的公服为绯罗(红色)小杂花,直径一寸。
- 八品和九品官员的公服为绿色罗,没有图案。
- 头饰与配饰:
- 幞头(即头巾)用漆纱制成,并有展开的角。
- 笏(即手持板)用象牙制成,上圆下方。也有用银杏木制作的。
- 腰带:
- 正一品和从一品官员的腰带用玉制成,或有花纹,或为素色。
- 二品官员的腰带用花犀(一种有花纹的犀牛角)制成。
- 三品和四品官员的腰带用黄金制成荔枝形状。
- 五品以下官员的腰带用乌犀(一种黑色犀牛角)制成。所有腰带均有八胯(即八个带扣),并用朱红色皮革制成。
- 鞋履:靴子用黑色皮制成。
《明史·志第四十三·舆服三》中记载了明代文武官员的公服制度,以下是根据该文献的内容整理的信息:
1. 公服的使用场合:洪武二十六年规定,文武官员在每日早晚朝奏事、侍班、谢恩、见辞时需穿公服。在外的文武官员在每日公座时也需穿着公服。
2. 公服的样式:公服为盘领右衽袍,材质为紵丝、纱罗或绢,袖宽三尺。颜色和纹样根据官员的品级有所不同:
- 一品至四品官员穿绯袍(红色)。
- 五品至七品官员穿青袍(青色)。
- 八品至九品官员穿绿袍。
- 未入流杂职官员的袍、笏、带与八品以下官员相同。
3. 公服纹样:
- 一品官员的公服有大独科花,直径五寸。
- 二品官员的公服有小独科花,直径三寸。
- 三品官员的公服有散答花,无枝叶,直径二寸。
- 四品和五品官员的公服有小杂花纹,直径一寸五分。
- 六品和七品官员的公服有小杂花,直径一寸。
- 八品以下官员的公服无纹样。
4. 头饰与配饰:
- 幞头有漆、纱两种,展角长一尺二寸。
- 杂职官员的幞头有垂带,后来规定展角不用垂带,与入流官员相同。
- 笏的制作与朝服相同。
5. 腰带:
- 一品官员的腰带用玉,或有花纹或素色。
- 二品官员的腰带用犀牛角。
- 三品和四品官员的腰带用金荔枝。
- 五品以下官员的腰带用乌角。
6. 鞋袜:袜子用青革制成,靴子用黑色皮制成。
7. 后续变化:后来,常朝时不再要求穿公服,而是穿便服。但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时仍需穿公服朝参。武官应直守卫者有特别的服色规定,不遵循此制度。公、侯、驸马、伯的服色花样、腰带与一品官员相同。如果无法织造指定的花样,则使用素色。百官在雨雪天气允许穿雨衣。在奉天、华盖、武英等殿奏事时,必须穿履鞋,否则御史会纠举。
8. 万历五年的变化:万历五年规定,常朝时官员应穿本等锦绣服色,朝觐官在见辞、谢恩时,不论是否已入流,都应穿公服行礼。
▲ 项忠(1421年—1502年),浙江嘉善县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兵部尚书
▲ 边贡(公元1476-1532年)字廷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
很多人认为公服是没有补子的,或者穿补服不会带展脚幞头,其实补子也是存在的,至于什么时期内还有待考证。
圆领衫配束腰带,腰带有銙,官位不同,銙的数量和材质有所不同。
一品:腰带的銙用玉
二品:雕花犀角
三品:金银花
四品:素金
五品及以下:用乌角(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