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衣

深衣作为中国传统服饰重要的品类之一,花了大量的精力来解读深衣这个类别,还在补充和修正中。。。有异议的联系虫鸣修正。

相关文献记载

战国时期

《儒家》《礼记》《檀弓上》 [战国 (公元前475年 - 公元前221年)]

将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洟,子游观之:“将军文氏之子其庶几乎!亡于礼者之礼也,其动也中。”

《儒家》《礼记》《王制》

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冔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

《儒家》《礼记》《曾子问》

曾子问曰:“亲迎,女在涂,而婿之父母死,如之何?”
孔子曰:“女改服布深衣,缟总以趋丧。女在途,而女之父母死,则女反。”
“如婿亲迎,女未至,而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如之何?”
孔子曰:“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于内次;然后即位而哭。”

《儒家》《礼记》《内则》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凡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者使人受。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二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违寝,膳饮从于游可也。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唯绞紟衾冒,死而后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七十不与宾客之事,八十齐丧之事弗及也。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凡自七十以上,唯衰麻为丧。

凡三王养老皆引年,八十者一九十者其家不从政;瞽亦如之。凡父母在,子虽老不坐。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冔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

《儒家》《礼记》《玉藻》

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听朔于大庙,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寝,释服。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肉,朔月少牢五四,卯食菜羹,夫人与君同庖。------------朝玄端,夕深衣。深衣三袪,缝齐倍要,衽当旁,袂可以回肘。长中继掩尺。袷二寸,祛尺二寸,缘广寸半。以帛裹布,非礼也。

《儒家》《礼记》《深衣》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南北朝时期

《后汉书》《志》《舆服下》 [南北朝] 420年-445年

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却,乃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乘舆所常服。服衣,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礼记“孔子衣逢掖之衣”。缝掖其袖,合而缝大之,近今袍者也。今下至贱更小史,皆通制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为朝服云。

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绦。翦氂蔮,簪珥。珥,耳璫垂珠也。簪以玳瑁为掷,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一横簪之,以安蔮结。诸簪珥皆同制,其掷有等级焉。

皇后谒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绦。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九华熊、、赤、天、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璫绕,以翡翠为华云。

贵人助蚕服,纯缥上下,深衣制。大手结,墨玳瑁,又加簪珥。长公主见会衣服,加步摇,公主大手结,皆有簪珥,衣服同制。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黄金辟邪,首为带鐍,饰以白珠。

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蔮,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掷,长一尺,为簪珥。入庙佐祭者皂绢上下,助蚕者缥绢上下,皆深衣制,缘。自二千石夫人以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后汉书》《志》《舆服下》 [南北朝] 420年-445年

后谒庙服,绀上皂下,蚕,青上缥下,皆深衣制,隐领袖缘以绦。假结,步摇,簪珥。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九华,熊、虎、赤罴、天鹿、辟邪、南山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诸爵兽皆以翡翠为毛羽。金题,白珠璫绕,以翡翠为华云。

贵人助蚕服,纯缥上下,深衣制。大手结,墨玳瑁,又加簪珥。长公主见会衣服,加步摇,公主大手结,皆有簪珥,衣服同制。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带绶,以采组为绲带,各如其绶色。黄金辟邪,首为带鐍,饰以白珠。

公、卿、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夫人,绀缯蔮,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掷,长一尺,为簪珥。入庙佐祭者皂绢上下,蚕者缥绢上下,皆深衣制,缘。二千石人以上皇后,以蚕衣朝服。

《字书》《方言》《第四》[西汉 (公元前206年 - 9年)] 杨雄著

襌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关之东西谓之襌衣。有袌者,赵魏之间谓之袏衣;无袌者谓之裎衣,古谓之深衣

汉及汉以后

《群书治要》[唐] 631年

子事父母,鷄初鸣,咸盥漱,冠緌缨端,毕绅缙笏,咸,皆也。緌,缨之饰也。端,玄端,士服也。庶人深衣也。绅,大带也。左右佩用,必佩者,备尊者使令也。以适父母舅姑之所。

《艺文类聚》[唐] 624年

挚虞《决疑注》曰:,臣丧其母,则赴君,君吊,汉太傅胡广丧母,天子使谒者,以中牢吊祭,具送葬,魏司空陈群丧母,使者吊祭如故事,又使黄门侍郎杜恕,奉诏慰问。
又曰:国家同姓王公妃主,发哀于东堂,凡使者监哀吊祭同姓者,素冠帻,白练深衣,器用皆素,吊祭异姓者,服色器用不变也。
又曰:古素冠锡衰为吊服,今以白袷深衣为服,深衣即单衣也。锡细麻疏也。

《通典》[唐] 801年 杜佑著

《通典》《礼二十一》《君臣服章制度》

后汉光武践祚,始修郊祀。天子冕服,从欧阳氏说。三公、九卿、特进侯、朝侯、侍祠侯,从夏侯氏说。祀天地堂,皆冠旒冕,衣裳皆玄上纁下,一服而已。帝永平中,乘舆备文,月十二章,绣文。东观曰:“永平二年正月,公卿议春南北郊,东平王苍议曰:‘高皇帝始受命创业,制长冠以入宗庙。光武受命中兴,建明堂,立辟雍。陛下以圣明奉遵,以礼服龙衮,祭五帝。礼阙乐崩,久无祭天地冕服之制。接尊事神,洁斋盛服,敬之至也。日月星辰,山龙华藻,天王衮冕十有二旒,以则天数;旗有龙章日月,以备其文。’”三公、诸侯用山龙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七章,皆备五采,大佩,赤舄絇履,以承大祭。百官执事者,冠长冠,皆祗服。五岳、四渎、山川、宗庙、社稷诸沾秩祠,皆袀玄服,绛缘领袖为中衣,绛葱陉,示其赤心奉神也。其五郊迎气,衣帻葱陉各如方色云。百官不执事者,各服长冠袀玄以从。大射礼于辟雍,公卿诸侯大夫行礼者,冠委貌,衣玄端素裳。郑玄曰:“端者取其正也。”郑众曰“衣襦裳者为。”执事者冠弁,衣缁麻衣皂领袖,下素。若冠通天冠,服衣深衣制,有袍,随五时色。梁刘昭曰:“袍者,或曰周公抱成王宴居,故施袍。‘孔子衣逢掖之衣。’逢掖其袖,合而逢大之,近今袍者也。今下至践更小史,皆通制袍,单衣,皂缘领袖中衣,为朝服云。”

七年,周舍议:“按礼:‘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郑玄云,皇是画凤皇羽也。又按礼‘如衮冕’,则衮是衣。有虞氏言皇,皇亦是衣,非冕。今衮服宜画凤皇,以示差降。”又王僧崇云:“寻冕服无凤,应改为翟。又裳有圆花,于礼无碍,是画饰加葩蘤耳。蘤音于美反。藻米黼黻,并乖古制,今请改正,并去圆花。”帝曰:“古文日月星辰,此以一辰摄三物也。山龙华虫,又以一摄三物也。藻火粉米,又以一藻摄三物也。是为章。今衮服画龙则宜画凤。孔安云‘华者,花也,则为花非疑。一向画翟,差降之文,复将安寄?”帝又曰:“礼:‘王祀昊天,服大裘而冕。’大裘不存,其于质敬,恐未有尽。”五经博士陆玮等并云:“王祀昊天服大裘,明诸臣礼不得同。自魏以来,皆用衮服。今请依古,更制大裘。”诏可。玮等又按:“郑玄注司服云,‘大裘,羔裘也’,既无所出,未为可据。按六冕之服,皆玄上纁下。今宜以缯为之,其制式如裘,其裳以纁,皆无文绣。”诏可。又制黑帻单衣,宴会服之。

乘舆衮冕,玄衣纁裳。衣,山、龙、华虫、火、宗彝五章;裳,藻、粉米、黼、黻四章。衣重宗彝,裳重黼黻,为十二等。衣褾领织成升龙,白纱内单,黼领,青褾、耻、裾。革带,玉寕;大带,素带朱里,纰其外,上以朱,下以绿。随裳色,山龙火三。辘轳玉具剑,火镖首。白玉双佩,组。双大绶,六采玄黄赤白缥绿,纯玄质,长二丈四尺,五百首,广一尺;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朱陉,赤舄,舄加金饰。祀圆丘、方泽、感帝、明堂、五郊、雩、鲮、封禅、朝日、夕月、宗庙、社稷、籍田、庙遣上将、征还饮至、元服、纳后、正月受朝及临轩拜王公,则服之。 通天冠服,绛纱袍,深衣制,白纱内单,皂领、褾、耻、裾,绛纱蔽膝,白假带,方心曲领。其革带、剑、佩、绶、舄,与上同。黑介帻,白纱单衣,乌皮履,拜陵则服之。 白纱帽,白练裙襦,乌皮履,视朝、听讼及宴见宾客,皆服之。 白帢,白纱单衣,乌皮履,举哀则服之。

衮冕服,九章,同皇太子。王、公、开国公初受册,执贽,入朝,祀,亲迎,则服之。公助祭者亦服之。 冕服,七章。衣,华、火、宗彝三章;裳藻、粉米、黼、黻四章。侯、伯初受册,执贽,入朝,祭祀、亲迎,则服之。 毳冕服,五章。衣,宗彝、藻、粉米三章;裳,黼、黻二章。子、男初受册,执贽,入朝,祭祀,亲迎,则服之。 絺冕服,三章。正三品以下,从五品以上,助祭则服之。自王公以下服章,皆绣为之。祭服冕,皆簪导、青纩充耳。玄衣纁裳,白纱内单,黼领,絺冕以下,内单青领。青褾、耻、裾。革带,钩寕,大带,王、三公及公侯伯子男,素带,不朱里,皆纰其外,上以朱,下以绿。正三品以下,从五品以上,素带,纰其垂,外以玄,内以黄。纽约皆用青组。朱韍,凡韍皆随裳色。衮、鷩、毳,火、山二章;絺,山一章。剑,佩,绶,陉,舄。 爵弁服,从九品以上,助祭则服之。其制服,玄衣纁裳无章,白绢内单,青领、褾、耻、裾,革带,大带,练带纰其垂,内外以缁。纽约用青组。爵饥,陉,赤履。 白帢,白纱单衣,乌皮履,上下通服之。 委貌冠,未冠则双童髻,空顶黑介帻,皆深衣,青领,乌皮履。国子太学四门生服之。 朝服,亦名具服。绛纱单衣,白纱内单,皂领、袖,皂耻,革带,钩寕,假带,曲领方心,绛纱蔽膝,陉,舄,绶,剑,佩。从五品以上,陪祭、朝飨、拜表,凡大事则服之。六品以下,从七品以上,去剑、佩、绶,馀并同。 自馀公事,皆从公服。亦名从省服。绛纱单衣,革带,钩寕,假带,方心,陉,履,纷,鞶囊。从五品以上服之。 绛恳衣公服,恳衣即单衣不垂胡者也。袖狭,形直如恳内。馀同从省也。流外五品以下,九品以上服之。

《礼二十二《后妃命妇服章制度》《礼二十二》

《通典》-礼二十二 -《后妃命妇服章制度》

周 汉 魏 晋 宋 齐 陈 北齐 后周 隋 大唐 周制 周制,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素沙。王后之服,刻缯为之形而采画之,缀于衣以为文章。褘衣,画翬者。揄翬,画摇者。阙翟,刻而不画。此三者皆祭服。从王祭先王则服褘衣,祭先公则服揄翟,祭群小祀则服阙翟。今世有圭衣者,盖三…

周制,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翟,阙翟,鞠衣,展衣,褖衣。素沙。王后之服,刻缯为之形而采画之,缀于衣以为文章。褘衣,画翬者。揄翬,画摇者。阙翟,刻而不画。此三者皆祭服。从王祭先王则服褘衣,祭先公则服揄翟,祭群小祀则服阙翟。今世有圭衣者,盖三翟之遗俗。鞠衣,黄桑服也,色如麴尘,象桑叶始生。月令:“三月,荐鞠衣于先帝”,告桑事。展当为袒。袒衣,以礼见王及宾客之服,其色白。褖衣,御于王之服,亦以燕居,其色黑。六服备于此矣。以下推次其色,则阙翟赤,揄翟青,褘衣玄。此郑玄据五行相生为说也。妇人尚专一,德无所兼,连衣裳不异其色。素沙者,今之白縳也。六服皆袍制,以白縳为里,使之张显。今世有沙縠者,名出于此。其翟多少,各依命数。揄音摇。縳音绢。辨内外命妇之服:鞠衣,展衣,褖衣。素沙。内命妇之服:鞠衣,九嫔也;展衣,世妇也;褖衣,女御也。外命妇者,其夫孤也,则服鞠衣;其夫卿大夫也,则服展衣;其夫士也,则服褖衣。三夫人及公之妻,其阙翟以下乎?侯伯之夫人揄翟,子男之夫人亦阙翟,唯二王后褘衣也。

《礼二十七》《养老》

虞氏深衣而养老,凡养老之服,皆其时王所与群臣燕之服也。有虞氏质,深衣而已。孔颖达云:“人君养老有四种:一是养三老五更;二是子孙为国死难,而王养死者父祖;三是养致仕之老;四是引户校年养庶人之老。四代皆然。”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而用燕礼。庠,养也。上庠,右学大学也,在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其礼矣。宪养气体而不乞言宪,法也。养之为法其行,自五帝则有斯也。有善则记之,为敦史。敦史,史敦厚者也。

 

《礼二十八》《天子诸侯大夫士之子事亲仪》

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縰,笄,总,拂髦,冠,緌,缨,端,饥,绅,搢笏。咸,皆也。縰,韬发者也。总,束发也,垂后为饰。拂髦,振去尘著之,髦用发为之,象幼时鬌,其制未闻也。緌,缨之饰也。端,玄端,士服也。庶人深衣。绅,大带,所以自绅约也。缙犹插也,插笏于绅,笏所以记事也。左佩纷帨,刀,砺,小觿,金燧,纷帨,拭物之巾也今齐人有言纷者。刀砺,小刀及砺砻也。小觿,解小结也,觿貌如,以象骨为之。金燧可取于日。右佩玦,,管,遰,时制。大觿,木燧,捍谓拾也,言可以捍弦也。管,笔彄也。遰,刀鞞也。木燧,钻火也。玦音决。鞞,必领反。逼,行縢也。音逼。屦,著綦。綦,屦系也。音忌。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定,安其床衽也。省问其安否何如。出必告,反必面。告面同耳,反言面者,从外来,宜知亲之颜色安否。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缘亲之意欲知。言不称老。广敬。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谓与父同宫者也。不敢当其尊处。室中西南隅谓之奥。道有左右。中门,谓枨闑之中央。内则曰:“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听于无声,视于无形。常若亲之将有教使。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为其近危辱也。人之性,不欲见毁訾,不欲见笑,君子乐然后笑。不服暗,不登危,惧辱亲也。服,事也。暗,冥也。不于暗冥之中从事,为卒有非常,且嫌失礼也。男女夜行以烛。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至敬。亲老,出不易方,复过时。不可以忧父母也。易方,为其不信己所处也。复,返也。不有私财。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为其有丧象也。深衣曰:“具父母,衣纯以青。”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早丧亲,虽除丧,不忘哀也。谓年未三十者,三十壮有室,有代亲之端,不为孤也。当室,嫡子也。深衣曰:“孤子衣纯以素。”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忧不为容。言不惰,忧不在私好。琴瑟不御,忧不在乐。食肉不至变,饮酒不至变貌,忧不在味。笑不至矧,怒不至詈。忧心,难变也。齿本曰矧,大则见。疾止复故。自若常也。故州闾乡党称其孝,兄弟亲戚称其慈,僚友称其弟,执友称其仁,交游称其信,此孝子之行也。

《通典》《礼四十》《总论丧期》

晋武帝泰始元年诏:“诸将吏二千石已下遭三年丧者,听归终宁。庶人复除徭役。”二年,帝遵汉魏,改葬除服,按文帝以魏咸熙二年八月辛卯崩,九月癸酉葬。武帝以十二月景寅受魏禅,改元泰始。犹深衣素冠,降席彻膳。太宰司马孚等奏曰:“臣闻礼典,丰杀随时,期于足以兴化而已,故未得皆返上古也陛下俯遵汉魏,素冠深衣,降席彻膳,虽武丁行之于殷代,未足以逾。方今蛮未殄,万机事殷,臣等以为割哀情以康时俗,敕御府太官易服改膳如旧。”诏曰:“每幽冥,不终苴绖,一朝便易此于所天,相从已多。”孚等重奏:“干戈未戢,天下至众。陛下察愚款,以慰皇太后之心。”又诏:“重览奏议,益以悲割。三年之丧,自古达礼,不宜反覆,重伤其心。”遂以此礼终三年。后居太后之丧亦如之。

《通典》《礼四十》《奔大丧》

魏时礼官议奔丧礼,有除丧而后归哭于墓者,皆听哭于陵。尚书卢毓以礼言遂除者,谓有服者耳;无服者则不哭。王肃曰:“既言除丧,岂有服哉?虽除,始见坟,敛发袒绖,言除敛发袒绖耳。记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明友未逾年,虽无服犹哭之,有天子之丧未时始奔赴而得不哭者乎?今虽权宜即吉,吾本三年之丧也,故三年之后,行禘祫礼。又,远方吊贡表,皆宜通,有禁,乃止,此不得与哭陵相妨也。”又答难云:“前说遂除,除敛发袒绖耳,不谓今之奔者皆敛发也。责以玄衣冠,又其所不能具,自可服深衣白帢也。”

《通典》《礼四十一》《天子吊大臣服议》

晋挚虞云:“凡使吊祭,同姓者,素冠帻,白练深衣,器用皆素。异姓者,服色器用皆不变。”

《通典》《礼四十一》《诸侯及公卿大夫为天子服议》

汉戴德丧服变除云:“臣为君,笄纚,不徒跣,始死,深衣素冠,其馀与子为父同。”郑玄变除云:“臣为君,不笄纚,不徒跣。”

《通典》《礼四十一》《诸侯之大夫为天子服议》

汉戴德云:“繐縗七月之服。诸侯之大夫,始闻天子之丧,白布深,十五升素冠,吉屦无絇,从诸侯于朝。张帷为次于官舍门外,别外,食蔬食,有盐酪之和。凡再不食既成服,服繐布縗裳,十一升白布,缨、缘皆十一升,带亦如之,一辟广三寸,偶结于前。绖用枲麻。首绖大四寸,百二十五分寸之七十六,右本在上,五分寸之三。七月而葬,葬已而除,受以朝服素冠。逾月复故。”

石渠礼曰:“‘诸侯之大夫为天子、大夫之臣为国君服何?’戴圣对曰:‘诸侯之大夫为天子当繐縗,既葬除之。以时接见于天子,故既葬除之。大夫之臣无接见之义,不当为国君也。’闻人通汉对曰:‘大夫之臣,陪臣也,未闻其为国君也。’又问:‘庶人尚有服,大夫臣食禄,反无服,何也?’闻人通汉对曰‘记云“仕于家,出乡不与士齿”,是庶人在官也,当从庶人之为国君三月服。’制曰‘从庶人服是也。’又问曰:‘诸侯夫以时接见天子,故服。今诸侯大夫,亦有时接见于诸侯不?’圣对曰:诸侯大夫臣,无接见诸侯义。诸侯有使臣奉贺,乃非常也,不得为接见。至于大夫有年,献于君,君不见,亦非接见也。’侍郎臣临、待诏闻人通汉等皆以为有接见义。”吴射慈云:“始闻丧,去吉冠,著素弁,十五升布深衣,从其君哭太庙阼阶下,袒絻即位,成踊,袭绖,吉屦无絇。张帷为次于其所舍,别内外,蔬食饮水,牡麻绖。至成服,服四升半繐布縗,缕裳细而疏,其冠八升,缨带中衣领袖缘亦如之。七月而除,受以朝服素冠。逾月复吉。”又徐整问射慈曰:“诸侯之大夫,时会见乎天子,故为繐縗七月,不知此大夫时以何事而得见也?若远国大夫在蕃荒服者,未尝及见天子,亦为服不?”答曰:“诸侯之大夫,有出朝聘之事,会见天子,故言时会。虽未会见,犹服此服。士已下则无服。”

《礼四十一》《子丧服议》

汉戴德变除曰:“童子当室,十五至十九,为父后,持宗庙之重者。其服深衣,不裳,其馀与成人同。礼,不为未成人制服者,为用心不能一也。其能服者,亦不禁。縗绖不以制度,唯其所能胜。”

晋刘智释疑曰:“婴儿无知,然于其父母之丧,则以縗抱之。其馀亲,八岁则制服矣。七岁曰悼,过此有罪,则入于刑;可刑必致之于礼,故在下殇之年,为之制服。按小功章昆弟之殇,服昆之下殇,是以下殇之年则行服也。”蜀谯周丧服图:“童子不降成人,小功亲以上皆服本之縗。童子不杖不庐,不絻不麻。当室者絻麻,十四已下不堪麻则不。”吴徐整问:“为姑长殇在大功,下殇在小功,为姊下殇已絻。六七岁未成童子,为父母不杖不庐菲,至重犹尚不备。今此何以越得为姊殇,备大功小功之制乎?十七八尚可,恐七岁儿未能称此縗麻。 ”射慈答:“六七岁虽未为童,其姊死,故宜著布深衣。”

宋庾蔚之谓:“马融以童子为未成人,郑玄以为未成人之称,并不明下至几岁。戴德以童子当室,十五至十九。谯周云‘十四已下不堪麻,则不’。记云十五成童舞象耳,岂是经所云童子当室者耶?按礼称童子,参差不一,以事推之,则大小可知矣。愚谓当室与族人为礼,若是八岁以上及礼之人,以其当室,故令与成人同。昔射慈以为未八岁者,服其近属布深衣,或合礼意。”

《礼四十三》《复》

刘表后定丧服云:“既除,有来吊者,以缟冠深衣,于墓受之,毕反吉。”又云:“君来吊臣,主人待君到脱头绖,贯左臂,去杖,出门迎。门外再拜乃厌,还,先入门,东壁向君让。君于前进,即堂先哭。乃止于庐外伏哭,当先君止。君起致辞,子对而不言,稽颡以答之。”

晋挚虞决疑云:“凡使吊祭同姓者,素冠帻,白练深衣,器用皆素。异姓者,服色器用皆不变。”

陈舒议至尊临温公夫人丧:“按礼,天子哭诸侯则弁绖锡縗,哭大夫士则弁绖疑縗。此皆当时殡葬之闲服耳。今温公丧已久远,主人本应改葬之服,今之所服,大夫丧耳。天子于诸侯之妻,礼变。今以白帢深衣,当古吊服。今至尊丧,谓应深衣而已。著深衣者,不复变服。其馀侍官,谓当公服直卫,不应从哭。”

《礼十四》

縗三年之服,始有父之丧,笄纚,徒跣,扱衽,交手哭踊无数,恻怛痛疾;既袭三称,服布深衣,十五升素章甫冠,白麻屦,无絇。之饰,如刀衣鼻,绳连以为行戒。丧无节,速遽故无絇,音其俱反。孙为祖父后者,上通于高祖,自天子达于士,与子为父同。父为长子,自天子达于士,不笄纚,不徒跣,不食粥。馀与子为父同。妻为夫,妾为君,笄纚,不徒跣,扱上衽;既袭三称,白布深衣,素总,白麻屦。馀与男子同也。

齐縗三年者:父卒始有母之丧,笄纚,徒跣,扱上衽,交手哭踊无数;既袭三称,服白布深衣,十五升素章甫冠,白麻屦,无絇。父卒为继母、君母、慈母,孙为祖后者父卒为祖母,服上至高祖母,自天子达于士,为人后者所后之祖母、母、妻,以上父卒为母同。母为长子,妾为君之长子,继母长子,皆不笄纚徒跣也。女子子在室父卒为母始死,笄纚,不徒跣,不扱上衽;既袭三称,素。其馀不见者,与父卒为母同也。

齐縗杖周者:父在始有母之丧,笄纚,徒跣,扱上衽,交手哭踊无数;既袭三称,白布深衣,十五升素章甫冠,吉白麻屦,无絇。为出母、慈母、继母、君母,自天子达于士。父卒为继母嫁,及继母报继子。以上并与父在为母同矣。夫为妻,始死,素冠深衣,不笄纚,不徒跣。女子子在室为母,不徒跣,不扱上衽;既袭三称,素总。

齐縗不杖周者:谓始有祖父母之丧,则白布深衣,十五升素冠,吉屦无絇,哭踊无数,既袭无变。其馀应服者并同。

其齐縗三月者:始有曾祖父母之丧,白布深衣,十五升素冠,吉屦无絇。其馀应服者同。女子子适人者为曾祖父母,素总。馀与男子同。

大功亲长中殇七月,无受,始有昆弟长殇丧,白布深衣,十五升素冠,吉屦无絇。成人九月。从父昆弟之丧,与殇同。天子诸侯之庶昆弟与大夫之庶子为其母,哭泣饮食,居处思慕,犹三年也;其馀与士为从父昆弟相为服同。为人后者为其昆弟,大夫为伯叔父母、子、昆弟之子为士者,哭泣饮食思慕,以上并犹周也。天子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二王后者,诸侯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诸侯,大夫命妇、大夫之子、诸侯之庶昆弟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卿大夫者,与士之为姑姊妹适人者服同。天子之昆弟为姑姊妹女子子嫁于诸侯大夫者。姑姊妹适人者为昆弟,其异于男子者,始死素总。

小功五月无受之服者:始有叔下殇之丧,白布深衣,十五升素冠,吉屦无絇。子、诸侯、大夫为嫡子、嫡孙、嫡玄孙。以上并下。不为次,饮食衎尔。为姑姊妹女子子、昆弟之、夫昆弟之子之下殇,为人后者为其昆弟姑姊妹之长殇,并哭泣饮食犹大功也。大夫之子、天子诸侯之昆弟、庶子、姑姊妹女子子为从父昆弟、从父姊妹,祖父母为孙,以上并长殇。与叔父之下殇同。姑姊妹适人者为昆弟侄之殇,与为从父昆弟之长殇同。

后汉郑玄云:“子为父斩縗,始死,笄纚如故;斩縗者,断其布不缉之也。古者无帻,以六尺纚缯绦发,其状如●尾,以笄横贯之,加冠其上。后汉时,遭丧者莅巾帕头,即笄纚之存象也。既袭三称,衣十五升布深衣,古者衣裳上下殊。此深衣,汉时单衣也。扱上衽,以深衣衽扱于腰带中,以便事。徒跣,交手哭。诸侯为子,父为长子,不徒跣,为次于内,不歠粥。臣为,不笄纚,不徒跣,馀与为父同。女子子嫁及在父室,及妻为夫,妾为君,不徒跣,不扱上衽,发胸拊,哭泣无数,鞶带如故,馀与男子同。”

《礼四十四》《始死服变》

刘表云:“母为长子齐縗三年,始死,不徒跣,拊心哭泣。女子已嫁而退在室,父卒为母,与母为长子同。齐縗杖周者,父在为母,不徒跣,哭踊无数。凡四不食。礼,三年之丧五不食者,是常日二食。自始死至三日既成服后可食,是三日五不食矣。今周之丧全二日不食,故四不食也。为曾祖父母,不敢以轻服服至尊。减其月,则当大功九月,但三月耳。始死哭泣三日。为旧君之母妻,与为曾祖父母同。蜀谯周云:“为父,始死,去冠及羔裘大带,笄纚革带皆如故,衣布深衣,扱上衽,徒跣,拊心啕而无常声,哭踊无数。始死者至小敛,大功以上皆室。丈夫在尸床东,西面;妇人夹床,东面。虽诸父兄姊,不逾主人,皆次其后。馀众妇人户外北面,众兄堂下北面。诸侯之丧,唯主人主妇坐,其馀皆立,卿大夫亦在室外,命妇户外北面,有司庶士堂下北面。大夫之丧,主人主妇及有命夫命妇者皆坐,无者皆立,室老亦立,室老之妻户外北面,众臣堂下北面。士之丧,父兄子姓妇人皆坐,他皆如前。父为长子,不徒跣,不歠粥。凡父兄虽往哭,不于子弟之宫设哀次也。女子子未嫁为父,始卒,去彩饰之属,笄纚及带如故,衣布深衣,不扱上衽,不徒跣,吉白麻屦无絇,拊心哭泣无数,不袒,其踊绝地。父卒为母,始死,去玄冠;尸袭之后,因其笄纚而加素冠,其馀与为父同。”吴射慈云:“夫为妻,吉冠。大夫以上素弁,士素委貌。衣十五升白布深衣吉屦无絇。尸袭之时,亦哭踊。”

宋崔凯云:“礼,孝子始有亲丧,哀至甚,充充如有穷,未可以节,哭踊无数。三日既殡瞿瞿如有求而不得,宾客吊及祭事,皆三踊,君来吊则九踊,皆有傧相诏导之者。童子始有亲丧,去首饰,首饰,卷帻绡头之属也。卷音苦圆反。服十五升白布深衣,以至成服。女子子许嫁、成人在室,父卒为母,始死,去首饰而骨笄纚,不徒跣,不扱上衽,不踊哭,拊心无数,素总髽以麻。母为长子、继母为长子、妾为君之长子,与在室女子子父卒为母同。伯叔父母为女子子长中殇,始死,骨笄纚。”

《礼四十五》《将葬筮宅》

大夫卜宅与葬日,有司麻衣布縗,布带,因丧屦,缁布冠,不蕤。占者皮弁。有司,卜人也。麻衣,白布深衣,而著縗焉,及布带、缁布冠,此服非纯吉,亦非纯凶也。皮弁,则纯吉之尤也。占者尊于有司,卜求吉,其服弥吉。如筮,则史练冠长衣以筮。占者朝服。筮者,筮宅,谓下大夫若士也。筮史,筮人也。长衣,深衣之缘以素者也。长衣练冠,纯凶服也。朝服,纯吉服也。大夫士日朝服以朝。

《礼四十六》《器行序》

大唐制,鸿胪寺司仪署令掌凡引、披、铎、翣、挽歌、纛帐之属。三品以上四引,四披,六铎,六翣;六品以上二引,二披,四铎,四翣;九品以上二铎,二翣。凡执引披者,皆布帻,布深衣。其下帐,五品以上用素缯,六品以下用练,妇人用彩。至邦门,三以上赠以束帛,一品加乘马。既引,又遣使赠于郭门外,皆以束帛,一品加璧。馀具开元礼。

《礼四十六》《挽歌》

大唐元陵之制“属三缪练绋于轀輬车为挽,凡六绋,各长三十丈,围七寸。执绋挽士,虎贲千人,皆白布葱褶,白布介帻。分为两番。挽郎二百人,皆服白布深衣,白布介帻,助之挽两边,各一绋。挽歌二部,各六十四人,八人为列,执翣。品官左右各六人,皆服白布恳衣,白布介帻。左右司马各八人,皆戴白布武弁,服白颁布,颁音属,谓襦长。无领缘,并执铎。代哭百五十人,衣帻与挽歌同。至时,有司引列于轀輬车之前后。其百官制,鸿胪寺司仪署令掌挽歌。三品以上六行三十人,六品以上四行十六人,皆白练恳衣,皆执铎帗。”

 

《礼四十六》《葬仪》

丧葬令:“凡五品以上薨卒及葬祭者,应须布深衣、帻、素幕、舆,皆官借之。其内外命妇应得卤簿者,亦如。其墓田之制,一品,茔,先方九十步,今减至七十步坟先高丈八尺,减至丈六尺。二品,先方八十步,今减至十步;坟先高丈六尺,减至丈四尺。三品,先方七十步,至五十步;坟先高丈四尺,减至丈二尺。其四品,先方六步,减至四十步;坟先高丈二尺,减至丈一尺。五品,先方五十步,减至三十步;坟高一丈,减至九尺。六品以下,先方二十步,减至十五步;坟高八尺,减至七尺。其庶人先无文,其地七步,坟高四尺。其送葬祭盘,不许作假花果及楼阁,数不得过一牙盘。”其百官葬仪具开元礼。

《礼四十七》《五服成服及变除》

周制,丧服斩縗裳、苴绖、杖、绞带、冠绳缨、菅屦者谓既殡成服。斩縗裳三升。苴绖大搹音厄九寸,左本在下。去五分一以为腰绖,大七寸二分,绞垂两结闲,相去四寸。竹杖如腰绖,长齐心,本在下。绞带大五寸七分半,偶结于前皆三重。三重,四股绞之。冠六升,外縪,条属右缝。菅屦纳。纳其馀外也。縪音必。居倚庐,中门外东壁下,倚木为,北向开户。寝苫枕块。哭昼夜无时。歠粥,朝一溢米,夕溢米,不食菜果。寝不说绖带。义服所异者,縗裳三升半,绳屦,馀与正同。斩者,不缉也。苴者,麻之有蕡也。服上曰縗,下曰裳。在首在腰皆曰绖。绖之言实也,明孝子有忠实之心,故为制此服焉。首绖象缁布冠之頍项,腰绖象大带。又有绞带,象革带。齐縗以下用布。盈手曰搹,搹,扼也。中人之扼,围九寸。以五分一以为杀者,象五服之数也。属犹著也。通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著之冠也。布八十缕为一升。升,登也。杂记曰:“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小功以下左缝。”外縪者,冠前屈而出缝于武也。二十两为溢。一溢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也。公士大夫之众臣为其君,布带绳屦。士,卿士也。公卿大厌于天子诸侯,故降其众臣布带绳屦。贵臣得申,不夺其正也公卿大夫室老,贵臣也;其馀皆众臣也。君谓有采地者,皆曰。众臣杖,不以即位。女子子在室为父,布总六升,长六寸,箭笄长一尺,髽縗三年。女子子者,女子也,加一子别于男子也。在室,关已许嫁。此女子之丧服之异于男子也。总,束发也。六升,象冠数也。长六寸者,出紒后垂为饰。谓之总者,既束其本,又总其末也。箭,筱也。髽,露紒也,犹男子之敛发也。斩縗敛发以麻,则髽亦用麻矣。以麻者,自项而前交于额上,却绕紒后,如著幓头焉凡服上曰縗,下曰裳。此言縗不言裳,妇人不殊裳也。縗如男子縗,下如深衣。深衣则縗无带,下又无衽矣。陈铨曰:“总,束发。笄,支紒也。不曰縗裳,妇人縗而不裳。”雷次宗曰:“縗者,当心六寸布也。在衣则衣为縗,在裳则裳为縗。男子离其縗裳,故縗独在衣上。妇人同为一服,故上下共其称也。”缲音七焦反。三月而卒哭,男子受以六升布为縗裳;七升布为冠,缨带亦如之;一辟博三寸,偶结于前;藨屦内纳;葛绖:首绖大七寸五分寸之一,右本在上;五分首绖去一以为腰绖,大五寸二十五分寸之十九,参摎之。食粗食,水饮。翦屏,柱楣,寝蒲席,翦而不纳。朝夕即位哭。妇人亦以六升布为连裳,七升布为总。葛洪云:“子为父,三月既葬,草屦内纳,庐则柱楣翦屏。屏者,庐前屏也,其庐所为之屏也,而更作外障以为之。作庐:先横一木长梁著,因立细木于上,以曲就东墉,以草被之。既葬,则翦去此草之拍地。以短柱柱起此横梁之著地,谓之柱楣。楣一名梁。既举此,乃得于庐外作障,但不用泥之。诸侯始作庐者,便有屏而未之,既葬乃泥之。既柱起梁,又立小障以辟风,凶事转轻。”十月小祥而练,除首绖,受以七升布为縗裳,练冠素缨,中衣黄里縓为领袖,缘以练带,绳屦无絇,其腰绖缩一股去之。饭素食,葬蔬食,至练得却素食也。有菜茹盐酪之和,未有醯酱。居垩室,在中门外屋下,西向开户。嫡子在前,庶子在后。哭无时,思哀杀,十日五日可也。葛洪云:“小祥,中衣,黄为里,縓为领袖缘。縓者,红之多黄者也。”宋凯云:“小祥,祥者,吉也。故縗裳无负版及心前縗,辟领,去首绖。小祥祭则栉,稍自饰。”二十五月大祥,朝服缟冠。既祥,改服十五升布深衣,领袖缘皆然;缟冠素纰,素中衣,领袖缘带皆然。去腰绖,弃杖,白麻屦无絇。食醯酱乾肉。出垩室,始居内寝。杜元凯云:“二十五月祥祭,主人夕为期。朝服缟冠讫祭,而受以布深衣十五升。外无者,谓哀至入即位而哭也。”崔凯云:“大祥居外寝,平常所听外事也。缟冠素纰,纰者,以素缘冠两边,各二寸。”二十七月而禫玄衣黄裳而祭。祭毕,更服朝服,以黑经白纬为冠而彩缨,缟带,中衣,吉屦无絇,革带得佩纷帨之属,如其平常。寝有床,犹别内。始饮醴酒。逾月复吉,三年之礼成矣。

疏縗裳齐、牡麻绖、冠布缨、削杖、布带、疏屦三年者,谓齐縗三年,既殡成服。以粗縗四升为縗裳,六升为冠缨,布带代绞带。牡麻绖大七寸二分,右本在上;五分去一,大五寸六分,以为腰绖。削桐木为杖,杜元凯云:圆削之,象竹,取其便也。”王肃云:“削为四分。”长与心齐,下本大如腰绖。藨蒯为屦。食粥居庐,与为父同,五不食。齐者缉也。牡麻者,麻之无子者。马融曰:“在上指右,故曰右本。”玄云:“齐縗不书受月者,亦天子诸侯及卿大夫士虞卒哭异数也。”肃曰:“疏以名哀,轻乎斩也。斩不同数,粗可知也。承裳以齐,制后齐也。因縗以斩,斩而后縗也。”陈铨曰:“右本在上者,麻本从来,加右之上也。藨蒯,草名也。”孔伦曰:“右本在上者,为母本于阴而统外也。”女子子在室,白布总七升,长八寸,一辟博一寸,恶笄用榛木,长尺,用白布絇之,博五分;白布七升为带,无腰绖。深衣不裳。居房中,张帷为次。至虞不变者,三笄总带也。既卒哭,受以八升布为縗裳,冠九升布,缨带、中衣领袖缘亦然。服葛绖,首绖大五寸七分半,腰绖四寸六分。十三月小祥,除首绖,练九升布为冠,缨武亦如之。其他祥禫变除与斩縗同。逾月复平常。

《五服縗裳制度》

周制,凡五服,在上曰縗,在下曰。縗缝外杀,裳缝内杀。经云:“凡縗外削幅,裳内削幅。”郑玄云:削犹杀也。太古衣,先知为上,外杀其幅,以便体也;后知为下,内杀幅,稍有饰也。后代圣人易之,而以此为丧服。”是也。其制,身长二二寸,合前后为四尺四寸,两边凡八尺八寸。经云“衣二尺有二寸”,郑玄云“衣自领至腰二尺二寸”是也。郑亦以此为袂中之数,则袂亦正方二尺二寸也。以古布幅广二尺二寸,礼记所云“端縗”,谓此也。继袂之末,又缀以广尺二寸布,谓之袪。经云:“袪尺二寸。”马融云:“袂末也,尺二寸,足以容拱手也。丧拱上右手下。”又衣下施腰,取半幅横缀身下,长短随衣。经云:“衣带下尺。”郑云:“谓腰也。广尺,足以掩裳上际。”又于腰两傍,当缝各缀一衽。经云:“衽尺有五寸。”郑云:“衽所以掩裳际。”其制,上正方一尺,于方一之下,角斜向下,长尺五寸,末头阔六寸。今但取三尺五寸布,交解相沓之,即可亦谓之燕尾。令阔头向上,取象与吉服之衽相反。又取布方尺八,置背上,上缝著领,下垂之,谓之负。经云:“负广出于适寸。”郑云“负,在背上者也。适,辟领也。负出于辟领外旁一寸也。”今据辟领广尺六寸,负各出一寸,故知尺八寸。其开领处,左右各开四寸,向外辟厌之,谓之适。经云:“适博四寸,出于縗。”郑云:“适,辟领。广四寸,则与阔中八寸也。两之为尺六寸。”又取布长六寸,博四寸,缀于衣外衿上,谓之縗。经云:“縗长六寸,博四寸。”郑云:广袤当心也。前有縗,后有负板,左右有辟领,孝子哀戚,无所不在。”其裳之制,前三幅,后四幅,开两边,故以衽蔽之于腰上。每一幅为三辟积,其辟积相向为之,谓之袧,苦侯反。其袧大小随人腰粗细为之。经云:“裳内削幅,幅三袧。”郑云:“袧谓辟两侧空中央也。凡裳前三幅后四幅。”按称幅不必全幅,盖中破为之。故礼记深衣篇云“制十有二幅,以应十二月”,是六幅交解之也。若斩縗,即縗与裳不缏缉;若齐縗以下,縗则外缏之,裳则内缏之,谓之齐。经云:“若齐,裳内縗外。”郑云:“齐,缉也。凡五服之縗,一斩四缉。缉裳者内展之,缉縗者外展之。”展则缏缉也。按丧服本文,甚难晓悟。历代著述,悉皆平写本经。今先言其制,次引经文,所冀后学,易为详览。

《礼五十》《齐縗三月》

晋武泰始中,尚书令史恂本文姓阙等是故少府鲍融故吏,假诣丧所行服,散骑常侍何遵驳以为:“礼云‘违大夫,之诸侯,不反服’,则之天亦不反服矣。恂等已登天朝,反服旧主,典礼相违。”荀顗表云:“礼臣为君斩縗三年,与子为父同。以进登天朝,绝无旧君之心,废反服之礼,所以敦风崇教。今使仕者反服旧君,于义为弘。”诏曰:“可重下礼官评考”尚书吴奋议以为皆不应服。尚书何桢议以为:“礼为贵臣贵妾缌服三月。贵之施贱,犹论恩纪以制服,况尝为臣吏,礼遇恩纪,优劣不同,焉可同之一例。今以为辟举正职之吏,宜依古为旧君服,不论违适之异,皆齐縗三月。其馀郡吏,闻丧尽哀而已。”衡阳内史曾瑰议以为:“古者失地之君,托身造次,感一时之惠,犹齐縗以为报;尝为臣吏,礼待优备,故依礼托情而弘教训矣。”国子祭酒孔愉议“应从弟子服师之制。昔夫子既丧,门人若丧父而无服,吊服加麻。今纵不能尔,自宜三月,加以环绖。未闻深衣之制。白帢布衣是今之吉服。君吊其臣犹锡縗,况临故君而可夺情服乎!”范汪议:“当今刺史郡守幕府,事任皆重,与古诸侯不异也。按汉魏名臣为州郡吏者,虽违适不同,多为旧君齐縗三月。”范甯议云:“吊服加麻,轻末之服。臣为君服斩縗,旧君齐縗三月,此古今所以得异。甯谓臣有贵贱,礼有降杀。州郡纲纪,察举辟命之吏,闻旧君丧,应即奔赴。在官之人,亦宜弃职而去。虽不皆与礼合,称情立文也。或曰:‘州郡守牧丧,官吏为之齐縗以终葬,故服旧君缌麻,所以为轻重之杀也。’臣为君服斩,三代之达礼。秦罢侯置守,虽不继位,皆有吏臣,不得准古诸侯也?”

《通典》《礼五十三》《公子为其母服议》

周制,练冠麻,麻衣,縓缘,公子为其母。郑玄曰:“公子者,君之庶子也。为其母谓妾子也。麻,缌麻绖带也。此麻衣者,如功布深衣,为不制縗裳变也。诗云‘麻衣如雪’。縓,浅绛也。一染谓之。练冠而麻衣縓缘,三年练之受饰也。檀弓曰‘练衣之黄里縓缘’。诸侯之子于父,不得为其母伸,权为制此服,不夺其恩也。”雷次宗曰:“令不以十一布为冠,恐入正服也。而得用练,虽重,以在周外,非复正服,故可著,亦名本重也。”为妻亦同。马融曰:“天子诸侯之庶子为其妻。轻,故縓冠葛带。”皆既葬而除之。马融曰:“不见日月者,既葬而除之,无日月数也。”郑玄曰:“诸侯之妾,贵者视卿,贱者视大夫,皆三月葬也。”何以不在五服之中也?君之所不为服,子亦不敢服也。

《通典》《礼五十四》《奔丧及除丧而后归制》

周制,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亲,父母也。以哭答使者,惊怛哀无辞也。问故,问亲丧所由也。虽非父母,闻丧而哭,其礼亦然也。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行。虽有哀戚,犹避害也。哭则遂行者,不为位也。唯父母之,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谓以君命有所为者也。成丧,得行则行。过国至境哭,尽哀而止。感此念亲。哭辟市朝。为惊众也。向其国哭。此斩縗者也。自是哭且遂行。至于家,入门左,升自西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敛发袒,敛发袒者,去饰也。未成服者,素委貌深衣。已成服者,固自丧服矣。降堂东,即位,西向哭,成踊。已殡者位在下。袭绖于序东,绞带。反位,拜宾,成踊。袭,服衣也。不于来日又哭乃绖者,发丧已逾日,节于是可也。其未小敛而至,与在家同耳。不散带者,不见尸柩也。凡拜宾者就其位,既拜,反位哭踊。送宾,反位。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宾皆如初。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阖门,相者告就次。次,倚庐也。又哭,敛发袒成踊;于三哭,犹敛发袒成踊。三日成服,拜宾送宾皆如初。三日,哭之明日也。既哭,成其丧服,杖于序东也。

《通典》《礼五十九》《已拜时而夫死服议》

又陈仲欣拜时妇奔丧议曰:“夫拜时出于末代,或恐岁有忌,而吉日不辰,辰,时也。言难逢吉日。有此变礼。既无文于古,及其损益,故当使今之情制,不失古之义旨,亦宜以前事之得中者,为后事之元龟。辄寻今人拜时,婿身发蒙交拜者,往往长迎而尽妇人之礼。按记‘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夙兴沐浴,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则与拜而长迎然后妇礼乃备者,而相依准。至于三月庙见,郑玄云‘以舅姑没者耳’。若以三日拟三月,施之二亲,没则可;若其亲尚,岂容措言。乃以众人所行失礼之事,反讥许长迎而为非,则是贱于准礼,而贵众失,可得然乎?又记云‘娶女有吉日而死,婿以齐縗而吊,既葬而除,夫死亦然’又‘在涂之女而夫父母没,布深衣以赴丧’。又记云‘女未庙见而死,虽不祔于王姑而婿不杖,归葬于女氏,示未成妇’。郑玄云‘虽不备丧礼,犹为服齐縗’。依准义,无不赴哀之文。若苟以今失为是,而以古礼先儒为非,人则末如之何。夫拜时虽非古,既女交拜,亦敬慎重正,但未亲妇于姑,然夫妻之分定矣。若谓犹非定,则女子可冒绛纱,使他丈夫发而相见,拜以为婿,辄可委去,子女之分,固若是乎!夫称妻者,系夫之言;称妇者,有舅姑之。凡娶妻诚尽妇礼,所以事其所生,而代中有三日行敬,或上堂见姑。又设有甲乙二亲不存,娶妻虽已三日,无可致敬,又未烝尝,则与拜时未敬姑,事殊而理同,岂闻今人以为非妻乎!由斯而言,迎妇入家,发蒙交拜,夫妻之定;致敬舅姑,为妇之礼毕,以明妇顺耳。情礼不相背,故可推情以言礼。凡人有丧,或凄怆;况已入夫门,而不恤其哀乎!若谓与古礼相准而合情者,夫家尚中祥,祥日可哀,赴哀而情敬伸矣。”

《通典》《礼六十二》《父母墓毁服议》

东晋大兴二年,司徒荀组表言:“王路渐通,士人得视拨墓,多闻凶问,朝野所行不同,或有制重斩杖者,复有制齐縗三月、缌麻三月者,直素服尽哀者。人生不同,性有厚薄,是以圣人制礼居中,使贤者俯就,不肖者企及。臣谓墓毁之制,改葬缌麻,包之矣。郑康成、王子雍皆云棺毁见尸,痛之极也。今遇贼见毁,理无轻重也。以礼无明文,行者致异。臣以为宜使明礼大臣议为正制。”诏:“司徒,礼虽无坟墓毁废正文,然依附名例,不为无准。吾谓改葬缌,通制也。已修复,不尸柩,素服可也。而士大夫率意轻重不同,其下太常议定。”国子祭酒杜夷议:“墓既修而后闻问,宜依春秋新宫之灾,哭而不服。”博士江渊议:“凡所以改葬者,必由丘墓崩露殡,其痛一也。愚以为发墓依改葬,服缌三月。汉时有盗高庙宝器者,达理之士以为罪轻于长陵之土。虽同至于敬,事实有异。愚以为墓毁更复不应比庙灾而不行服也。”侍中黄门侍郎江启表:“按郑玄云:‘亲见尸柩,不可无服。’如郑义以见而服,不见不服也。司徒临颍前表改葬之缌,不以吉临凶。今听其坟墓毁发,依改葬服缌麻,不得奔赴及已修复者,唯心丧缟素,深衣白帻,哭临三月。”

《通典》《礼六十八》《君臣冕服冠衣制度》

凡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嫡子婚,听假以四品冕服。若五品以上子孙、九品以上子及五等爵,皆听爵弁服。若庶人婚,听假以绛公服。若刻漏生、漏童,服青葱褶总角之服。令云:“诸流外官行署,三品以上介帻,绛公服,方心,革带,钩寕,假带,陉履。九品以上绛恳衣,制同绛公服,袖狭,形直如沟,不垂,去方心、假带,馀同绛公服。其非行署者,太常寺谒者、祝史、赞引,鸿胪寺司仪,诸典书、学,内侍省典引,太子右春坊掌仪、内坊导客舍人、诸赞,王公以下舍人,公主谒者等,各准行署,依品服。自外及任杂职掌无官品者,皆平巾帻,绯衫,大口葱,药童、奉觯年小者,皆总角髻,朝集从事则服之。馀条,自有制者,不用此例。黑介帻,簪导,深衣,青襟褾领,革带,陉,履,未冠者双童髻,空顶黑介帻,去革带,国子、太学、四门学生、俊士参见则服之。书算学士、州县学生,则黑介帻,白裙襦。外官拜表受制皆朝服,本品无朝服者则公服诸职事官三品以上有公爵者,嫡子谓经命讫者婚,听假以四品冕服。诸五品以上子孙、九品上子及五等爵婚,皆听假以爵弁服。庶人婚,听假以绛公服。诸州县仓督、市令,县录事、史、里正,岳渎祝史、斋郎,并介帻,绛恳衣。平巾帻,绯褶,大口葱,紫恳,尚食局典局主食、太官署监膳史,食官署掌膳服之。平巾绿帻,青布葱褶,尚食局主膳、典膳局典食、太官署食官署供膳、良酝署奉觯服之。五辫,青葱褶,青耳屩,羊车小吏服之。总角髻,青葱褶,漏刻生、漏童服之。诸衣冠应入卤簿异于本制者,从卤簿。”

《通典》《礼九十四》《总论制度》

王公以下皆三月而葬,葬而虞,三虞而卒哭。十三月小祥,除首绖,练八升布为冠,缨武亦如之;妇人练总,除腰绖。二十五月大祥,除灵座,自后有祭设几席。除縗裳,去绖杖,十五升布深衣,布缟冠,素纰缨,革带素屦;妇人除縗裳,去绖,缟总,衣屦如男子。二十七月禫祭,玄冠皂缨,仍布深衣,革带吉屦,妇人缁总,衣屦如男子。逾月,复平常。

《通典》《礼九十八》《卜宅兆》

既朝,主人遂哭出,乘垩车诣宅兆所。出国门,止哭。六品以下出郭门止哭。掌事者先设主人以下次于宅兆东南。将到,主人又哭。至宅兆所,主人停于次,止哭。莅卜者一人国官若僚佐之长莅之。无者亲属为之。缁布冠,不緌,布深衣,因丧屦。莅者非国官,则吉冠素服。祝及卜师凡行事者,皆吉冠素服。掌事者布卜筮席于兆南,北向西上。相者引莅卜筮者及祝立于卜筮席西南,东面南上;卜师、筮师立于南,东面北上。相者引主人诣卜筮席南十五步许,当内壤北向立。相者立于主人之左少南俱北向。亲宾及从者立于筮席东南,重行西面,诸亲北上,诸宾南上。立定,相者少进,东面:“事具。”退复位。主人免首绖,左拥之。莅卜者进立于主人东北,西面。卜师抱龟,筮师韇出策,兼执之,韇,藏策器。执韇以击策,击之以动其神。进立于莅卜前,东面南上。莅者命曰:“孤子姓名为父某官封某甫,某甫,且字也。无封者去封。四品以下,父祖称孤子孤孙,母及祖母称哀子哀孙,下皆准此。度兹幽宅,无有后艰。”度,谋也。宅,居也。言为父卜筮葬居。今谋此以为幽冥居域之处,得无有后艰难乎?谓有非常崩坏。若内丧,云为某母夫人某氏。卜师、筮师俱曰诺,遂述命,讫,右旋就席北面坐,命龟筮曰:“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指中封遂卜筮。讫,兴,各以龟筮东面称:“占曰从。”还本位。主人绖,哭,从者哭,尽哀,止。相者进主人之左,东面称:“礼毕。”相者遂引主人退立于东南隅,西面。又相者引卜者立于主人之后,重行西面,俱北上。掌事者彻卜席。当安墓处立一标,又于四隅各立一标,当南门两厢各立一标。

《通典》《礼九十九》《进引》

二刻顷,捶二鼓为二严。六品以下无鼓严。掌馔者彻启奠以出,初彻奠,内外俱兴,立哭于位。执绋者皆入,掌事者彻帷。持翣者升,以翣障柩。执绋者升。执铎者入,夹西阶立。执纛者入,当西阶南,北面立。六品以下无纛,皆准此。掌事者取重出,倚于门外之东。执旌者立于执纛南,北面。诸执披、绋、铎、旌、纛、翣者,皆布深衣,介帻。六品以下,但执旌者立于西阶南,北面,馀皆同。陈布将讫,捶三鼓为三严。进灵车于内门外,南向。祝以腰舆诣灵座前,内丧则妇人执腰舆。祝于舆左,西向跪,昭告曰:“孤子某母云哀子谨用吉辰,奉归先寝,若新卜宅,云“奉迁幽宅”。四品以下先兆、幽宅。灵车就引,神道纡回,惟以荒寥,无任鲠绝。”兴,立,少顷,腰舆出,降自西阶,羽仪六品以下云威仪从者如平生,诣灵车后,少顷,舆退。

《典》《礼九十九》《器行序》

彻遣奠,灵车动,从者如常,鼓吹振作而行。六品以下无鼓吹。先灵车,后次方相车,六品以下魌头车也。次志石车,次大棺车,次輴车,志石与大棺若先设者,不陈布之次。四品以下无輴车。次明器舆,次下帐舆,次米舆,五谷米实以五筲,各斗二升,审用疏布。次酒脯醢舆,酒实以壶,各五升,审用功布。醢实于二瓮,各三升审用疏布。次苞牲舆,次食舆,食盘艶具自足。方相以下驾士驭,士舁明器、下帐等,人皆帻深衣。六品以下魌头,无驾士。次铭旌,次纛,次铎,铎分左右。次锵车。

《通典》《礼一百》《进引》

前一日之夕,掌事者进锵车于凶帷外,六品以下进柩车于凶帷外。当门南向。其下帐、明器及苞牲等舆,陈于锵车前少西,东向。其日进引前,量时刻捶一鼓为一严,六品以下无鼓,但量时而已。陈灵车仪仗如常。在陈车篇。少顷,捶二鼓为再严,侍灵车俱诣灵所,腰舆威仪入陈如常。进灵车于帷门外,南向。少顷,捶三鼓为三严,掌事者入,彻馔以出。外皆兴,立哭于位。执披绋者入,掌事者彻帷,持翣者入,以翣障柩。执披绋者各进,执铎者入,夹于柩前,东西相向。执纛者六品以下无纛,下准此。立于铎南,执铭旌者入,立于纛南,北面。诸执披、绋、、旌、纛者,皆布深衣,介帻。六品以下则执铭旌者立于柩前近南,北面。馀同。

《通典》《礼一百》《奔丧》

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服布深衣,素冠,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行。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奔,则成服而后行。过州至境则哭,尽哀而止。哭避市朝。望其州境,哭。此父母之丧。

《宋明》《四书章句集注》[南宋] 1150年-1200年 朱熹 

《论语集注》《乡党第十》

君子不以绀緅饰。绀,古暗反。緅,侧由反。君子,谓孔子。绀,深青扬赤色,齐服也。緅,绛色。三年之丧,以饰练服也。饰,领缘也。红紫不以为亵服。红紫,间色不正,且近于妇人女子之服也。亵服,私居服也。言此则不以为朝祭之服可知。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袗,单也。葛之精者曰絺,粗者曰綌。表而出之,谓先著里衣,表絺綌而出之于外,欲其不见体也。诗所谓“蒙彼绉絺”是也。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麑,研奚反。缁,黑色。羔裘,用黑羊皮。麑,鹿子,色白。狐,色黄衣以裼裘,欲其相称。亵裘长。短右袂。长,欲其温。短右袂,所以便作事。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长,去声。齐主于敬,不可解衣而寝,又不可著明衣而寝,故别有寝衣,其半以覆足。程子曰:“此错简,当在齐必有明衣布之下。”愚谓如此,则此条与明衣变食,既得以类从;而亵裘狐貉,亦得以类相从矣。狐貉之厚以居。狐貉,毛深温厚,私居取其适体。去丧,无所不。去,上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觿砺之属,亦皆佩也。非帷裳,必杀之。杀,去声。朝祭之,裳用正幅如帷,要有襞积,而旁无杀缝。其馀若深衣,要半下,齐倍要,则无襞积而有杀缝矣羔裘玄冠不以吊。丧主素,吉主玄。吊必变服,所以哀死。吉月,必朝服而朝。吉月,月朔也。孔子在鲁致仕时如此。此一节,记孔子衣服之制。苏氏曰:“此孔氏遗书,杂记曲礼,非特孔子事。”

《论语注疏》《乡党》 [北宋 (960年 - 1127年)]

君子不以绀緅饰,孔曰:“一入曰緅。饰者,不以为领袖缘也。绀者,齐服盛色以为饰衣似衣齐服。緅者,三年练以緅饰衣,为其似衣丧服,故皆不以为饰衣。”红紫不以为亵服。王曰:“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皆不正,亵尚不衣,正服无所施。”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孔曰:“则单服。絺綌,葛也。必表而出之,加上衣。”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右袂。孔曰:“服皆中外之色相称也。私家裘长,主温。短右袂,便作事。”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孔曰:“今之被也。”狐貉之厚以居。郑曰:“在家以接宾客。”去丧,无所不佩。孔曰:“去,除也。非丧则备佩所宜佩也。”非帷裳,必杀之。王曰:“衣必有杀缝,唯帷裳无也。”羔裘玄冠不以吊。孔曰:“丧主素,吉主玄,吉凶异服。”吉月,必朝服而朝。孔曰:“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齐,必有明衣,布。孔曰:“以布为沐浴衣。”

【疏】“君子”至“明衣布”。○正义曰:此一节记孔子衣服之礼。“君子不以绀緅饰”者,君子,谓孔子也。绀,玄色。緅,浅绛色。饰者,领缘也。绀者,齐服盛色以饰衣,似衣齐服。緅者,三年练以緅饰衣,为其似衣丧服,故皆不以为饰衣。“红紫不以为亵服”者红,南方间色。紫,北方间色。亵服,私居服,非公会之服。以其红紫二色皆不正,故不以为亵服。服尚不用,则正服无所施可知也。但言红紫,则五方间色皆不用也。“当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者,袗,单也。絺綌,葛也,精曰絺,粗曰綌。暑则单服,必加尚表衣然后出之,为其形亵故也。“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者,凡祭服,先加明衣,次加中衣,冬则次加袍茧,夏则不袍茧,用葛也,次加祭服。若朝服,布衣亦先以明衣亲身,次加中衣,冬则次加裘,裘上加裼衣,裼衣之上加朝服;夏则中衣之上不用裘而加葛,葛上加朝服。凡服必中外之色相称。羔裘,黑羊裘也,故用缁衣以裼之。麑裘,鹿子皮以为裘也,故用素衣以裼之。狐裘黄,故用黄衣以裼之。“亵裘长,短右袂”者,此裘私家所著之裘也,长之者,主温也;袂是裘之袖,短右袂者,作事便也。“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者,今之被也。“狐貉之厚以居”者,谓在家接宾客之裘者,居家主温,故厚为之。“去丧,无所不佩”者,去,除也。居丧无饰,故不佩。除丧,则备佩所宜佩也。“非帷裳必杀之”者,杀谓杀缝。凡衣必有杀缝,唯帷裳无也。羔裘玄冠不以吊”者,凶主素,吉主玄,故羔裘玄冠不以吊丧也。“吉月必朝服而朝”者,吉月,月朔也。朝服,皮弁服。言每朔日必服皮弁之服以朝于君也。“齐,必有明衣,布”者,将而齐,则必沐浴,浴竟而著明衣,所以明洁其体也。明衣以布为之,故曰“齐,必有明衣,布”也。○“孔曰”至“饰衣”。○正义曰:云“一入曰緅。饰者,不以为领袖缘也”者,案《考工记》云:“三入为,五入为緅,七入为缁。”注云:“染纁者三入而成。又再染以黑则为緅緅。,今礼俗文作爵,言如爵色也。又复再染以黑乃成缁矣。郑司农说以《论语》曰‘君子不以绀緅饰’,又曰‘缁衣羔裘’。《尔》曰:‘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竀,三染谓之。’《诗》云:‘缁衣之宜兮。’玄谓此同色耳。染布帛者,染人掌之。凡玄色者,在纁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今孔氏云:“一入曰緅”者,未知出何书。又云“緅者,三年练以緅饰衣”,则似读緅为縓。案《檀弓》云:“练,练衣黄里縓缘。”注云:“小祥,练冠练中衣,以黄为内,縓为饰。黄之色于纁,縓纁之类明外除。”故曰“为其似衣丧服,故皆不以为饰衣”。云“绀者,齐服盛色以为饰衣,似齐服”者,《说文》云:“绀,帛深青扬赤色。”是绀为青赤色也,故为齐服盛色。若以为领袖缘饰,则似衣服也。○注“服皆中外之色相称也”。○正义曰:谓中衣外裘其色皆相称也。此经云“缁衣,羔裘”者,朝服也。知者,案《玉藻》云:“诸侯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士冠礼》云:“主人玄冠朝服,缁带素。”注云:“玄冠,委貌。朝服者,十五升布衣。而素裳不言色者,衣与冠同色。”是朝衣色玄,玄即缁色之小别。此说孔子之服,云“缁衣,羔裘”,《玉藻》亦云“羔裘缁衣以裼之”,是羔裘裼用缁衣,明其上正服亦缁色也。下文又曰“羔裘玄冠不以吊”,是羔裘所用配玄冠,羔裘之上必用缁布衣为裼,裼衣之上正服亦是缁色,文与玄冠相配,故知缁衣羔裘是诸侯君臣日视朝之服也。其素衣麑裘,则在国视朔之服也。卿大夫士亦皆然。故郑玄注此云“素衣麑裘,视朔之服”是也。其受外国聘享,亦素衣麛裘,故《聘礼》云:“裼降立。”注引《玉藻》云:“麛裘青豻袖,绞衣以裼之。”又引此云:“素衣麛裘。皮弁时或素衣。”如郑此言,则裼衣或绞或素不定也。熊氏云:“臣用绞,君用素。”皇氏云:“素衣为正,记者乱言绞耳。”其“黄衣,狐裘”,谓大蜡息民之祭服也。人君以岁事成熟,搜索羣神而报祭之,谓之大蜡。又腊祭先祖五祀,因令民得大饮,农事休息,谓之息民。于大蜡之后,作息民之祭其时则有黄衣狐裘也。大蜡之祭与息民异也。息民用黄衣狐裘,大蜡则皮弁素服,二者不同矣。以其大蜡之后,始作息民之祭,息民大蜡同月,其事相次,故连言之耳。知者,《郊特牲》云:“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葛带榛杖,丧杀也。”是大蜡祭用素服也。《郊特牲》既说蜡祭,其下又云:“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注云:“祭谓既蜡,腊先祖五祀,于是劳农以休息之。”是息民之祭用黄衣也。此说孔子之服云“黄衣,狐裘”,《玉藻》云“狐裘黄衣以之”,以此知大蜡息民则有黄衣狐裘也。是此三者之服,中衣与外裘其色皆相称也。○注“孔曰”至“佩也。○正义曰:云“非丧则备佩所宜佩也”者,案《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则否。佩玉有冲,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瓀玟而縕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是非居丧则备佩此所宜佩也。○注“王曰:衣必有杀缝,帷裳无杀也”。○正义曰:谓朝祭之服,上衣必有杀缝,在下之裳,其制正幅如帷,名曰帷裳,则无杀缝。其服之裳,则亦有杀缝,故深衣之制,要在缝半下,缝齐倍要。丧服之制,裳内削幅。注云:“削犹杀也”。○注“曰:丧主素,吉主玄,吉凶异服”。○正义曰:《檀弓》云:“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注:“哀素言哀痛无饰。凡物无饰曰素。”又礼祭服皆玄衣服。是丧主素,吉主玄也。○注“孔曰”至“弁服”。○正义:云“吉月,月朔也”者,以《诗》云“二月初吉”,《周礼》云“正月之吉”,皆谓朔日,故知此吉月谓朔日也。云“朝服,皮弁服”者,《士冠礼》云:“皮弁,服素积缁带素韠。”注云:“此与君视朔之服也。皮弁者,以白鹿皮为冠,象上古也。积犹辟也。以素为常,辟蹙其要中。皮弁之衣用布,亦十五升,其色象焉。”鲁自文公不行视朔之礼,孔子恐其礼废,故每于月朔,必衣此视朔之服而朝于君,所谓我爱其礼也。

《西游记》[明] 1520年-1580年

《西游记》《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明] 1520年-1580年

大圣收了金箍棒,整肃衣裳,扭捏作个斯文气象,下大路,径至门前观看。那门里忽然走出一个老者,但见他:

穿一领黄不黄红不红的葛布深衣,戴一顶青不青皂不皂的篾丝凉帽。手中拄一根弯不弯直不直暴节竹杖,足下踏一双新不新旧不旧靸䩺鞋。面似红铜,须如白练。两道寿眉碧眼,一张咍口露金牙。

《金瓶梅》《赂相府西门脱祸 见娇娘敬济销魂》 [明] 1590年-1610年

原来蔡京儿子蔡攸,也是宠臣,见为祥和殿学士兼礼部尚书、提点乙宫使。来保在门外伺候,高安先入,说了出来,然后唤来保入见,当厅跪下。蔡攸深衣软巾,坐于堂上,问道“你是那里来的?”来保禀道:“小人是杨爷的亲家陈洪的家人,同府中杨乾办来禀见老爷讨信。不想杨乾办先来见,小人赶来后见。”因向袖中取出揭帖递上。蔡攸见上面写著“白米五百石”,叫来保近前说道:“蔡老爷亦因官论列,连日回避。阁中之事并昨日三法司会问,都是右相李爷秉笔。杨老爷的事,昨日内里有消息出来,圣上宽,另有处分了。其手下用事有名人犯,待查明问罪。你还到李爷那里去说。”来保只顾磕头道:“小的不认的李爷府中,望爷怜悯,看家杨老爷分上。”蔡攸道:“你去到天汉桥边北高坡大门楼处,问声当朝右相、资政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讳邦彦的你李爷,谁是不知道!也罢,我这里还差个人同你去。”即令祗官呈过一缄,使了图书,就差管家高安同去见李爷,如此替他说。

《草里蛇逻打蒋竹山 李瓶儿情感西门庆》

当下吴月娘领著众妇人,或携手游芳径之中,或斗草坐香茵之上。一个临轩对景,戏将红豆掷金鳞;一个伏槛观花,笑把罗纨惊粉蝶。月娘于是走在一个最高亭子上,名唤卧云亭,和孟玉楼、李娇儿下棋。潘金莲和西门大姐、孙雪娥都在玩花楼望下观看。见楼前牡丹花畔,芍药圃、海棠轩、蔷薇架、木香棚,又有耐寒君子竹、欺雪大夫松。端的四时有不谢之花,八节有长春之景。观之不足,看之有馀。不一时摆上酒来,吴月娘居上,李娇儿对席,两边孟玉楼、孙雪娥、潘金莲、西门大姐,各依序而坐。月娘道:“我忘了请姐夫来坐坐。”一面使小玉:“前边快请姑夫来。”不一时,敬济来到,头上天青罗帽,身穿绫深衣,脚下粉头皂靴,向前作揖,就在大姐跟前坐下。传杯换盏,吃了一回酒,吴月娘还与李娇儿、西门大姐下棋孙雪娥与孟玉楼却上楼观看。惟有金莲,且在山子前花池边,用白纱团扇扑蝴蝶为戏。不妨敬济悄悄在他背后戏说道:五娘,你不会扑蝴蝶儿,等我替你扑。这蝴蝶儿忽上忽下心不定,有些走滚。”那金莲扭回粉颈,斜瞅了他一眼,道:“贼短命,人听著,你待死也!我晓得你也不要命了。”那敬济笑嘻嘻扑近他身来,搂他亲嘴。被妇人顺手只一,把小伙儿推了一交。却不想玉楼在玩花楼远远瞧见,叫道:“五姐,你走这里来,我和你说。”金莲方才撇了敬济,上楼去了。原来两个蝴蝶到没曾捉得住,到订了燕约莺期,则做了蜂须花嘴。正是:狂蜂浪蝶有时见,飞入梨花没寻处。

西门庆那日不往那去,在家新卷棚内,深衣幅巾坐的,单等妇人进门。妇人轿子落在大门首,半日没个人出去迎接。孟玉楼走来上房,对娘说:“姐姐,你是家主,如今他已是在门首,你不去迎接迎接儿,惹的他爹不怪?他爹在卷棚内坐著,轿子在门首这一了,没个人出去,怎么好进来的?”这吴月娘欲待出去接他,心中恼,又不下气;欲待不出去,又怕西门庆性子不是的。沉吟了半晌,于是轻移莲步,款蹙湘裙,出来迎接。妇人抱著宝瓶,径往他那边新房去了。迎春、绣春两个丫鬟,早在房中铺陈停当,单等西门庆晚夕进房。不想西门庆正因旧恼在心,不进他房去。到次日,叫他出来后边月娘房里见面,分其大小,排行他是六娘。一般三日摆大酒席,请堂客会亲吃酒,只是不往他房里去。头一日晚夕,先在潘金莲房中。金莲道:“他是个新人儿,才来头一日,你就空了房?”西门庆道:“你不知淫妇有些眼里火,等我奈何他两日,慢慢的进去。”到了三日,打发堂客散了,西门庆又不进房中,往后边孟玉楼房里歇去了。这妇人见汉子一连三夜不进他房来,到半夜打发两个丫鬟睡了,饱哭了一场,可怜走到床,用脚带吊颈悬梁自缢。正是:连理未谐鸳帐底,冤魂先到九重泉。

《广韵》《入声》《屋》《卜》[北宋] 1007-1008年

纀:《尔雅》云:裳削幅谓之纀郭璞云削杀其幅深衣之裳

《太平御览》《天部十二》《雪》 [北宋] 977年-984年

《诗》曰:北风其凉,雨雪其滂。
又曰:上天同云,雨雪氛氛。氛氛,雪貌也。丰年之冬,必有积雪。
又曰:文王以天子之命,命将帅,歌《采薇》以遣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来思,雨雪霏霏。”
又曰:蜉蝣掘阅,麻衣如雪。郑玄注曰:“喻曹昭公君臣朝夕变易衣服。麻衣,深衣也。”

《太平御览》《人事部一十六》《皮肤》

《礼记》曰:古者,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衣取蔽形。长无被土。

《太平御览》《人事部百二十九》《涕》

《礼记》曰:孔子合葬于防,封之,崇四尺。雨甚至。孔子问门人曰“尔来何迟?”曰:“防墓崩。”孔子泫然流涕,曰:“者不修墓。”
又曰: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子贡曰:“无乃以重乎?”夫子曰:“予向者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子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又曰:将军文子既除丧,而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洟。

《太平御览》《礼仪部四十》《吊》

《礼》曰: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吊丧不能赙,弗问其所费。
又曰: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洟。子游观之曰:“将军文氏之子,其庶几乎!亡于礼者礼也,其动也中。”中礼之变也。
又曰:死而不吊者三:谓轻身亡孝也。畏,人或时以非罪攻已,不能有以说之死之者,孔子畏于匡是也。厌,行止危险之下。溺。不乘桥船。
又曰:曾子吊于负夏。负夏,卫地。主人既祖填池,祖谓移柩车去载处,为行始也。填池当为奠彻,声之误也。奠彻,遣奠设祖奠。推柩而反之,反于载处,荣曾子吊,欲更始。降妇人而后行礼。礼,既祖而妇人降。今及柩,妇人辟之,复升堂矣。柩无反而反之,又降妇人,盖欲矜宾于此妇人。皆非也。从者曰:“礼与?”怪之。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未定之辞。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
又曰:哀公使人吊蒉尚,遇诸道。辟于路,画宫而受吊焉。哀公,鲁君也。画地为宫象。子曰:“蒉尚不如杞梁之妻知礼也。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肆,陈尸也。大夫以上于朝,士以下于市。执,拘也。君之臣免于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无所辱命,辞不受也。《春秋传》曰:齐侯吊诸其室。
又曰: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阍人为君在,弗也。阍人,守门者。曾子与子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更鼎饰。子贡先入,阍人曰:“乡者已告矣。”既不敢止,以言下之。曾子入,阍人辟之,见两贤相随,弥益恭也。涉内溜。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
又曰:殷既封而吊,周反哭而吊。封当为,窆下棺也。

《服章部五》《帢》

王隐《晋书》曰:陈舒议至尊临温公夫人丧,曰:“今白帢深衣,当古吊服。至尊临吊,谓深衣而己。”

《服章部六》《衣》

《尔雅》曰衣裗音旒谓之衤皃。音霓,衣褄也。齐人谓之褗。或曰:袿衣之饰也。黼领谓之襮。绣刺黼文以褗领也。襮音博。缘谓之纯。衣绿饰也。袕谓之褮。衣开孔也。袕音穴。褮音褮。衣皆谓之襟。交领。衱居业切谓之裾衣后据也。衿谓之。辞见切,衣小带也。佩衿谓之褑。佩玉之带上属。执衽谓之结。持衣上笈。衱衽谓之襭々。音木颉,极衣上笈于带。衣蔽前谓之。今蔽膝也。妇人之祎谓之缡緌也。即今之香缨也。祎邪交络带系于体,因名为祎。緌,系也。裳削幅谓之纀。蒲木切。削煞其深衣衣裳。

《礼》曰:夫为人子者,父母存衣冠不纯素,孤子当室,衣冠不纯彩。纯缘。
又曰:季康之母死,陈亵衣。亵衣,非上服。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撤之。
又曰:孔子曰:“昔先王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丝麻,衣其羽皮。后圣有作,治其丝麻以为布帛。”
又曰:朝玄端,夕深衣。深衣三袪,谓大夫士也,袪尺二寸。缝齐倍要,衽当旁袂,可以回肘。长中继掩尺,袷寸、袪尺二寸,缘广寸半。以帛里布,非礼也。士不衣织,无君者不贰彩,衣正色、裳间色,非列彩不入公门,振絺纮不入公门,振不入公门,袭裘不入公门。纩为茧,缊为袍,禅为网,帛为褶。

《太平御览》《服章部七》《袆衣》

董巴《汉与服志》曰:太皇太后入庙,服绀上皂下,后诖薯,服白上皂下,皆深衣制。徐广云:深衣,即单衣。公卿、列侯、中二千石夫人入庙佐祭者服皂绢上下,皆深衣制。

《太平御览》《服章部七》《鞠衣》

董巴《汉与服志》曰:太皇太后、皇太后蚕服青上缥下,深衣制。贵人助蚕,服纯缥上下,深衣制。公卿、列侯、中二千石夫人助蚕,服缥绢上下,深衣制。自二千石夫人己上至皇后,皆以蚕衣为朝服。

《太平御览》《服章部八》《单衣》

《言》曰:单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氎,关之东西谓之单,赵魏之间谓之左衣,古谓之深衣是也。

《礼·王制》曰:有虞氏深衣而养老。

又《深衣》曰: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长毋被土,带下毋压髀,上毋压胁。制十有二幅,以应十二月,袂圆以应规,曲祫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以应平。故齐縃。《易》: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衡者,以安其志而平其心也。五法以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

《太平御览》《服章部八》《曲领》

《礼·深衣》曰:曲祫如矩以应方。袷,曲领也。古者方领。

北宋

《太平广记》 [北宋] 977年-984年

《太平广记》《神仙三十一》《李珏》

李珏,广陵江阳人也。世居城市,贩籴自业。而珏性端谨,异于常辈。年十五时,父适他行,以珏专贩事。有籴者,与籴。珏即授以升斗,俾令自量。不计时之贵贱,一斗只求两文利,以资父母。岁月既深,衣食甚丰。父怪而问之。以实对。曰:“吾之所业,同流中无不用出入升斗,出轻入重。以䂓厚利。虽官司以春秋较搉。终莫断其弊。吾但以升斗出入皆用之,自以为无偏久矣。汝今更出入任之自量,吾不可及也。然衣食丰给,岂非神明之助耶。后父母殁。及珏年八十馀。改其业。适李珏出相,节制淮南。珏以新节度使同姓名,极用自惊,乃改名宽。李珏下车后数月,修道斋次。夜梦入洞府中,见景色正,烟花烂熳,翔鸾舞鹤,彩云瑞霞,楼阁连延。珏独止其下。见石壁光莹,填金书字,列人姓名。似有李珏。字长二尺馀。珏视之极喜自谓生于明代,久历显官,又升宰辅,能无功德及于天下。今洞府有名,我必仙人也。再三为喜。方喜之际,有二仙童自石壁左右。珏问此何所也。曰:“华阳洞天。此姓名非相公也。”珏惊。复问非珏何人也。仙童曰:“此相公江阳部民也。”及晓,历记前事,益惊叹,问于道士,无有知者。复思试召江阳官属诘之。亦莫知也。乃令府城内求访同姓名者。数日,军营里巷相推。乃得李宽旧名珏。遂闻于珏。乃以车舆迎之,置于静室,斋沐拜谒,谓为道兄,一家敬事。朝夕叅礼。李情景恬憺。道貌秀异。须长尺馀。皓然可爱。年六十时,曾有道士教其胎息,亦久不食。珏愈敬之。及月馀。乃问曰:“道兄平生得何道术。服鍊何药。珏曾梦入洞府,见石壁姓名,仙童所指,是以迎请师事,愿以相授。宽辞以不知道术服鍊之事。珏复虔拜,因问宽所修何术。宽辞以愚民不知所修,遂具贩籴以对。珏再三审问,咨嗟曰:“此常人之难事,阴功不可及也。”复曰:“乃知世之动静食息,莫不有报。苟积德。虽在贫贱。神明护佑。名书仙籍,以警尘俗。”又问胎息不食之由。具以对。珏师其胎息,亦不食。宽年百馀岁。轻健异常。忽告子孙曰:“吾寄世多年,虽自养气,亦无益汝辈。”一夕而卒。三日棺裂声。视之,衣带不解,如蝉蜕,已尸解矣。出《续仙传》

《朱子语类》《论语二十九》《阳货篇》《宰我问三年之丧章》 [金] 1270年

问:“‘宰我问三年之丧’,为自居丧时问,或为大纲问也?”曰:“必是他居丧时。”问“成布”曰:“成布,是稍细成布,初来未成布也。”问“縓缘”。曰:“縓,今浅绛色。小祥以縓为缘。看古人小祥,縓缘者不入,谓縓礼有‘入’之说,亦是渐渐加深色耳。然古人亦不专把素色为凶。盖古人常用皮弁,皮弁纯白,自今言之,则为大凶矣。”刘问布升数。曰“八十缕为一升。古尺一幅只阔二尺二寸,算来斩衰三升,如今网一般。”又云:“如今漆布一般,所以未为成布也。如深衣十五升布,似今极细绢一般,这处升数又晓未得。古尺大短于今尺,若尽一十二百缕,须是一幅阔不止二尺二寸,方得如此。所谓‘布帛精粗不中数,不粥于市’,又如何自要阔得?这处亦不可晓。”宇

《朱子语类》《礼一》《论修礼书》

贺孙因问:“祭礼附祭义,如说孝许多,如何来得?”曰:“便是祭礼难附。兼祭义前所说多是天子礼,若仪礼所存,唯少牢馈食特牲馈食礼是诸侯大夫礼。兼又只是有馈食。若天子祭,便合有初间祭腥等事,如所谓‘建设朝事,燔燎膻芗’。若附仪礼,此等皆无入头处。意间欲将周礼中天子祭礼逐项作一总脑,却以礼记附。如疏中有说天子处,皆编出。”因云:“某已衰老,其间合要理会文字,皆起得个头在。及见其成与不见其成,皆未可知。万一不及见此书之成,诸公千万勉力整理。得成此书,所系甚大!”问:“前日承教,喻以五服之制,乃上有制作之君,其等差如此。今在下有志之士,欲依古礼行之既不可;若一向徇俗之鄙陋,又觉大不经,于心极不安,如何?”曰:“‘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这要整顿,便著从头整顿,吉凶皆相称。今吉服既不如古,独于丧服欲如古,也不可。古礼也须一一考究著所在在这里,却始酌今之宜而损之。若今便要理会一二项小小去处,不济事,须大看世间都得其宜方好。”问:“如今父母丧,且如古服,如齐衰期,乃兄弟、祖父母、伯父母,此岂可从俗轻薄如此?”曰:“自圣贤不得位,此事终无由正。”又云:“使郑康成之徒制作,也须略成个模样,未说待周公出作。如今全然没理会,柰何!若有考礼之人,又须得上之人信得及这事,行之天下亦不难。且如冠尊卑,且以中梁为等差。如今天子者用二十,如何安顿!所以甚大而不宜。要好,天子以十二,一品以九,升朝以七,选人以五,士以三,庶人只用纱帛裹髻,如今道人。这自有些意思。”问:“且如权宜期丧当如何?”曰:“且依四脚帽子加绖。此帽本只巾,前二脚缚于后,后二脚反前缚于上,今硬帽、机头皆是。后来渐变重迟,不便于事。如初用冠带,一时似好。某必知其易废,今果如此若一个紫衫凉衫,便可怀袖间去见人,又费轻。如帽带皂衫,是多少费?穷秀才如何得许多钱?是应必废也。”居父问:“期之服合如何?用领衫而加衰可乎?”曰:“上领衫已不是。”曰:“用深衣制,而粗布加衰可乎?”曰:“深衣于古便服。‘朝玄端,夕深衣’,深衣是便之衣。吉服依玄端制,却于凶服亦仿为之,则宜矣。”问:“士礼如丧祭等,可通行否古有命士,有不命士,今如之何?”曰:“丧祭礼节繁,今士人亦难行。但古今士不同。古时诸侯大夫皆可以用士,如今簿、尉之类,乃邑宰之士;节推、判官之属,则是太守之士。只一县一州之中有人才,自家便可取将来使,便是士。如藩镇之制,尚存此意。无柰何,是如今将下面一齐都截了,尽教做一门入,尽教由科举而得,是将柰何!”叹息久之。器之问:“国初衙前役用乡户?”曰:“客将次于太守,其权甚重,一州之兵皆其将之,凡教阅出入皆主其事。当时既是大户做,亦自爱惜家产,上下相体悉。若做得好底,且教他做。更次一等户,便为公人,各管逐项职事。更次一等户为吏人,掌文书简牍。极下户为胥徒,是今弓手节级奔走之属。其终各各有弊。英宗时有诏,韩缝等要变不成。王荆公做参政,一变变了。”贺孙

 

《朱子语类》礼四》《小戴礼》《学记》

问:“‘不学杂服,不能安礼。’郑注谓,服是皮弁、冕服;横渠谓,服,事也,如洒埽应对沃盥之类。”曰:“恐只如郑说。古人服各有等降,若理会得杂服,则于礼亦思过半矣。如冕服是天子祭服,弁是天子朝服;诸侯助祭于天子,则服冕服,自祭于其庙,则服弁冕;大夫助祭于诸侯,则服玄冕,自祭于其庙,则服皮弁。又如天子常朝,服皮弁,朔旦则服玄冕;无旒之冕也。诸侯常朝则用玄端,朔旦则服皮弁;大夫私朝亦用玄端,夕深衣;士则玄端以祭,上士玄裳,中士黄裳,下士杂裳,前玄后黄也。庶人深衣。”

《子语类》《礼四》《小戴礼》《深衣》

深衣用虔布,但而今虔布亦未依法。当先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方未经布时,先砑其缕,非织了后砑也。衣服当适于体。康节向温公说:“某今人,著今之服。”亦未是。泳

《朱子语类》《礼六 》《冠昏丧》《丧》

先生以子丧,不举盛祭,就影堂前致荐,用深衣幅巾。荐毕,反丧服,哭奠于灵,至恸。贺孙

《朱子语类》《礼八》《杂仪》

问:“今冠带起于何时?”曰:“看角抵图所画观戏者尽是冠带。立底、屋上坐底皆戴帽系带,树上坐底也如此。那时犹只是软帽,搭在头上;带只是一条小皮穿几个孔,用那跨子缚住。至贱之人皆用之。今来帽子做得恁高,硬带做得恁地重大,既不便于从事,又且是费钱。皂衫更费重。某从向时见三物,疑其必废。如今果是人罕用。也是贫士如何要办得!自家竭力办得,著去那家,那家自无了,教他出来相接也不得。所以其弊必废。大凡事不商量,后都是如此。”问:“古人制深衣,正以为士之贵服,且谓‘完且弗费’,极是好,上至天子亦服。不知士可以常服否?”曰:“‘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如此贵重,怨不可常服。”曰:“‘朝玄端,夕深衣’,已是从简便了。且如深衣大带了,又有组以束之,今人已不用组了。凡是物事,才是有两件,定是废了一件。”又云:“薄太后以帽絮提文帝,则帽已自此时有了。从来也唤做巾子、机头。”或云:“唐庄宗取伶官者用之,但未有脚。”或云:“太祖庙方用。”想此时方制得如此长脚。贺孙

《朱子语类》《朱子三》《外任》《杂记言行》

先生早晨拈香。春夏则深衣;冬则戴漆纱帽。衣则以为之,阔袖皂褖,裳则用白纱,如濂溪画像之服。或有见任官及它官相见,易窄衫而出。过

清代

《清代》《墨子闲诂》《卷一》《辞过》 [清] 1893年 孙诒让著

古之民未知为衣服时,衣皮带茭,毕云:“‘衣皮’,艺文类聚引作‘衣皮毛’,非。《说文》云:‘茭,乾刍’。”云:“乾刍非可带之物,毕说非也。《说文》‘茭,竹索也’,其草索则谓之茭。《尚贤》篇曰:‘傅说被褐带索’,谓草索也。此言带茭,犹彼言索矣。”诒让案:《礼运》说上古,云:“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带茭,疑即丧服之茭带。传云:“绞带者,绳带也。”冬则不轻而温,长经作“暖”。案:下文轻暖常见,似是。夏则不轻而凊。《曲礼》“冬温而夏凊”,释文云:“凊,七性反,字从冫,秋冷也。本或作水旁,非也。《说文·仌部》云“凊,寒也。”圣王以为不中人之情,“情”,治要作为“温凊”二字,误。故作诲妇人长短经“作”上有“圣人”二字,与下文同。但上已云圣王,则此不当重复,恐不足据也。治丝麻毕云:“‘治’下旧有‘役修其城郭’云云四十八字,今移前。”捆布绢,毕云:“‘捆’字当为‘稛’。《说文》云:‘絭,束也。’”诒让案:《非乐上》作“困布縿”,《非命下》作“捆布縿”,此“捆”或当为“捆”,亦“稛”之假字。“绢”当为“绡”,绡与缲通,故彼二篇又误作“縿”,详《非乐》篇。以为民衣。为衣服之法:‘冬则练帛之中,《说文·糸部》云:“练,湅缯也。缯,帛也。”毕云:“读去声。”案:毕说非也,中即中衣,凡上服以内之衣,通称中衣。深衣郑目录云“大夫以上,祭服中衣用素”,练帛即素也。诗唐风扬之水,孔颖达云:“中衣者,朝祭服之里衣也,其制如深衣。”仪礼聘礼贾疏云“凡服四时不同,假令冬有裘,衬身有禅衫,又有襦絝,襦絝之上有裘,裘上有裼衣,禓衣之上有上服,皮弁祭服之。若夏以絺綌,絺綌之上则有中衣,中衣之上加以上服也。”案:裼衣,亦通谓之中衣。冬或服裘,或服袍襔,皆有中衣。“中”,经典亦作“衷。说文衣部云:“衷,里亵衣。”《谷梁·宣九年传》云:“或衣其衣,或衷其襦”,范注云:“衷者,襦在里也。”是对文衷为里衣,散文则通言衣,故《节用中》篇云:“冬服绀緅之衣,足以为轻且暖。”足以为轻且暖;毕云:“文选注引作‘煗’。”诒让案:后文“煗”字两见。《说文·部》暖、煗并训温也。长短经仍作“暖”。夏则絺綌之中,《说文·糸部》云:“絺,细葛也。綌,粗葛也。”礼家说以絺綌上加中衣,此即以絺綌为中,则内衣通得谓之中也。足以为轻且凊。’旧本脱“暖”至“且”十二字,毕本据北堂书钞增“暖夏则絺綌轻且”七个字。王云:“‘夏则絺綌轻且凊’,本作‘夏则絺綌之中,足以为轻且凊’,与‘冬则练帛之中,足以为轻且暖’对文。北堂书钞衣冠部三,引作‘冬则练帛轻且暖,夏则絺綌轻且凊’,省文也。若下二句内,独少‘之中足以为’五字,则与上二句不对矣。群书治要所引上下皆有此五字,当据补。”案:王校是也。长短经引云:“夏则絺,足以为轻凊”,亦有“足以为”三字。谨此则止。故圣人之为衣服,旧本脱“之”字,今据治要补。适身体,和肌肤毕云:“北堂书钞引云:‘以适身体,以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长短经“”下有“以”字。当是之时,坚车良马不知贵也,刻镂文采不知喜也。何则?其所道之然。故民衣食之财,家足以待旱水凶饥者何也?得其所以自养之情,而不感于外也。“感”,治要同。案:当为“惑”之误。“也”字,治要无。是以其民俭而易治,长短经引“俭”上有“用”字其君用财节而易赡也。毕云:“《吕氏春秋·适音》云:‘不充则不詹’,高诱曰:‘詹,足也。詹读如澹然无为之澹’。文选注云:‘许君注淮南云:澹,足也。古无,从贝字,此俗写’。”府库实满,足以待不然,不然,谓非常之变也。《汉书·司马相如传》“发巴蜀之士各五百人以奉币,卫使者不然”,颜注引张揖云:“不然之变也。”治要作“不极”,苏云:“‘不然’疑当作‘不时’”,并误。兵革不顿,《襄四年左传》“甲兵不顿”,杜注云:“顿,坏也。”士民不劳,以征不服,故霸王之业可行于天下矣。

《清代》《墨子闲诂》《卷八》《明鬼下》

非惟若书之说为然也,道藏本、吴钞本,并无“也”字。昔者郑穆公,《史记·郑世家》“穆公兰,文公子”。然此实当为秦穆公之讹。毕云:“郭璞注,山海经引此作‘秦穆公’。又《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引‘穆’作‘缪’。”诒让案:郭引作‘秦’是也。玉烛宝典引墨子曰“昔秦穆公有明德,上帝使句芒赐之寿十九年也”,即约此文。《论衡·福虚》篇云“儒家之徒董无心,墨家之役缠子,相见讲道。缠子称墨家佑鬼神是,引秦穆公有明德,上帝赐十九年。缠子难以尧舜不赐年,桀纣不夭死。尧舜桀纣犹为尚远,且近难以秦穆公、晋文公。夫谥者行之迹也,迹生时行,以为死谥。穆者误乱名,文者德惠之表,有误乱之行,天之年,有德惠之操,天夺其命乎?案穆公之霸不过晋文,晋文之谥美于穆公,天不加晋文以命,独赐穆公以年,是天报乱,与穆公同也”。又无形篇云“传言秦穆公有明德,上帝赐之十九年”。北齐书樊逊传,逊对问祸福报应,亦云“秦穆有道,句芒锡祥”。以诸书证之,则不当作“”明矣。下文凡“郑”字,并当作“秦”。当昼日中处乎庙,“当”,吴钞本作“尝”,古字通用。有神入门而左,鸟身,毕云:“海外东经云‘东方芒,鸟身人面’。太平广记引作‘人面鸟身’”。戴云:“脱‘人面’二字”。素服三绝,“三绝”无义,疑当作“玄纯”。“玄”与“三”,“纯”与“”,草书并相近,因而致误。素衣玄纯,盖即深衣采纯,明与凶服异也。毕引《说文》云“绝,刀断丝也”,非此义。面状正方。毕云:“太平广引作‘而状方正’”。戴云“‘面’乃‘而’字之误。”案:山海经郭注引作“方面”,则“面”字非误。郑穆公见之,乃恐惧奔,神曰:‘无惧!毕云:“脱此四字,据太平广记增,太平御览引作一“曰”字,一本作“神曰”二字。帝享女明德,“女”,吴钞本作“汝”。使予锡女寿十年有九,“锡”,吴钞本作“享”。使若国家蕃昌,子孙茂,毋失。郑亦当作“秦”。穆公再拜稽首曰:‘敢问神名?’毕本“名”作“明”,云:“旧脱此字。太平御览引云‘敢问神明为何’?太平广记引云‘公问神明’。案:明同名也”。王云:“钞本御览神鬼部二,正作‘敢问神名’,刻本‘名’作‘明’,误也。明古读若芒,不得与名通”。案:王校是也,楚辞远游,洪兴祖补注引,亦作“名”,今据补正。曰:‘予为句芒。’句芒,地●泝五祀之木神。《月令》“春,其神句芒”,是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说少昊氏之子重为句芒,此人鬼为木官,配食句芒者,非地●也。若以郑穆公之所身见为仪,则鬼神之有,岂可疑哉?

《清代》《红楼梦》《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清] 1780年-1792年

宝玉乐得手舞足蹈的说:“妹妹,你既明琴理,我们何不学起来?”黛玉道:“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层楼的上头,或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著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著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还有一层,又要指好,取音好。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仪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著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宝玉:“我们学著玩,若这么讲究起来,那就难了。”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丨部》《三》 [清] 1710年-1716年

中:〔古文〕《唐韵》陟弓切《集韵》《韵会》《正韵》陟隆切,音忠。《书·大禹谟》允执厥中。《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五礼防民僞,而敎之中。《左传·成十三年》刘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又《左传·文元年》举正于中,民则不惑。《注》举中气也。又司中,名。在太微。《周礼·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师雨师。又《前汉·律历志》春爲阳中,万物以生。秋爲隂中,万物以成。又中央,四方之中也。《书·召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注》洛爲天地之中。《张衡·东京赋》宅中圆大。又正也。《礼·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礼·秋官·司刺》以此法者求民情,断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注》断民罪,使轻重得中也。又心也。《史记·韩安国传》深中宽厚。又内也。《易·坤卦》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老子·道德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又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辂传》鼓一中。《注》犹言鼓一半也。又成也。《礼·礼器》因山升中于天。《注》中,犹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诸侯之成功也。又满也。《前汉·百官表》制中二千石。《注》谓满二千石也。《索隐》汉制,九卿已上,秩一岁,满二千石。又穿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中其茎。《注》谓穿之也。又盛算器。《礼·投壶》主人奉矢,司射奉中。《注》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兕鹿而伏,背上立圆圈,以盛算也。又《礼·深衣注》衣有表者,谓之中衣。与衷通。又俚语。以不可爲不中。《萧参希通录》引左传成公年,无能爲役。杜预注:不中爲之役使。又《礼·鄕饮酒义》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又姓。汉少府卿中京。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垒,中野,皆复姓。《广韵》《集韵》《韵会》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记·周本纪》养由基去柳叶百步,射之,百发百中。又著其中曰中。《庄子·达生篇》中身当心则爲病犹医书中风,中暑是也。又要也。《周礼·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注》谓治职簿书之要也。又应也。《礼·月令》律中大簇。《注》中犹应也。又合也。《左传·定元年》季孙曰:子家子亟言于我,未尝不中吾志也。又《类篇》《正韵》直衆切。与仲通。《礼·月令》中吕,卽仲吕,又读作得《周礼·地官》师氏掌国中失之事。《注》故书中爲得。陆德明云:中,杜音得。又《韵补》叶陟良切,音章。师古曰:古读中爲章《吴志·胡综传·黄龙大牙赋》四灵旣布,黄龙处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又叶诸仍切,音征。《刘贡父·诗话》关中读中爲。《诗·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频。《班固·高祖泗水亭》天期乗祚受爵汉中。叶下秦。古东韵与庚阳通。俗读中酒之中爲去声。中与之中爲平声。◎按《魏志·徐邈传》:邈爲尚书郞,时禁酒邈私飮沈醉,赵达问以曹事,曰中圣人。时谓酒淸爲圣人,浊者爲贤人。苏轼诗: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时复一中之。则中酒之中,亦可读平声。通鉴》:宣王成中与之名,注:当也。杜诗:今朝汉社稷,新数中与年。则中与之中亦可读去声。
考证:〔《班固·东都赋》宅中圆大。〕谨照原书改张衡东京赋。〔《周礼春官·司刺》以刺宥三法,求民情,断民中。〕谨照原文春官改秋官。以刺宥三法求民情,改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易·卦》黄裳元吉,美在中也。〕谨照原文美在中也改文在中也。〔《左传·定元年》季孙曰:子家亟言于我,未尝不中吾志也。〕谨照原文子家下增子字。〔《周礼·天》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谨照原书天官改春官。

《康熙字典》《人部》《十五》

优:《唐韵》《集韵》韵会》于求切《正韵》于尤切,音忧。《尔雅·释训》优优,和也。《诗·商颂》敷政优优。言人君德政和乐也。又优游,和柔也。《诗·雅》优游尔休矣。又诗·大雅》天之降罔,维其优矣。《传》渥也。《笺》宽也。又《说文》饶也。又饶洽也。《诗·小雅》旣优旣渥。又有馀力也。《论语》仕而优则学。又胜也,对劣之。又《小尔雅》优,多也。又《正韵》调戏也。《左传·襄六年》宋华弱与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伊优,屈曲佞媚貌。又倡优。《前汉·东方朔传》朔好诙谐,武帝以俳优畜之。又《左传·襄二十八年》氏鲍氏之圉人爲优。《正义》优者,戏名也。《晋语》有优施。《史记·滑稽传》有优孟,优旃,皆善爲优戏,而以优著名。又姓。又《集韵》乌侯切,音讴。《前汉·东方朔传》伊优亚者,辞未定也。亚音鸦。又通作要,平声。《礼·深衣》缝半下。《郑注》要或爲优。

《康熙字典》《口部》《六》

咽:《唐韵》乌前切《集韵》连切《韵会》因莲切《正韵》因肩切,音燕。《说文》嗌也。《玉篇》咽喉也。《韵会》医经云:咽者咽水,㬋者气。《战国策》顿子曰:韩,天下之咽喉。《集韵》或作胭㖶。又《礼·深衣》曲如矩以应方。《疏》古者方领,似今拥咽。又《集韵》萦悬切《韵会》幺悬切《正韵》萦圆切,音渊。《集韵本作,引《诗》鼗鼓。或作咽。○按《诗·商颂》今本作渊。又《集韵》于巾切,音駰。《诗·鲁颂》鼓咽咽。《传》咽咽,鼓节也。《集韵》或作鼝,亦书作鼘。《六故》渊渊咽咽,其声不同。渊渊状鼓声多而远,咽咽声近而。味其声,可以知其义。又《广韵》于甸切。《集韵》《韵会》《正韵》伊甸切,音晏。《广韵》本作咽,吞。《孟子》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又《广韵》乌结切《集韵》《韵会》一结切,音噎。《广韵》哽咽。《集韵》声塞也。汉·陇头歌》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塞也。《新序·杂事》云霞充咽,则夺日月之明。又《广韵》同噎。详噎字注。又。

《康熙字典》《口部》《骨部》《八》

髀《唐韵》幷弭切《集韵》《韵会》补弭切《正韵》补委切,音俾。《说文》股也。《释名》髀,也。下称也。《礼记·深衣》带下毋厌髀。又《祭统》殷人贵髀。《注》爲其厚也。又《集韵》母婢切,音弭。义同。又《广韵》傍礼切,音陛。与䯗同。或作䏶。
考证:〔礼·三年问》带下毋厌髀。〕谨照原书改礼记深衣

 


 

《礼记》的《深衣》、《玉藻》两篇分别记载了对深衣的标准形制。首先,礼经中的深衣由苎麻布制成。[9]幅宽二尺二寸。[10]每匹大约45-60米宽,[11]12米长。在《诗经·蜉蝣中的“麻衣如雪”中,郑玄注:“麻衣,深衣也。”古时没有棉布,而“布”均指的是苎麻布,别名苎麻、青苎、纻。[12]苎麻成布之后,需加灰锻濯漂白制成白纻、白纻细布,[13]然后成衣。[14]《乐府白纻歌》曰“质如轻云色如银,制以为袍余作巾。”中唐时“沤纻为缊袍”、“春衫裁白纻,朝帽挂乌纱。”[15][16][17]。明代深衣玉色,素带,素履,白靴。

《礼记正义·深衣》中有提到深衣最重要的特征为深衣的衣衽是由一幅布交解裁之,上尖下阔。内衽连于前右之衣,外衽连于前左之衣。[18]并且衣襟边缘有勾边。[19]也被称为青衿。[20][21]唐宋学生所服。[22][23][24]深衣的领型为斜襟方领。[25][26][27]司马光指出应颈下别施一衿,映所交领,使之方正尺。但明代期也出现了方形直襟领。如朝鲜儒学者朴世堂的深衣。衣领宽二寸。[28]口广一尺二寸。[29]衣缘用幅宽三寸黑缯,对折缝之,则广一寸半。[30]

上衣用两幅布,对折,两幅布缝拢为后背中缝。[31]理学家吴澄说深衣的裳是以六幅布裁为十二片制作的,象征一年十二个月中有六阴六阳。司马光依《礼记》作深衣、冠簪、幅巾、缙带。[32]后期的深衣以此为基础制作,有朱子深衣、江永深衣、明深衣等形制,[33][34]常配搭巾。缁布冠亦用苎麻布,比深衣经纬密度大一倍。[35]大带广四寸。垂其余为绅,所以服深衣的士大夫又被称为士绅、缙绅、乡绅。

 


概述

深衣是一种记载于中国先秦时期、于汉代失传被宋朝学者朱熹重新复原的中国古代服饰,后来再传至朝鲜,是自宋代以降,士庶在部礼仪场合如冠礼、祭祀等,以及文人、儒者平日穿用的服饰[1][2]。

深衣的来源

在《礼记正义· 深衣》中有提到其他的服饰的上衣和下裳均不相连,而“深衣”上衣和下裳相连,将整个身体均包裹在内,被体深邃,因此而被称作深衣。自古天子诸侯朝会服玄端,燕居服深衣[3][4]。宋末金履祥认为深衣乃古代士大夫闲居之服,合于周礼"规矩准绳" ,并撰《深衣小传》[5]。

复原的汉服深衣及其传播

中国

 

深衣是一种记载于儒家经典《礼记》中相为先秦时代的天子和庶人所共同穿着的服饰、并于汉代失传。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时曾尝试按照经典的纪载进行复原,[6]历史上司马光、朱熹、黄宗羲等人也都曾试图进行复。朱熹以后,深衣只是在儒者之间广泛穿着。到了明朝,深衣成为普遍的礼仪场合服饰[2]。现存的明代深衣实物有张懋墓出土的深衣[1]。

朝鲜

朝鲜王朝从明代传入深衣,自此成为当地士大夫常穿的服饰,直至大韩帝国灭亡后,人们多穿西服,深衣渐渐只在特定场合出现。

考究

宋元历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提到,夏商三代可考的服制中虽然有所变化,但是除了冕服之外,只有玄端(端衣)和深两者最广为流传。

玄端是自天子至士人均可穿着的,而深衣则是自天子至平民百姓均可穿着的。也是古代士人未得功名时所穿衣服[7]。深衣裁制时加长了衣襟,穿着符合礼法,因此不论贵贱,不论身份地位均可以穿着,而没有等级之分[8]。

参考资料

  1. ^李申&陈卫平《哲学与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4-155页
  2. ^董进《Q版大明衣冠图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92页
  3. ^ 《礼记·玉藻》“朝玄端,夕深衣”
  4. ^ 《礼记正义· 深衣》曰:“续衽,钩边。要缝半下。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拙之及肘……袂圆以应规,曲夹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袂,缘,纯边,广各寸半。”
  5. ^ 《与居深衣之制书》
  6. ^ 《资治通鉴》卷137。
  7. ^ 《大明会典》“士人未为官者、则幅巾深衣。”
  8. ^ “按三代时,衣服之制,其可考见者,虽不一,然除冕服之外,唯玄端(端衣)深衣二,其用最广。玄端则自天子至士,皆可服之,深衣则自天子至庶人皆可服之…… 至于深衣,则裁制缝衽,动合礼法,故贱者可服,贵者亦可服,朝廷可服,燕私亦可服,天子服之以养老,诸侯服之以祭膳,卿大夫服之以夕视私,庶人服之以宾祭,盖亦未尝等级也。”
  9. ^ 郑玄《毛诗笺》“麻衣,十五升,布深衣也。纯用十五升。”
  10. ^ 黄宗羲《深衣考》“布幅阔二尺二寸用二幅,长各四尺四寸,中屈之,亦长二尺二寸。”
  11. ^ 《大戴礼记》“布指知寸”言平布十指,即是古一尺,指广一寸。
  12. ^ 《日知录》“《诗》:“麻衣如雪,”郑氏曰:“麻衣,深衣也,古时未有棉布,凡布皆麻为之。《记》曰'治其麻丝,以为布帛'是也。”然则深衣亦用白。”
  13. ^ 朱熹《家礼·通礼·深衣制度》“裁用白细布,度用指尺,衣全四幅,其长过胁。”
  14. ^ 礼记深衣注:“深衣者,用十五升布锻濯灰治。”
  15. ^ 常建,《渔浦》
  16. ^ 《酬乐天得稹所寄纻丝布白轻庸制成衣服以诗报之》
  17. ^ 刘复,唐,《春游曲》
  18. ^ 黄宗《深衣考》
  19. ^ 《礼记义·深衣》:“续衽,钩边。要缝半下。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拙之及肘……袂圆以应规,曲夹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
  20. ^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21. ^ 《北史》“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脩之礼,受业于征。仍并呼征为夫子,儒者荣之。”
  22. ^ 杜佑《通典》“学生青衿服。”
  23. ^ 《新唐书》“请诸生及进士第并谒先师,衣青衿,介,以还古制。”“其日,銮驾将至,先置之官就门外位,学生俱青衿服,入就位。”“其日平明,皇子服学生之服其服青衿。至学门外。博士公服。”
  24. ^ 《文献通考》“国子生黑介帻,青衿,衣”
  25. ^ 《后汉书·儒林列传》“建武五年,乃修起太学,稽式古典,笾豆干戚之容,备之于列,服方领习矩步者,委它乎其中。”
  26.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按:古者,斜领下连于衿,故谓领为衿。”
  27. ^ 《朱子家礼》“两襟相掩,衽在腋下,则两领之会自方。”
  28. ^ 《礼记·玉藻》“袷二寸。”
  29. ^ 《礼记·玉藻》“袪尺二寸”。
  30. ^ 《礼记·玉藻》“缘寸半。”
  31. ^ 《礼记·深衣》“负绳及踝以应直。”
  32. ^ 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十九
  33. ^ 朱之瑜《深衣议》“深衣之制有二:一见于玉藻,温公所 并刃, 家礼之所辑是也;其一为明室之制。明室之制有衣而无裳,冠七星巾,系涤纳履,非吉服,非常服,非服也。与古相戾,不必言矣。”
  34. ^ 李隐,《梅堂集·深衣制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5. ^ 朱注《论语》:“缁布冠,以三十升布为之,升八十缕,则其经二千四百缕矣。细密难成,不如用丝之省约。
声明:服饰易汉服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为了能让本站持续长久的更新下去,大家可以赞助一下本站。赞助本站 关注公众号:服饰易文化  关注服饰易文化

时尚或许会变,历史必将永恒!---- 虫哥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