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臂其形似似衫去其长袖,成为宽口短袖衣,其形制与衫齐长。交领、腰下接襕。男子半臂长及膝部。 [1] 部分学者主张“半臂”为男子服饰的,因为唐代史料区分男子半臂和女子半袖。 [2]
唐代半臂面料多以锦,穿在圆领袍衫里面,故称锦半臂。 [3] 隋唐时期的扬州生产半臂锦,是专供制作半臂的彩色纹锦。 [4] 半臂之襕通常为异色,并且自腰而下至膝,形似短裙,襕料则多是较柔软的绫、。唐代衣物帐中提及半臂时常记录其襕,如“帛绫半臂一,碧绫兰(襕)”(敦煌文书《癸酉年(793年)沙州莲台寺诸家散施历状》)、“半臂一,表白地甲缬,里白絁,襕并绪云间”(宝龟十一年(780年) 《西大寺资财流记帐·唐乐衣服具》,绪为带,云间为一种锦纹)。 [5]
服饰简介
《事物纪原》云:“秦二世诏衫子上朝服如背子,其制短袖于衫,身于衫齐而大袖,俗名䘿掖或绣镼,如今之半臂”。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写到:“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以来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短衣,它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在中国隋唐时期,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多穿在衫襦之外。流行于隋代宫廷内,先为宫中内官、女史所服,唐代传至民间,历久不衰。
唐代女装中极为常见的新式衣着。这是一种短袖的对襟上衣,没有纽袢,只在胸前用缀在衣襟上的带子系住。半臂的衣领宽大,胸部几乎都可以袒露出来。唐代妇女们穿用半臂时,有的把它罩在衫、裙的外面,有些像今日的短风衣一样。在唐代,半臂更为普及,不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进入宫廷常服的行列。唐代农民的服饰形制为缺骻衫、褐衣与裙、半臂与裙、短款襕衫。 [6]
半臂的兴盛时期是在唐代前期,中期以后便有了显著的减少主要原因是唐代前期的女装与后期有明显的不同。前期女装大多窄小细瘦,紧贴身体,袖子也细窄紧口,适合在外面套上半臂。
①《事物纪原》云:“秦二世诏衫子上朝服如背子,其制短袖于衫,身于衫齐而大袖,俗名[䘿掖]或[绣䘿],如今之半臂”
②《中华古今注》云:“隋大业末,炀帝宫人,百官母妻等绯罗蹙金凤背子,以为朝代及礼见宾客舅姑之长服也。”有云:“唐尚书上疏云:臣请中单加半臂以为得礼,其武官等诸服长衫,以别文武,诏从之。”
参考资料
1. 从文.中国古代饰究.香港:商务印书馆,1981
2. 陈超群,《试论唐代的半臂》,复旦大学2005
3. 徐送列,《唐代的襦、半臂与裲裆考》,《浙江学刊》2005年第一期
4. 《新唐书·地理志五》
5. 杜朝晖.敦煌文献名物研究:中华书局,2011
6. 李波,《唐五代敦煌壁画农夫服饰结构阐释》,《新西部(理论版)》 201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