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兵马俑研究/秦俑战袍考
按语:该文发表在《文博》1990年第5期。由于秦俑袍衣式样与过去农村老太婆穿的大襟衣基本相同,所以在写这篇论文时,对于袍衣的剪裁,作者还特意咨询了70多岁的老母亲及妻子,并亲自绘制了剪裁缝制图纸,附在论文中。论文还特别指出:秦俑战袍衣着式样为右衽汉服,与铠甲一样,是国家统一发放的战时军装,战后是可以卸甲脱袍的。 《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衣冠之制,启自黄…...- fushiyi
- 0
- 0
- 90
-
汉晋南北朝女子发型图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型种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子的发型多种多样,在贵族皇室流行的发式有蝉鬓,灵蛇鬓,飞天鬓,盘桓鬓,十字鬓等,追求不对称,偏斜等造型来体现女子柔美抚魅。 ...- fushiyi
- 0
- 0
- 298
-
19世纪女性的发型造型
近代来自广州、汕头、宁波和上海的传统女性发型。本文背景世纪在19世纪中后 期的发型。 中国人的头发是均匀的黑色或非常深的棕色,当在显微镜下用强透射光观察一根头发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颜色。他们的头发也是一律直的,男人都扎着辫子,女人则把自己的头发打扮成各种艺术形式,以适应当地流行的时尚。 ...- fushiyi
- 0
- 0
- 192
-
一文读懂隋唐时期男子服饰
隋唐时期男子首服 (一) 幞头 幞头是隋唐时期男子普遍戴用的头巾。不论皇帝、百官,还是庶民百姓均戴用。幞头起源于南北朝末期,初名叫“折上巾”,又叫“软裹”,是一种包头用的软巾。 《大唐新语》曰:“折上巾,戎冠也。”“戎”即指西戎。幞头。 五代以后渐渐定型为“乌纱帽”了。 通常为黑布包头,故也称“乌纱”裹幞头时除在额前打两结外,又在脑后扎成两脚,自然下垂。 中唐以后逐渐取消前面的结,而用铜、铁丝为干…...- fushiyi
- 0
- 2
- 333
-
清莲岗文化(公元前5400年至公元前4400年)
新石器时青陶钵 青莲岗文化红陶鬶 发现于江苏省淮安市清莲岗、南京市北阴阳营、庙山等地。1956年向国家考古委员会提交清莲岗文化名称,1958年正式定名。分布于淮河下游、山东省中南部、江苏省北部、文水、泗水、沂水及淮河交汇地区。已发现的文化范围从前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和龙文的合化陶罐的造型、陶土浇水、着色技术与仰韶文化相似,也与龙山文化相似。 清莲岗遗址于1951年由南京博物院在江苏省淮安县淮河南岸…...- fushiyi
- 0
- 0
- 79
-
北辛文化(B.C.5300~B.C.4400)
北辛遗址是196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总队和滕县博物馆在山东省滕县东南25公里处的北辛大瓮口文化遗址下层发现的。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1978-79 年,挖掘面积为 2,583 平方米。 遗存层厚度超过1.5m,表明该地区曾有人居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们过着用锄头、养猪、打猎、采集坚果的原始农业生活。 土器以黄褐色陶器和红陶器为原料,黄陶器是用粘土成的,锅厚,烧成温度较低,而红陶是用细…...- fushiyi
- 0
- 1
- 49
-
1930年代的台北时尚
在台湾历史上较晚登上舞台的台北市,其发展重心先由艋舺至大稻埕,清末则开衙建府修筑台北城,与前两地并称为三市街,再经过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的锐意经营,时序来到了一九三○年代,此时的台北市工商实业繁华兴盛,不但是全岛的政治经济枢纽,公共建设与都市发展也已经超过许多中国与日本的二线城市,有着「岛都」的美名。 在台湾博览会前夕,台北市内常住十八万多人,人口数已跃居台湾第一大城市,其中六成五是台湾本岛汉人,二…...- fushiyi
- 0
- 0
- 52
-
19世纪末中国女性服饰特点
中国女性的服装自然会随着阶层、季节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就像男性的服装一样,但连衣裙、裙子、夹克、裤子和打底裤都是常见的服装类型。 一个年轻的女子正在梳妆 十九世纪末,很大一部分中国妇女在孩童时期就裹小脚。这张十九世纪末照片中的女人是一位艺人、一位歌女,但学者和商人的家庭也有缠足的习俗。 包住小脚的鞋子以及裹在小脚上的打底裤通常都带有精美的刺绣,如这些例子所示。 西方人经常评论说,…...- fushiyi
- 0
- 0
- 61
-
19世纪末近代底层百姓的服饰与生活
从1870年代开始大量出现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绘画中无法很好地展现的中国服饰的许多特征,包括社会底层人士的服饰。 片还让我们看到了 1644 年满族征服后在服饰和装饰上的一些民族差异。个人外表上最显着的变化是要求男人剃掉前面的头发,把其余的头发戴在衣服上。辫子,满族时尚。尽管这往往模糊了汉族和满族之间的明显区别,但在其他方面,这种种族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例如,满族妇女不允许像中国妇女那样裹小脚。尽管…...- fushiyi
- 0
- 0
- 38
-
重新发现元朝汉服:穿越时空之旅
近年来,传统服饰的复兴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寻求探索文化遗产。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其中之一就是被称为汉服的传统服饰。虽然唐明两代的汉服最为盛行,但元代的汉服也值得了解。 在这篇文章中,《汉服时代》将带我们回顾元代汉服的历史,审视其鲜明的特色。 首先,在清朝实行“剃发更衣”政策之前,汉族的传统服饰制度一直在不断继承和发展,没有间断。元朝虽然是蒙古统治时期,但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强…...- fushiyi
- 0
- 0
- 359
-
故宫的传统图案:其艺术设计背后的象征意义和意义
几千年的东方文明、美学、轶事、传说,以及字里行间汇聚的匠心神功,穿越时空来到我们面前。器物虽然没有声音,但传统图案却绽放出色彩:花卉、飞鹤、白鹭、龙凤、梅花、柿萼图案。不幸的是,由于工艺和传承的限制,许多图案正在逐渐消失或被忽视。 纹藏团队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图案的翻译。60余名团队成员用热爱与探索,历时1000多个日日夜夜,设计、再创作了数千个母题数据文本,汇编成《故宫母题》一书,让更多人看到、记…...- fushiyi
- 0
- 0
- 101
-
汉服图画——清朝十二美女
中国古代有很多经典的汉服绘画,古代画家用画笔记录了当时的生活场景,这也让我们有机会通过汉服绘画一睹古代服饰文化的辉煌。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十二美人图》是清初宫廷画家的重彩人物画。每幅画的尺寸相同,长184厘米,宽98厘米,画在优质丝纸上。此套图是康熙,雍正年间的宫庭画师所绘,已失去具体绘制者姓名。代表此时期人物画的较高水平,画家精心绘制时为雍亲王的胤禛心目中汉族女子的典型形象。据专家考证满族女…...- fushiyi
- 0
- 0
- 104
幸运之星正在降临...
点击领取今天的签到奖励!
恭喜!您今天获得了{{mission.data.mission.credit}}积分
我的优惠劵
-
¥优惠劵使用时效:无法使用使用时效:
之前
使用时效:永久有效优惠劵ID:×
没有优惠劵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