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约

金约是朝冠的 “基座”—— 后妃在重大礼仪场合穿戴朝服时,需先以金约束紧发髻,固定发型,再在金约之上加戴朝冠,既保证朝冠佩戴稳固,又通过金约本身的纹饰(如镂金云纹数量)和垂珠(行数、“就” 数)差异,提前彰显身份等级,与朝冠、朝珠等共同构成一套完整的礼仪符号系统。

金约 金约

金约的结构细节

  • 金箍(主体):金箍是金约的基础部分,通常以黄金为材质,采用镂空雕刻工艺制成。所谓 “镂金云”,是指金箍上雕刻的云朵纹样,这些云纹并非简单装饰,而是以数量对应等级 —— 从皇太后、皇后的 13 节云纹,到皇贵妃、贵妃的 12 节,再到妃的 11 节、嫔的 8 节,每一节云纹都经过精心设计,线条流畅,体现皇家工艺的精细。
  • 串珠(垂饰):后部的串珠称为 “贯珠”,以珍珠为主,间或搭配青金石、珊瑚等宝石。“行” 指串珠的纵向排数,“就” 则是指串珠的横向连接方式(每 “就” 为一层连接结构)。例如皇后的 “五行二就”,即纵向有 5 排珍珠,横向以 2 层结构固定,垂至肩部,行走时珠串轻摇,既有动态美感,又彰显庄重。

佩戴的礼仪场景

金约并非日常头饰,而是后妃在穿朝服、戴朝冠时的 “配套组件”。具体场合包括:

 

  • 重大朝会(如元旦、冬至、万寿节);
  • 祭祀仪式(如祭天、祭地、祭太庙);
  • 受册、纳妃等皇家典礼。

 

在这些场合,后妃需按照 “朝冠 — 金约 — 朝珠 — 朝褂 — 朝袍” 的顺序穿戴,金约的作用不仅是束发,更通过其纹样和珠串的等级差异,直观展现穿戴者的身份地位,是清代 “服制辨等威” 理念的生动体现。

与其他头饰的关联

金约与朝冠、钿子等头饰在功能上有所区分:朝冠是最高等级的礼帽,金约作为束发底座承托朝冠;而钿子则是日常或吉服场合的头饰,无需搭配金约。这种区分进一步强化了金约在礼仪服饰体系中的特殊性。

 

 

 

声明:服饰易汉服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为了能让本站持续长久的更新下去,大家可以赞助一下本站。

给TA捐助作者
共{{data.count}}人
人已捐助作者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