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中国传统婚礼及服饰

古人很重视婚礼﹐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筳几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敬慎重正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一文中国传统婚礼及服饰

婚礼的起源

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故有“昏礼”之称。上古时代的嫁娶礼仪较为简单,以俪皮为礼。

俪皮为礼 – 婚礼的开端

中国的婚礼在周朝前较简单﹐古代嫁娶的俪皮为礼是婚姻礼俗的根源。通鉴外记﹕「上古男女无别﹐太冥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古人以俪皮为婚姻的结合﹐表明俪皮通婚早已成为习俗﹐后由圣人采取而制定礼法。

婚礼的三阶段

婚前礼(订婚)、正婚礼(结婚/成婚)、婚后礼(成妻/成妇/成婿)。

历代婚礼的变化

    • 汉朝时,刘歆等人对婚礼进行了规定,东汉到东晋时期婚礼多不依六礼进行。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太子婚礼没有请迎的礼仪。
    •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婚礼逐渐依六礼进行,但有所简化。
    • 宋代时,朱子家礼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变为三礼。
    • 元朝时期,增加了议婚一礼。
    • 明朝洪武元年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 清朝时,汉官七品以上有九礼,但实际上古代六礼只剩下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

三书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
聘书是订婚用的书,于「纳吉」(过文定) 时男家交给女家。

礼书
礼书是「纳征」(过大礼) 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细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
顾名思义,迎亲书即迎娶新娘时的书,即在「亲迎」时使用。

六礼

纳采
纳采是后人所谓「合婚」或「说媒」,男人家人会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如果两家条件相若﹐所谓「门当户对」﹐媒人前往男家说媒﹐若可﹐则用雁鸟为礼。至于用雁的原因﹐白虎通嫁娶篇载﹕「用雁者﹐取其隋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又取飞成行﹐止成列也﹐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谕越也。…….故用雁也。」

纳采时男家会送礼品给女家,而每一种礼品都有其象征意义。

纳采用雁有两个意义﹕
一) 「雁﹐知时鸟也」﹐不失时节﹐表示男女双方守信用。
二) 雁飞行成列﹐谨守次序﹐由强雁带领弱者。因此嫁娶长幼有序﹐不相跨越。

唐杜佑通典里就记载了三十种纳采的礼品﹕

礼品 象征
元纁、羊 元,象天,纁法地,羊和祥也,群而不党
雁则随阳
清酒 清酒降福
白酒 白酒欢之由
粳米 粳米养食
稷米 稷米粢盛
蒲众多,性柔
苇柔之久
卷柏 卷柏屈卷附生
嘉禾 嘉禾须禄
缕缝衣 长命缕缝衣,延寿胶能合异类
膝、漆 漆内外光好
五色丝 五色丝章采屈伸不穷
合欢玲 合欢玲音声和谐
九子墨 九子墨长生子孙
金钱 金钱和明不止
禄得、香草 禄得香草为吉祥
凤凰 凤凰雌雄伉合
舍利兽 舍利兽廉而谦
鸳鸯 鸳鸯飞止须四鸣相和
受福兽 受福兽体恭而心慈
鱼处渊无射
鹿 鹿者禄也
鸟知反哺﹐孝于夫母
九子妇 九子妇有四得
阳燧 阳燧成名安身
又丹 又丹为王色之荣﹐青为色首﹐东方始

以上三十种礼品虽有经济价值﹐但作为纳采礼物是取其象征意义﹐盼望为新人带来幸福。

问名
纳采过后﹐女家概然同意﹐则再执雁问名。问名内容包括女生母亲姓名﹑本身名次和时辰八字﹐回府后再问祖神﹐如卜吉兆则娶。近世凭媒请庚与探问﹐都有问名的遗意。

纳吉
纳吉,即过文定,有一点像西方人的定婚,这时其实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
纳征,即过大礼;「纳」是的意思是聘财,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说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过大礼时,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 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完成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纳」是指聘财﹐而「征」是「成」﹐所以意思是「先纳聘财﹐后成婚」。经过这个仪礼﹐婚约就完全﹐故有「非受币不交不亲」或「无币不相见」之说﹐又即是「认钱不认人」﹗

请期
请期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良辰吉日,再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后,便可确定婚期。

亲迎
亦称迎亲,就是在结婚之日,新郎会与媒人和亲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女家父亲迎于门外﹐望女庙堂和拜雁。新郎前往女家之前会先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之礼,然后以花轿接新娘回到男逐。新人会在男家举行拜天、地、祖先的仪式,然后送入洞房。

 

声明:服饰易汉服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为了能让本站持续长久的更新下去,大家可以赞助一下本站。

给TA捐助作者
共{{data.count}}人
人已捐助作者
中国

一文读懂中国各个朝代传统女性婚服

2025-2-16 23:13:47

魏晋

魏晋风格与魏晋汉服的区别

2023-10-9 14:44: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