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帮裁缝

红帮裁缝简介

红帮裁缝是中国服装制作史上的一个重要群体,起源于清朝末年,以浙江奉化和鄞县的一批裁缝为代表。他们擅长缝制西装,技艺高超,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红帮裁缝不仅为普通民众制作服装,还为许多政商名流、社会名流提供定制服务。

红帮裁缝

红帮裁缝的先驱王才运

孙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后,为了推动中国的民主改革,提倡穿着中山装,红帮裁缝曾经为孙中山缝制了第一套中山装。这标志着红帮裁缝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服装制作领域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宁波商帮的组成部分,红帮裁缝也体现了宁波地区商人在服装制作领域的技艺传承和发展。

红帮裁缝不仅在中国服装制作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为中国的服装产业和民族服装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红帮裁缝称呼来源

在吴语上海话中,“奉”和“红”发音相似,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名称在上海等地区被误传为红帮裁缝。

此外,“红帮裁缝”这个名称还与他们的服务对象有关。当时,这批裁缝不仅为中国同胞制作服装,还服务于居住在中国的西方人,即所谓的“红毛人”。由于他们擅长为西方人制作西装和其他西式服装,因此被称为红帮裁缝,这个名称逐渐流行开来。

红帮裁缝起源

红帮裁缝

传说张尚义在19世纪末因为海难流落到日本横滨,并通过为外国人修理西装的机会,学习了西服的制作工艺。他绘制了西服的样板,并成功制作出了第一套西服。凭借他的手艺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张尚义在横滨取得了成功,并且吸引了许多来自鄞县和奉化的同乡人学习这项技术。随着这些裁缝回到中国,他们将在日本学到的西服制作技术带到了上海,这个当时正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在上海,他们利用所掌握的技艺,为国内外顾客制作西装,逐渐形成了一个专业制作西服的群体。这个群体后来被称为红帮裁缝,他们不仅为中国的西装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在服装行业树立了很高的声誉。

红帮裁缝

姜山人李玉堂祖孙三代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开设的“新记行”服装店。

红帮裁缝的特点

红帮裁缝的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技艺和标准,这些技艺和标准体现了他们对服装制作工艺的精湛追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红帮裁缝的一些特点和技术要求:

学徒制度:红帮裁缝的学徒需要通过师傅或店主的亲戚担保才能拜师学艺。在学艺期间,学徒需要苦练各种基本功,包括用针的速度和力度,这是为了确保在正式工作中能够高效、准确地完成各种缝制工作。

技术流程:

    • 红帮裁缝制作一套西服需要经过130多道工序,其中大多数工序需要手工完成,这要求裁缝必须具备高超的手工艺技能。
    • “四个功”:这是指在裁剪、手工缝制、缝纫机缝制和熨烫时应该遵循的四个基本要领,这些要领是确保服装质量的关键。
    • “九个势”:这是指西服不同部位应该制作的形状,包括领子、袖子、胸部、腰部等,这些形状的设计和制作直接关系到西服的版型和穿着效果。
    • “十六字标准”:这是指服装穿着在人身上的标准,包括“平、顺、挺、活”四个方面,这些标准旨在使服装既合身又能够修饰穿着者的身材,掩盖身体缺陷。

红帮裁缝的代表人物

红帮裁缝

陈章舜,姜山人,在汉口创立祥康服装店

江良通,浙江奉化人。早年曾前往日本学习西服缝制,1896年在上海静安寺路407号开设中国第一家西服店——和昌号西服店。

王才运,浙江奉化人。1910年与同乡合伙开办荣昌祥呢绒西服号。1911年,“荣昌祥”曾经为孙中山缝制第一套中山装。1916年,荣昌祥改由王才运独资。王才运重视技艺的传承。上海一批有影响的西服店从“荣昌祥”分立出去。

余元芳,浙江奉化人。1949年从“荣昌祥”分离出的“王顺泰”西服店辞职创办“波纬”西服店,练就通过目测获得胸围、腰围数据的本领。1956年,“波纬”从上海迁至北京,后来更名为北京红都时装公司,多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和外国使节缝制西装。

红帮裁缝现在发展状况

红帮裁缝

红帮裁缝制作的改良旗袍,刊登在1930年《中国大观图画年鉴》

目前,全世界红帮裁缝的传人大都已七八十岁,总人数不足100人,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浙江省已经将红帮裁缝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名录。

参考:目前大部分网页已经打不开了--

声明:服饰易汉服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为了能让本站持续长久的更新下去,大家可以赞助一下本站。赞助本站 关注公众号:服饰易文化  关注服饰易文化

时尚或许会变,历史必将永恒!---- 虫哥

 

给TA捐助作者
共{{data.count}}人
人已捐助作者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