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唐朝历史

唐朝(618年6月18日—690年10月16日、705年3月3日[1]—907年5月12日)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国祚289年,历21位皇帝(不包含武则天)。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唐朝由唐高祖李渊所建立的汉族为主的多民族统一的强大帝国,与隋朝合称隋唐。唐朝皇室出身关陇集团,其先祖李虎在南北朝的西魏是八柱国之一,封为唐国公[2]:254。隋朝时李渊为晋阳(今山西太原)留守,发后出兵入关中以争夺天下,于618年受隋恭帝杨侑禅位建国唐朝,在唐朝开国战争中赢得胜利,统一天下。唐朝首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和洛阳(今河南洛阳),陪都为北都太原与其他陪都[3]

一文读懂唐朝历史

注释

  1. ^“唐”为正式国号,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唐国,位于今山西省。“大唐”为尊称,参阅明人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国号”条:“国号上加大字始于大元,我朝因之。……其言大汉、大唐、大宋者,乃臣子及外国尊称之词。”。大唐的称呼详见成书于720年的同时代史册《日本书纪》,《日本书纪·卷二十六·天丰财重日足姬天皇》和《日本书纪·卷二十七·天命开别天皇》中对唐朝国土、军舰、将军与其使节的称呼,皆冠有“”字样。例子,“付汝国使令送到大唐”、“奉敕乘新罗船往大唐国”、“向大唐大使触嶋覆”、“遣小锦中河内直鲸等使于大唐”、“大唐军将率战船一百七十艘”等。外,唐朝636年所修的《隋书》也“大唐”。因国君姓李,故又称“李唐”。
  2. ^ 包括武则天和李茂,不包括吐蕃所立伪帝李承宏:武则天自光宅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且改服易帜,改年号、更正朔、变官名、定神都、自称“朕”,但唐国号未易,故大多数史学家把光宅之后、天授之前的她作为唐朝的君主或至少是与唐睿宗共治的君主(不是唐朝皇帝、天授以后为武周皇帝);李重茂在位时虽然韦后把持朝政,但名义上是合法的唐朝皇帝,且退位死后被唐皇室谥为殇皇帝,不过,也有史学家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
  3. ^ 这是缘自唐朝文学区分诗风的分法,出自元朝杨士宏所著的《唐音》,明朝胡震亨的《唐音癸签》也这样分[15]
  4. ^ 近代,陈寅恪先生在其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16] 和《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17]中考证出李氏家族并非出自西凉王室与关陇贵族李氏,只是河北赵郡隆庆李氏的一个小支系,而支系所处地域即在鲜卑拓拔氏北魏政权治下。这支李氏的先祖中有两人,一名李初古拔,一名李买得,汉姓而鲜卑名。据此,陈先生断言,李唐之祖是汉人被赐以鲜卑名的破落户。
  5. ^ 同是近代,朱希先生在其作《驳李唐为胡姓说》[18] 和《再驳李唐氏族出于李初古拔及赵郡说》[19] 中考证出李重耳与李初古拔、李熙与李买得实非一人。熙曾作为强宗子弟镇戍武川,后其李天锡为避六镇兵乱,携父遗骨南迁于赵郡广阿,因以为家,死后与父合葬,即为唐祖陵。赵郡广阿并非祖地。而且朱希祖先生认为李氏封赵郡公以及陇西公都在西魏,在同一个朝庭下,前后谎报郡望,变更爵位,不合情理。更何况当时封爵与郡望乡土无关,凡此等等。因此,朱希祖先生认李唐宗室确系陇西李氏。
  6. ^ 当时有周兴、来俊臣、索元礼、万国俊等酷吏,武则天获得告密者的密函后,即命酷吏审查,但时常造成冤狱[24]:26
  7. ^ 共有敬晖、张柬之、桓彦范、崔玄和袁恕己等大臣与将领李多祚[24]:27
  8. ^ 当时主要有三个病象:一是政治上形成奢淫贪纵的风气,这个风气和武、韦二后有关;二是科举制度过度膨胀,加上武后的滥赏以及韦后、安乐公主的卖官,使得官多素质差;三是浮官量大,且又贪纵成风,这使得经济混乱与财政危机不断[32]:61
  9. ^ 这些安史降将的受封情况如下:赐名张忠志为李宝臣,封德节度使(约今山东省北部与河北省中南部);田承嗣为魏博五州节度使(约今山东省西北部与河北省西南部);李怀仙为卢龙六州节度使(约今河北省北部与辽宁省东部;薛嵩为相卫六州节度使(即昭义节度使,约今河南省北部与山西省东南部);而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因为其部将李怀玉夺位,唐室就承认之,并赐名李正己。这五镇都是安史降将,他们占据唐帝国的关东地区,逐渐成为唐室的大敌[42]:88。不久,当时最强的魏博田承嗣趁薛嵩去世而并吞部分的昭义节度使地盘。而卢龙李怀仙被部下朱希彩、朱泚先后夺位,至此变成四镇。
  10. ^ 改革派官员共有:王叔文、王伾、韩晔、韩泰、陈谏、凌准、程异、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合称二王八司[44]:105
  11. ^ 李训为了扩充军权,以亲信郭行馀为邠宁节度使、王璠为河东节度使,命他二人在京师招募壮士,伺机而动。并以罗立言为京兆尹、韩约为左金吾卫大将军[44]:106
  12. ^ 黄巢之乱后期,黄巢东征攻打朱全忠的领地陈州(今河南省周口淮阳县),当时有赖李克用率沙陀军入援破敌。事后朱全忠款待之,但李克用于宴会间对朱全忠不敬,使朱全忠于夜间率军放火袭击李克用。李克用逃回河东军治所晋阳后,双方至此不合[48]
  13. ^ 参阅唐朝行政区划。
  14. ^ 繁:“安車骨”,简:“安车骨”,拼音:Ānjūgǔ,注音:ㄢ ㄐㄩ ㄍㄨˇ,音同“鹌居古”,另作安居骨。
  15. ^ 另作惠超。
  16. ^ 一说吏读为薛聪所创。
  17. ^ 繁:勣”,简:“责力”,拼音:Jì,注音:ㄐㄧˋ,音同“绩”。
  18. ^ 繁:“焉耆,简:“焉耆”,拼音:Yānqí,注音:ㄧㄢ ㄑㄧˊ,音同“烟奇”。
  19. ^ 繁:“龜茲”,简:“龟兹”,拼音:Qiūcí,注音:ㄑㄧㄡ ㄘˊ,音同“丘辞”。
  20. ^ 参阅唐与突厥的战争。
  21. ^ 繁:“吐谷渾”,简:“谷浑”,拼音:Tǔyùhún,注音:ㄊㄨ ㄩˋ ㄏㄨㄣˊ,音同“土育魂”。
  22. ^ 公有田即隋朝之口分田,北周之露田;私有田即隋之永业田,北周之桑田[72]:117
  23. ^ 唐廷将一部分官田设为赐田(供贵族、官吏、功臣)、公廨田(供官署)、驿田(供驿站)、屯田(供军政),而剩余田地实行均制分配于众[72]:117
  24. ^ 代宗大历四年(769年)记载九等户税年收税额分别为:“上上户四千文,上中户三千五百文,上下户三千文,中上户二千五百文,中中户二千文,中下户一千五百文,下上户一千文,下中户七百文,下下户五百文。”
  25. ^ 李缜改名:德王李祐→皇太子李→傀儡皇帝李缜→位,濮王李
  1. ^ 共有三者:元氏为胡贵嫔所立,陈硕真为叛乱政

参考文献

  1. ^ 刘昫. 《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中宗》 (中文). 二月甲寅,复国号,依旧为唐。社稷、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台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神都依旧为东都,北都为并州大都督府,老君依旧为玄元皇帝。诸州百姓免今年租税,房州百姓给复三年。改左右肃政台为左右御史台。韦庆贬高要尉,房融配流钦州。中书令杨思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京留守;太仆卿、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元之出为亳州刺史。
  2. ^ 跳转到: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江增庆. 第四篇第一章 隋唐. 《中國通史綱要》.
  3. ^ 李树桐. 《隋唐史別裁》. 1995.
  4. ^ 跳转到:4.0 4.1 4.2 4.3 4.4 傅乐成. 第四章〈隋帝國的亂亡〉.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5. ^ New China's Population: China Financial and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 Macmillan Publishers. : 10. ISBN 0029054710.
  6. ^ The History of China. Britannica Educational Publishing. : 127.
  7. ^ 跳转到: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范文澜. 第二章 封建经济繁荣疆域大扩张时期——唐. 《中國通史》 3.
  8.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八》:“高祖神尧皇帝诞膺天命,奄有四方。太宗继明重熙,柔远能迩,逾大碛通道,北至仙娥,于骨利干置玄阙州。高宗嗣守丕绩,克广前烈,遣单车赍诏,西越葱山,于波刺斯立疾陵府。中宗复配天之业,不失旧物。睿宗含天之量,惟新永图。玄宗以大孝清内,以无为理外,大宛骥录,岁充内厩,与贰师之穷兵黩武,岂同年哉!”
  9. ^ 宋岩. 中国历史上几个朝代的疆域面积估算. 学理论研究: 150.
  10. ^ 跳转到:10.0 10.1 10.2 10.3 10.4 黄仁宇. 第十章 第二帝國: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中國大歷史》.
  11. ^ 跳转到:11.00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范文澜. 第七章〈唐五代的文化概况〉. 《中國通史》 3.
  12. ^ 《明史·外国真腊传》:“唐人者,诸番(外国人)呼华人之称也。凡海外诸国尽然。”
  13. ^ 《周书·武帝纪上》:〔保定四年〕九月丁巳,以柱国、卫国公直为大司空,封开府李昞为唐国公,若干凤为徐国公。
  14. ^ 《旧唐书·高祖本纪》:高祖以周天和元年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
  15. ^ 张国光(主编). 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 天津: 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6 [2014-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8) (中文(中国大陆)).
  16. ^ 陈寅恪.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17. ^ 陈寅恪. 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 台湾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94 [2014-01-11]. ISBN 978-957-05-0910-6. (原始内容存档2014-09-25) (中文(台湾)).
  18. ^ 朱希祖. 驳李唐为胡姓说.
  19. ^ 朱希祖. 再驳李唐氏族出于李初古拔及赵郡说.
  20. ^ 李渊《先老后释诏》:“老教孔教,此土先宗,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令先、孔次、末后释。”
  21. ^ 《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帝曰:朕本系老聃,东周隐德,末叶承嗣起自陇西,……朕所以尊乎祖风,高出一乘之上,敦乎本化”
  22. ^ 《旧唐书‧傅奕传》:“太史令傅奕上疏请除去释教,曰:‘佛在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 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
  23. ^ 跳转到:23.00 23.01 23.02 23.03 23.04 23.05 23.06 23.07 23.08 23.09 胡如雷. 《唐史》. 《中国大百科全名家文库》.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24. ^ 跳转到: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地球出版社编辑部 (编). 第一章 多民族統一國家的重建與發展. 《中國文明史》. 《第五卷‧隋唐五代》.
  25. ^ Chen, Yuan Julian. 陳元-臺北故宮藏宋元明帝王畫像與其隱喻的王朝正統性, Zhongguo wenhua 國文化 [Chinese Culture] 44 (2016): 137-53. [2018-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0) (英语).
  26. ^ 跳转到:26.0 26.1 傅乐成. 第五章〈唐太宗的政治〉.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27. ^ 跳转到:27.0 27.1 地球出版社辑部 (编). 第三章 軍事制度的重大變化與爭藝術的發展. 《中國文明史》. 第五卷‧隋唐五代.
  28. ^ 跳转到:28.0 28.1 28.2 28.3 28.4 傅成. 第八章〈唐代的武功(上).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29. ^ 《旧唐史‧本纪第六‧则天皇后:“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天皇与天后“二圣”。”
  30. ^ 跳转到:30.0 30.1 30.2 傅乐成. 第六〈武后的稱帝〉.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31. ^ 《新唐书‧卷一百五十七‧陆贽列传第八十二》:“武后收人心,务擢,非徒人得荐士,亦许自举其才,岂不易?然而课责严,进退速,故当世称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32. ^ 跳转到:32.0 32.1 32.2 32.3 32.4 傅乐成. 第七章〈唐玄宗的政治與安史之亂〉.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33. ^ 《元次山集 卷七》:“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
  34. ^ 《新唐书‧食货志》:“是时海内富贵,下岁入之物:租钱二百余万缗,粟千九八十余万斛,庸调绢七百四十万匹,绵百八十余万屯,布千三十五万余端。”
  35. ^ 《唐书‧卷五十‧志第四十‧兵》:“初,府兵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然者,以此也。”
  36. ^ 十三载,王忠节遣子薛裕朝,请留宿卫,习华礼,听之,授左武卫将军。其事唐最谨。《新唐书》二二十一
  37. ^ 杨富学,论回鹘佛教与摩尼教的激荡,吐鲁番学研究,2008年第1期
  38. ^ Chen, Dasheng (2009). Cheng Ho and Islam in Southeast Asia.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pp.102. ISBN 978-9812308375.
  39. ^ 杨富学,综论汉传佛教对回的影响,甘肃民族研究,2005年第2期。
  40. ^ Grousset, René [1939], Translated by Walford, Naomi (1970). The Empire of the Steppes: A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pp.120.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813513041.
  41. ^ 王小甫,疑义相与析——答薛宗正先生,北大史学1999年第6辑。
  42. ^ 跳转到:42.0 42.1 42.2 42.3 42.4 42.5 傅乐成. 第十章〈藩鎮的割據〉.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43. ^ 《旧唐书‧卷一百二十‧列传第七十‧郭子仪》:“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棘,豺狼所嗥,既乏军储,又鲜人。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44. ^ 跳转到: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傅乐成. 第十二章〈宦官與黨爭〉.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45. ^ 《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一‧文宗大和九年》:“天下事皆决于北司,相行文书而已。(宦官)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46. ^ 跳转到:46.0 46.1 46.2 46.3 傅乐成. 第十三章〈唐帝國滅亡〉.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47. ^ 《旧唐书‧卷第两百‧列传一百五十‧秦宗权传》:“贼首(指秦宗权)皆慓锐惨毒,所至屠残人物燔烧郡邑。西至关内,东极青、齐,南出江淮,北至卫滑,鱼烂鸟散,人烟断绝,荆榛蔽野。贼既乏食,啖人为储,军士四出,则盐尸而从。关东郡邑,多被攻陷。”
  48. ^ 《旧五代史·武皇纪上》:“(唐中和四年,884年)是月,班师过汴,汴帅迎劳于封禅寺,请武皇休于府第,乃以从官三百人及监军使陈景思馆于源驿。是夜,张乐陈宴席,汴帅自佐飨,出珍币侑劝。武皇酒酣,戏诸侍妓,与汴帅握手,叙破贼事以为乐。汴帅素忌武皇,乃与其将杨彦洪密谋窃发,彦洪于巷陌连车树栅,以扼奔窜之路。武皇之从官皆醉,俄而伏兵窜发,来攻传舍。武皇大醉,噪声动地,从官十余人捍贼。侍人郭景铢灭烛扶武皇,以茵幕裹之,匿于床下,以水洒面,徐曰:“汴帅谋害司空!”武皇方张目而起,引弓抗贼。有,烟火四合,复大雨震电,武皇得从者薛铁山、贺回鹘等数人而去。雨水如澍,不辨人物,随电光登尉氏门,缒城而出,得还本营。监军陈景思、大将史敬思并遇害。”
  49. ^ 傅乐成. 第九章〈唐代的武功(下)〉.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50. ^ 士朋. 《北属时期的越南》.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 1964: 118页—119页.
  51. ^ 跳转到:51.0 51.1 傅乐成. 第十一章〈安史之後的對外關係〉.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52. ^ 傅乐成.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第十六章〈唐代的制度(上)〉. 1993年: 第141页.
  53. ^ 范文澜. 《中國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時期 第二章 封建经济繁荣疆域大扩张时期——唐〉,第一节 唐前期的政治概况. : 第442页.
  54. ^ 傅乐成.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第十六章〈唐代的制度(上)〉. 1993年: 第139页.
  55. ^ 跳转到: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傅乐成. 第十六章〈唐代的制度(上)〉.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56. ^ 歷史簡介. 逢甲大学唐代研究中心万维网. [201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中文(台湾)).
  57. ^ 跳转到: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傅乐成. 第七章〈唐代的制度(下)〉.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58. ^ 跳转到:58.0 58.1 傅乐成.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第九章〈代的武功(下)〉. 1993年: 第80页.
  59. ^ 如〈大唐故阿史那府君墓志之铭〉:“太宗敕书慰问曰:‘突厥郁射设,可怜主,是朕亲旧,情同一家,随日初婚之时,在朕家内成礼,朕亦亲见,追忆此事,无时暂忘。’”。朱振宏〈阿史那自奴(哲)墓志笺证考释〉:“李氏身份不详,不过,从她与李唐同姓,以及太敕书所云‘是朕亲旧,情同一家’、‘在朕家内成礼’以李氏被封为‘平夷县主’,推测李氏可能与太宗一家是宗亲关系。志文中太宗敕书‘随日初婚之时’,推测阿史那摸末与李氏成婚时间当是在隋炀帝大业末或恭义宁年间,从太宗追记摸末与李氏成婚一事,可知早在隋末东突厥始毕可汗时代,李渊家族即与奚纯、摸末家族已有很深的关系。”,发表于《成大历史学报》第44号,2013年6月页43-103。
  60. ^ 傅乐成.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第八章〈唐代的武功(上)〉. 1993年: 第70页.
  61. ^ 傅乐成.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第十一章〈安史亂後的對外關係〉. 1993年: 第95页.
  62. ^ 《新唐书》卷217〈回鹘列传下〉:“黠戛斯,古坚昆国也。地当伊吾之西,焉耆北,白山之旁。或曰居勿,曰结骨。其种杂丁零,乃匈奴西鄙也。匈奴封汉降将李陵为右贤王,卫律为丁零王。……人皆长大,赤发、皙面、绿瞳,以黑为不祥。黑瞳者,必曰陵苗裔也。……其文字言语,与回鹘正同。……高宗世,再来朝。景龙中,献方物,中宗引使者劳之曰:‘尔国与我同宗,非它蕃比。’属以酒,使顿首。”
  63. ^ 范文澜. 《中國通史》〈第三卷 隋唐五代時期 第二章 封建经济繁荣疆域大扩张时期——唐〉,第一节 唐前期政治概况. : 第444页.
  64. ^ 黄仁宇. 《中國大歷史》〈第十章 第二帝國: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 第146页.
  65. ^ 傅乐成.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第十一章〈安史亂後的對外關係〉. 1993年: 第98页.
  66. ^ 邱树森. 《中国回族史》. 宁夏人民出版社. 1996年. ISBN 7-227-01724-9.
  67. ^ 傅乐成.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第九章〈唐代的武功(下)〉. 1993年: 第85.
  68. ^ 《新唐书·兵志》:“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69. ^ 吕士朋. 《北属时期的越南》.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 1964: 131页─133页.
  70. ^ 吴宾.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CA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2007-05 [2021-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25) (中文).
  71. ^ 卜风贤 《传统农业时代灾荒与粮食问题研究》
  72. ^ 跳转到72.00 72.01 72.02 72.03 72.04 72.05 72.06 72.07 72.08 72.09 72.10 复旦大学 (编). 第四章〈封建社會北朝隋唐(前期)的經濟〉. 《中國古代經濟簡史》. 1982.
  73. ^ 跳转到:73.0 73.1 73.2 73.3 复旦大学 (编). 第五章〈第五章 封建社会唐(后期)宋辽金元的经济〉. 《中國古代經濟簡史》. 1982.
  74. ^ 傅及光. 唐代茶文化之研. 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班硕士论文. 2006-06 [2022-05-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06) (中文(台湾)). 点击“电子全文”
  75. ^ 《旧唐书 卷48·志第二十八食货上》:“武德四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
  76. ^刘玉峰. 唐代貨幣制度與貨幣流通淺論. 山东大学学报 (中国山东济南). 2002, (6) (中文(中国大陆)).
  77. ^ 《通典‧卷六‧赋税》载武德六年月令︰“天下户,量其资产,定为三等。至九年三月诏︰天户立三等,未尽升降,宜为九等”
  78. ^ 从北朝的九等户到宋朝的五等户. 凤凰网引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史研究》. 2010年11月4日 [2010-1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 (中文(中国大陆)).
  79. ^ 韩国磐. 第三篇 安史后的唐朝 第十二章 两税法和唐中叶以来的社会经济. 隋唐五代史纲 修订本. 人民出版社. 1979: 314.
  80. ^ 转到:80.0 80.1 吴雁南. 《中國經學史》. 五南出版社. 2005. ISBN 9-571-135-100.
  81. ^ 苏洵、苏轼、苏辙、曾巩、欧阳脩、王安石。以上六位皆为北宋。
  82. ^ 傅乐成. 第十八章〈唐代的宗教〉.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83. ^ 唐代摩尼教流傳概況. 佛教沈林纪念中学. [2010-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4) (中文(香港)).
  84. ^ 许友根. 《唐前期进士科状元考辨》. 盐城师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8月, 第24卷 (第3期).。
  85. ^ 《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七》:崔元翰者,博陵人。进士擢第,登博学宏词制科,又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三举皆升甲第,年已五十余。”
  86. ^ 向达.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西域传来之画派与乐舞. ISBN 7-5434-4237-X.
  87. ^ 陈凌 陈奕玲. 胡乐新声——丝绸之路上的音乐. : 75. ISBN 7-102-03216-1.
  88. ^ 吴文俊主编. 《中国数学史大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ISBN 9-787-303-052-912.
  89. ^ 跳转到:89.0 89.1 叶骁军. 中国城发展史.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 ISBN 7-224-00252-6.
  90. ^ 季羡林. 文化交流的軌跡 中华蔗糖史·代的甘蔗种植和制糖术.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 ISBN 7-80127-284-6.
  91.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编). 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 科学出版社. 1985. ISBN 978-7-03-001-990-5.
  92. ^ 傅乐成. 第二十章〈唐代的社會〉.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1993.
  93. ^ 傅乐成 《中国通史·唐五代史》 第二十章 唐代的社会 第259页
  94. ^ 张书光. 中国历代服装资料. 安徽美术出版社. 1990. ISBN 7-5398-0141-7.
  95. ^ 黄能馥、陈娟娟等. 中国服装史. 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5. ISBN 7-5032-1853-3.
  96. ^ 王夫之《读通鉴论》:“唐讳世,代宗犹言世宗,近人欲以加景皇帝,其不学如此。”
  97. ^ 见于王应麟《玉海,他书皆无,或为误记。
  98. ^ 李崇智. 《中国历代年号考》. 中华书局. 2004年12月. ISBN 7101025129.

参考书目

  • 傅乐成. 《中國通史 隋唐五代史》. 众文图书公司. ISBN 957-532-033-6.
  • 地球社编辑部 (编). 《中國文明史 第五卷 隋唐五代史 上冊、中冊與下冊》. 地球出版社. ISBN 957-9585-84-9.
  • 赵剑. 《细说隋唐》.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 ISBN 7-208-04232-2.
  • 任士英. 《正说唐朝二十一帝》. ISBN 7-101-04773-4.
  • 薛居正 等. 《旧唐书》. 中华书局. ISBN 7-101-00319-2.
  • 欧阳修 等. 《新唐书》. 中华书局. ISBN 7-101-00320-6.
  • 崔瑞德. 《剑桥中国隋唐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ISBN 7-500-40561-8.
  • 王仲荦. 《中国断代史系列—隋五代史(上、下)》.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 7-208-04216-0.
  • 张传玺 主编 (编). 《中古代史纲》(下).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 7-301-00087-1.
  • 《话说中国—大唐气象》.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 7-5321-2736-2.
  • 《话说中国—变幻中的乾坤》.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5. ISBN 7-5321-2752-4.
  • 许倬云. 《万古江河》.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 7-5321-3022-3.
  • 张元、李孝悌. 《簡明中國歷史》. 龙腾文化. ISBN 957-458-522-0.
  • 龚书铎、刘德麟 主编 (编). 《圖説天下 05:圖説隋、唐、五代》. 台北市: 凤凰出版社. 2007.
  • 吕朋. 《北屬時期的越南》.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 1964年.
  • 耿慧玲. 《越南青梅社鐘與貞元時期的安南研究》. 香港: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 2010年. ISBN 978-988-19139-1-3.
  • 堀敏一 著,韩昇 译:《隋唐帝国与东亚》(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 胡宝华. 浅析唐代君主政治生态环境与制度文明. 史学集刊. 2015, (2): 37–47 [2022-05-14]. ISSN 0559-8095. NSSD 663792520 一文读懂唐朝历史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6).
  • 爱宕元; 钟翀. 唐代期华北村落一类型——河南修武县周村.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5): 50–58+79 [2022-05-14]. ISSN 1000-2146. NSSD 8702047 一文读懂唐朝历史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6).
  • 副岛一郎. 从“礼乐”到“仁义”──中唐儒学的演变趋向. 学术月刊. 1999, (2): 66–73 [2022-05-14]. doi:10.19862/j.cnki.xsyk.1999.02.014. NSSD 1002201935 一文读懂唐朝历史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6).

转载自外部链接

一文读懂唐朝历史 维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唐朝

  • 《旧唐书》(简体中文) 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新唐书》(简体中文) 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馆)
  • 论唐代社会对皇权的制约机制. [2012-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中文(简体)).
声明:服饰易汉服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为了能让本站持续长久的更新下去,大家可以赞助一下本站。赞助本站 关注公众号:服饰易文化  关注服饰易文化

时尚或许会变,历史必将永恒!---- 虫哥

 

给TA捐助作者
共{{data.count}}人
人已捐助作者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