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古籍文献>史书>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文档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提交工单获取我们的支持!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尚:久远。】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褒【褒:褒奖。】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卫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

汉兴,序二等。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高祖子弟同姓为王者九国,唯独长沙异姓,而功臣侯者百有余人。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为燕、代国;常山以南,大行左转,度河、济,阿、甄以东薄海,为齐、赵国;自陈以西,南至九疑,东带江、淮、谷、泗,薄会稽,为梁、楚、淮南、长沙国。皆外接于胡、越。而内地北距山以东尽诸侯地,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僭于天子。汉独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内史凡十五郡,而公主列侯颇食邑其中。何者?天下初定,骨肉同姓少,故广强庶孽,以镇抚四海,用承卫天子也。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忕【忕:习惯。】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余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适:通“谪”。】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咸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臣迁谨记高祖以来至太初诸侯,谱其下益损之时,令后世得览。形势虽强,要之以仁义为本。

公元前206 高祖元年 楚。 齐。 荆。 淮南。 燕。 赵。 梁。 淮阳。 代。 长沙。
205 都彭城。 都临灾。 都吴。 都寿春。 都蓟。 都邯郸。 都淮阳。 都陈。 十一月,初王韩信元年。都马邑。
204
203 初王信元年。故相国。 十月乙丑,初王英布元年。 初王张耳元年。薨。
202 齐王信徙为楚王元年。反,废。 二。徙楚。 后九月壬子,初王卢绾元年。 王敖元年。敖,耳子。 初王彭越元年 四。降匈奴,国除为郡。 二月乙未,初王文王吴芮元年。薨。
201 正月丙午,初王交元年。交,高祖弟。 正月甲子,初王悼惠王肥元年。肥,高祖子。 正月丙午,初王刘贾元年。 成王臣元年
200
199 四。废。
198 四。来朝。 四。来朝。 六。来朝。 初王隐王如意元年。如意,高祖子。 五。来朝。
197 五。来朝。 五。来朝。 五。来朝。 七。来朝。反,诛。 六。来朝。 六。来朝。反,诛。 复置代,都中都。 五。来朝。
196 十一 六。为英布所杀,国除为郡。 十二月庚午,厉王长元年。长,高祖子。 七。 二月丙午,初王恢元年。恢,高祖子。 三月丙寅,初王友元年。友,高祖子。 正月丙子初王元年。
195 十二 更为吴国。十月辛丑,初王濞元年。濞,高祖兄仲子,故沛侯。 二月甲午,初王灵王建元年。建,高祖子。 四。死。
194 孝惠元年 淮阳王徙于赵,名友,元年。是为幽王。 为郡。
193 九。来朝。 九。来朝。 哀王回元年
192
191 十一。来朝。 十一。来朝。 六。来朝。 四。来朝。
190 十二 十二 六。来朝。 六。来朝。
189 十三 十三。薨。
188 十四。来朝。 初置鲁国。 哀王襄元年 八。来朝。 九。来朝。 八。来朝。 七。来朝。 初置常山国。 九。来朝。 初置吕国。 复置淮阳国。
187 高后元年 十五 四月初王张偃元年。偃,高后外孙,故赵王敖子。 四月辛卯,哀王不疑元年。薨。 四月辛卯,吕王台元年。薨。 四月辛卯,初王怀王强元年。强,惠帝子。
186 十六 十一 七月癸巳,初王义元年。哀王弟。义,孝惠子,故襄城侯,立为帝。 十一 十一月癸亥,王吕嘉元年。嘉,肃王子。 十一 恭王右元年
185 十七 四。来朝。 十一 十二 十一 十二 十二 二。来朝。
184 十八 十二 十三 十二 十一 五月丙辰,初王朝元年。朝,惠帝子,故轵侯。 十三 十三
183 十九 十三 十四。来朝。 十三 十二 十四 五。无嗣。 十四
182 二十 初置琅邪国。 十四 十五 十四 十三 十五 嘉废。七月丙辰,吕产元年。产,肃王弟,故洨侯。 初王武元年。武,孝惠帝子,故壶关侯。 十五
181 二十一 王泽元年。故营陵侯。 十五 十六 十五。绝。 。徙王赵,自杀。王吕产元年。 吕产徙王梁。二月丁巳,王太元年。惠帝子。 十六
180 二十二 十六 十七 十月辛丑,初王吕通元年。肃王子,故东平侯。九月诛,国除。 初王吕禄元年。吕后兄子,胡陵侯。诛,国除。 五。非子,诛,国除为郡。 二。有罪,诛,为郡。 三。武诛,国除。 十七
179 孝文元年 二十三 九。废为侯。 十。薨。 初置城阳邵。 初置济北。 三。徙燕。 十七 十八 十月庚戌,琅邪王泽徙燕元年。是为敬王。 十月庚戌,赵王遂元年。幽王子。 分为河闲,都乐成。 初置太原,都晋阳。 复置梁国。 十八。为文帝。
178 夷王郢元年 文王则元年 二月乙卯景王章元年。章,悼惠王子,故朱虚侯。 二月乙卯,王兴居元年。兴居,悼惠王子,故东牟侯。 国除为郡。 十八 十九 二。薨。 二月乙卯,初王文王辟强元年。辟强,赵幽王子。 二月乙卯,初王参元年。参,文帝子。 二月乙卯,初王怀王胜元年。胜,文帝子。 二月乙卯,初王武元年。武,文帝子。
177 为郡。 十九。来朝。 二十。来朝。 康王嘉元年 复置淮阳国。 二。徙淮阳。 靖王著元年
176 共王喜元年 二十 二十一 三。更为代王。 代王武徙淮阳三年。 三。太原王参更号为代王三年,实居太原,是为孝王。
175 四。薨。 二十一 二十二
174 王戊元年 二十二 二十三。王无道,迁蜀,死雍,为郡。
173 二十三 七。来朝。 六。来朝。 六。来朝。 六。来朝。
172 七。来朝。 二十四 六。来朝。 七。来朝。
171 六。来朝。 二十五 八。来朝。
170 二十六 八。来朝。
169 十一 八。徙淮南。为郡,属齐。 二十七 十一 十。来朝。薨,无后。 十。来朝。徙梁。为郡。 十。来朝。
168 十二 十一。来朝。 二十八 城阳王喜徙淮南元年 十二。来朝。 十一。来朝。 十一。淮阳王武徙梁年,是为孝王。 十一
167 十三 八。来朝。 十二 二十九 十一 十三 十二 十二 十二 十一
166 十四 十三 三十 十二。来朝。 十四 十三。薨。 十三 十三 十二
165 十五 初置衡山。 十四。薨。无后。 复置城阳国。 复置济北国。 分为济南国。 分为灾川,都剧。 分为胶西、都宛。 分为胶东,都即墨。 三十一 四。徙城阳。 十三。来朝。 十五 哀王福元年。薨,无后,国除为郡。 初置庐江国。 十四。来朝。 十四 十三
164 十六 十一 四月丙寅,王勃元年。淮南厉王子,故安阳侯。 四月丙寅,孝王将闾元年。齐悼惠王子,故阳虚侯。 淮南王喜徙城阳十三年。 四月丙寅,初王志元年。齐悼惠王子,故安都侯。 四月丙寅,初王辟光元年。齐悼惠王子,故扐侯。 四月丙寅,初王贤元年。齐悼惠王子,故武城侯。 四月丙寅,初王卬元年。齐悼惠王子,故平昌侯。 四月丙寅,初王雄渠元年。齐悼惠王子,故白石侯。 三十二 四月丙寅,王安元年。淮南厉王子,故阜陵侯。 十四 十六 四月丙寅,王赐元年。淮南厉王子,故阳周侯。 十五 十五 十四
163 后元年 十二 十四 三十三 十五 十七 十六 十六 十五
162 十三 十五 三十四 十六 十八 十七 十七。薨。 十六
161 十四 四。来朝。 十六 四。来朝。 四。来朝。 三十五 十七 十九 十八。来朝。 恭王登元年 十七
160 十五 十七 五。来朝。 三十六 十八。来朝。 二十。来朝。 十九 十八
159 十六。来朝。 十八。来朝。 六。来朝。 六。来朝。 三十七 十九 二十一 二十 十九
158 十七 十九 三十八 七。来朝。 二十 二十二 二十一。来朝。 二十。来朝。
157 十八 二十 三十九 二十一 二十三 二十二 二十一。来朝。薨,无后,国除。
156 孝景元年 十九 二十一 四十 二十二 二十四 复置河闲国。 初置广川,都信都。 二十三 初置临江,都江陵。 初置汝南国。 复置淮阳国。 复置长沙国。
155 二十。来朝。 分楚复置鲁国。 二十二 十。来朝。 四十一 二十三 二十五。来朝。 三月甲寅,初王献王德元年。景帝子。 三月甲寅,王彭祖元年。景帝子。 初置中山,都卢奴。 二十四。来朝。 三月甲寅,初王阏于元年。景帝子。 三月甲寅,初王非元年。景帝子。 三月甲寅,初王馀元年,景帝子。 三月甲寅,定王发元年。景帝子。
154 二十一。反,诛。 六月乙亥淮阳王徙鲁元年。是为恭王。 十一 十一 二十三 十一。徙灾川。 十一。反,诛。为郡。 十一。反,诛。济北王志徙灾川十一年。是为懿王。 十一。反,诛。六月乙亥,于王端元年。景帝子。 十一。反,诛。 四十二。反,诛。 十一 二十四 二十六。反,诛。为郡。 二。来朝。 二。来朝。 六月乙亥,靖王胜元年。景帝子。 十一 二十五。来朝。 徙鲁。为郡。
153 四。四月己巳立太子 文王礼元年。元王子,故平陆侯。 二。来朝。 十二。徙济北。庐江王赐徙衡山元年。 懿王寿元年 二十四 衡山王勃徙济北十二年。是为贞王。 十二 四月己巳,初王元年。是为孝武帝。 初置江都。六月乙亥,汝南王非为江都王元年。是为易王。 十二 二十五 十二。徙衡山,国除为郡。 二十六 三。薨,无后,国除为郡。 三。徙江都。
152 二。来朝。 二十五 十三。薨。 十三 十三。来朝。 二十六。薨。 广川王彭祖徙赵四年。是为敬肃王。 四。徙赵,国除为信都郡。 二十七
151 三。来朝。薨。 二十六 武王胡元年 十四 十四 王定国元年 二十八 复置临江国。 十一 五。来朝。
150 七。十一月乙丑太子废 安王道元年 二十七 十五 四。四月丁巳,为太子。 十五 五。来朝。 二十九。来朝。 十一月乙丑,初王闵王荣元年。景帝太子,废。 十二 六。来朝。
149 中元年 二。来朝。 六。来朝。 二十八 十六。来朝。 六。来朝。 复置胶东国。 十六 复置广川国。 三十 十三
148 二十九。来朝。 十七。来朝。 四月乙巳,初王康王寄元年。景帝子。 十七 八。来朝。 八。来朝。 四月乙巳,惠王越元年。景帝子。 初置清河,都清阳。 三十一。来朝。 十四
147 七。来朝。 三十 十八 十八 五。来朝。 三月丁巳,哀王乘元年。景帝子。 三十二 四。坐侵庙壖垣为宫,自杀。国除为南郡。 十五。来朝。
146 三十一 十九 十九。来朝。 九。来朝。 复置常山国。 三十三 十六 十。来朝。
145 六。来朝。 三十二 二十 四。来朝。 二十 十一 十一 四月丁巳,初王宪王舜元年。孝景子。 三十四 分为济川国。 分为济东国。 分为山阳国。 分为济阴国。 十七 十一。来朝。
144 十一 三十三。薨。 二十一 十一 二十一 十二 十二 十一 三十五。来朝。薨。 五月丙戌,初王明元年。梁孝王子。 五月丙戌,初王彭离元年。梁孝王子。 五月丙戌,初王定元年。梁孝王子。 五月丙戌,初王不识元年。梁孝王子。 十八 十二
143 后元年 十二 十一 十一 顷王延元年。 二十二。来朝。 十二 十一 二十二 九。来朝。 十三。来朝。 十二 恭王买元年。孝王子。 二。薨,无后,国除。 十九 十三
142 十三 十二 十二。来朝。 十。来朝。 二十三 十三 十二 二十三 十。来朝。 十四 十四 十三 二十 十四
141 十四 十三 十三 十一 二十四 十四 八。来朝。 十三 二十四 十一 十五 十五 十四 二十一 十五
140 孝武建元元年 十一 十五 十四 十四 十二 二十五 十五 十四 二十五 十二 十六 十六 十五 二十二 十六
139 十二。来朝。 十六。来朝。 十五 十五 十三 二十六 十六 十五 二十六。来朝。 十三 十七 十七 十六 九。来朝。 二十三 十七
138 十三 十七 十六 十六 十四 二十七 十七 十一 十六 二十七 十四 十八 十八 十一 十七。来朝。 七。明杀中傅。废迁房陵。 二十四。来朝。 十八。来朝。
137 十四 十八 十七 十七 十五 二十八 十八 十二 十七。来朝。 二十八 十五 十九 十九 十二 十八 十一 九。来朝。 七。薨。 为郡。 二十五 十九
136 十五 十九 十八 十八 十六 二十九 十九 十三 十八 二十九 十六 二十 二十 缪王元年。 十九 十二。薨,无后,国除为郡。 平王襄元年 九。薨,无后,国除为郡。 二十六 二十
135 十六 二十 十九 十九 十七 三十 二十。来朝。 十四 十九 三十 十七 二十一。来朝。 二十一 二十 十一 二十七 二十一
134 元光元年 十七 二十一 二十 二十 十。来朝。 十八 三十一 二十一 十五。来朝。 二十 三十一 十八。来朝。 二十二 二十二 二十一 十二 十一 二十八 二十二
133 十八。来朝。 二十二 二十一 二十一 十一 十九 三十二 二十二 十六 二十一 三十二 十九 二十三 二十三 二十二。来朝。 十三 十二 二十九 二十三。来朝。
132 十九。来朝。 二十三 二十二 二十二。卒。 十二 二十 三十三 二十三 十七 二十二 三十三 二十 二十四 二十四 二十三。来朝。 十四 十三 王义元年 二十四。来朝。
131 二十 二十四 二十三 厉王次昌元年 十三 二十一 三十四 二十四 十八 二十三 三十四 二十一 二十五 二十五 二十四 十五 十四。来朝。 二十五
130 二十一 二十五 二十四 十四。来朝。 二十二 三十五。薨。 二十五 十九 二十四 三十五 二十二 二十六 二十六。来朝。 二十五 十六 十五 二十六
129 二十二。薨。 二十六。薨。 二十五 十五 二十三 靖王建元年 二十六 二十 二十五 三十六 二十三 二十七。来朝。 恭王不害元年 二十六 十七 十六 二十七
128 元朔元年 襄王注元年 安王光元年 二十六 十六 二十四。来朝。 二十七 二十一 二十六 三十七 二十四。坐禽兽行自杀。国除为郡。 二十八 二十七 十八 十七 康王庸元年
127 二十七 五。薨,无后,国除为郡。 十七 二十五 二十八。来朝。 二十二 王建元年 三十八 二十九 二十八 十九 十。来朝。 十八
126 二十八 十八 二十六 二十九 二十三 三十九 三十 四。薨。 十一 二十九。来朝。 二十 十一 十九
125 四。来朝。 二十九 十九 二十七 三十 二十四 四十 三十一 刚王堪元年 十二 三十 二十一 十二 二十。来朝。
124 三十 二十 二十八 三十一 二十五。来朝。 四十一。安有罪,削国二县。 三十二 十三 三十一 二十二。来朝。 十三 二十一
123 三十一 二十一。来朝。 二十九 三十二 二十六 四十二 三十三 十四。来朝。 三十二 二十三 十四 二十二
122 元狩元年 三十二。反,自杀,国除。 二十二 三十 三十三 二十七 四十三。反,自杀。 三十四。来朝。 十五 三十三 二十四 十五 二十三 十一
121 八。来朝。 二十三 三十一 三十四 二十八 七。反,自杀,国除为广陵郡。 置六安国,以故陈为都。七月丙子。初王恭王庆元年。胶东王子。 三十五 十六 三十四 二十五 十六 二十四 十二。来朝。 八。来朝。
120 二十四 三十二。来朝。 三十五 哀王贤元年 三十六 十七 三十五。来朝。 二十六 十七 二十五 十三
119 十。来朝。 二十五 三十三 十一 三十六 三十七 十八 三十六 二十七 十八 二十六。来朝。 十四
118 十一 十一 复置齐国。 二十六。来朝。薨。 三十四 十二。来朝。 三十七 更为广陵国。 复置燕国。 三十八 十九 三十七 二十八 十九 二十七 十五 十一
117 十二 十二 四月乙巳,初王怀王闳元年。武帝子。 敬王义元年 三十五 十三 三十八 四月乙巳,初王胥元年。武帝子。 四月乙巳,初王剌王旦元年。武帝子。 三十九 九。来朝。 二十 三十八 二十九。来朝。 二十 二十八 十六 十二
116 元鼎元年 十三 十三 三十六 十四 三十九 四十 二十一。来朝。 三十九 三十 二十一 二十九。剽攻杀人,迁上庸,国为大河郡。 十七 十三
115 十四。薨。 十四。来朝。 三十七 十五 四十 四十一 十一 二十二 四十 三十一 二十二 十八。来朝。 十四
114 节王纯元年 十五 初置泗水,都郯。 三十八 十六 四十一 四十二 十二。薨。 二十三 四十一。来朝。 复置清河国。 三十二。薨,子为王。 二十三 十九。徙清河。为太原郡。 十五。来朝。
113 十六 思王商元年。商,常山宪王子。 三十九 十七 四十二 四十三 顷王授元年 二十四 四十二。薨。 二十。代王义徙清河年。是为刚王。 更为真定国。顷王平元年。常山宪王子。 二十四 十六
112 十七 四十 十八 四十三 四十四 二十五。来朝。 哀王昌元年。即年薨。 二十一 二十五 十七
111 十八 四十一。来朝。 十九 四十四 十一。来朝。 四十五 二十六 康王昆侈元年。 二十二 二十六 十八
110 元封元年 十九 八。薨,无后,国除为郡。 八。来朝。 四十二 二十 四十五 十一 十二 四十六 二十七 二十三 四。来朝。 二十七 十九
109 二十 九。薨。 四十三 顷王遗元年。 四十六 十二 十三 四十七 二十八 二十四 二十八 二十
108 二十一。来朝。 慧王武元年 四十四 四十七。薨,无后,国除。 十三 十四 四十八 二十九 二十五。来朝。 二十九 二十一
107 二十二 四十五 十四 十一 十五 十一 四十九 三十 二十六 三十 二十二
106 二十三。朝泰山。 四十六。朝泰山。 戴王通平元年 十二 十六 十二 五十 三十一 二十七 三十一 二十三
105 二十四 四十七 十三 十七 十三 五十一 三十二 二十八 九。来朝。 三十二 二十四
104 太初元年 十一 二十五 十。薨。 四十八 十四 十八。来朝。 十四 五十二 三十三 二十九 三十三 二十五
103 十二 二十六 哀王安世元年。即戴王贺元年。安世子。 四十九 十五 十九 十五 五十三 十一 三十四 九。来朝。 三十 十一 三十四 二十六
102 十三 二十七 七。 五十 十六 二十 十六 五十四 十二 三十五 三十一 十二 三十五 二十七
101 十四 二十八 五十一 十七 二十一 十七 五十五 十三 三十六 十一 三十二 十三 三十六。来朝。 二十八。来朝。

-----表见白话文翻译-----

太史公认为:殷朝以前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周朝时期的爵位有五个等级:公、侯、伯、子、男。然而伯禽在鲁地、康叔在卫地,受封的封地各四百里,这是为了表示亲近亲属的情谊,褒扬创建了功德的人;在齐地分封太公吕望,让他兼有五个诸侯的封地,这是对他为国家操劳而表示尊重。周武王、成王、康王时受封的诸侯有数百个,而其中同姓的诸侯就有五十五个,他们的封地最大的不超过百里,最小的不少于三十里,要依靠他们来辅佐和捍卫王室。后来,管、蔡、康叔、曹、郑各诸侯的封地,有的超出了规定,有的遭到了削减。厉王、幽王之后,王室亏损,那些侯、伯却变为强国逐渐兴起,而周天子的势力微弱,无力拨正。这并不是周王室的品德不好,主要是由于势力已经衰败了。

汉朝兴起之后,将爵位分为两等,功大的封为王,功小的封为侯。在高祖末期,曾立下誓约,不是刘氏宗室而封王的,或者没有功劳、不是皇帝所封置而封侯的,天下的人都可以共同讨伐他们。那时高祖的子弟和同姓宗室封王的有九个,只有长沙王是异姓王,而有功劳的臣子被封为侯的有一百多位。自雁门、太原以东至辽阳一带属于燕国、代国;自常山以南,由太行山向东,过黄河、济水,从东阿、甄城以东一直延伸到海边,属于齐国、赵国;自陈县以西,南至九疑山,往东长江、淮河、谷水、泗水一带,临近会稽山,属于梁国、楚国、淮南国、长沙国。这些诸侯国都与匈奴和越族相接。而内地往北至崤山以东,都属于诸侯的封地,有些大的诸侯拥有五到六个郡,几十座城池相连,他们独立设置的百官和宫观已经超过了规定,几乎与天子相同。当时,汉王室仅仅占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到蜀郡,北自云中到陇西,再加上内史,共有十五个郡。而公主的封地多数都在这些地区。为什么呢?天下才初步平定,能封王封侯的同姓人少,因此要广泛增强汉室子弟的力量,用来镇抚天下,以及辅佐和捍卫汉朝廷。

汉朝平定天下不过百年的时间,亲属之间日益疏远,一些诸侯骄奢淫逸,习惯了奸佞之臣的诱惑,暗中策划叛乱的行动,动作大的成为了叛党,动作小的不遵循国家的法度,因而危及到自身的性命,最后导致身死国亡。天子考察了上古政治的得失,于是采取了增加诸侯恩惠的方法,促使他们把自己的恩泽推广出去,将国邑分给自己的子弟,所以齐被分为了七个国家,赵被分为了六个国家,梁被分为了五个国家,淮南被分为了三个国家,到了天子的旁支庶子被封王、王子的旁支庶子被封侯的,就达到了一百多个。吴楚动乱的时期,前后有些诸侯由于受到谪罚而减削封地,所以燕、代没有北部边郡,吴、淮南、长沙没有南部边郡,齐、赵、梁、楚的支郡和有名的山、海都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诸侯们的势力逐渐被削弱,大的封国只拥有十几个城,小的封侯只占有几十里地,使他们向上足以进献贡赋,对下足以供奉祭祀,用以辅卫京师。而汉中央政府所设置的郡共有八九十个,错综地分布在诸侯国之间,就像犬牙一样相互交错地衔接,朝廷掌握着险要的关塞和有利的地势,从而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力量,减弱了诸侯国的势力,使尊卑关系明确了,所有的事情也就各得其所了。

作为臣子,我司马迁慎重地记录了自高祖以来到太初时期的各诸侯国的史实,写下了他们后来的势力加强或削弱的情况,使后人得以阅览,从而从中得到教训。现在朝廷形势即使很强盛,但仍要将仁义作为治国的根本。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