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厚
天于人,无厚也。君于民,无厚也。父于子,无厚也。兄于弟,无厚也。何以言之?天不能屏勃厉之气,全夭折之人,使为善之民必寿,此于民无厚也。凡民有穿窬为盗者,有诈伪相迷者,此皆生于不足,起于贫穷,而君必执法诛之,此于民无厚也。尧舜位为天子,而丹朱商均为布衣,此于子无厚也。周公诛管蔡,此于弟无厚也。推此言之,何厚之有?
循名责实,君之事也。奉法宣令,臣之职也。下不得自擅,上操其柄而不理者,未之有也。君有三累,臣有四责。何谓三累:惟亲所信,一累。以名取士,二累。近故亲疏,三累。何谓四责:受重赏而无功,一责。居大位而不治,二责。理官而不平,三责。御军阵而奔北,四责。君无三累,臣无四责,可以安国。
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臣者,君之马;民者,君之轮。势固则舆安,威定则策劲。臣顺则马良,民和则轮利。为国失此,必有覆车奔马、折轮败载之患,安得不危?
异同之不可别,是非之不可定,白黑之不可分,清浊之不可理,久矣。诚听能闻于无声,视能见于无形,计能规于未兆,虑能防于未然,斯无他也。不以耳听,则通于无声矣。不以目视,则照于无形矣。不以心计,则达于无兆矣。不以知虑,则合于未然矣。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掩目塞耳,万民恐震。
循名责实,察法立威,是明王也。夫明于形者,分不遇于事。察于动者,用不失则利。故明君审一,万物自定。名不可以外务,智不可以从他,求诸己之谓也。
治世,位不可越,职不可乱。百官有司,各务其刑。上循名以督实,下奉教而不达1。所美观其所终,所恶计其所穷。喜不以赏,怒不以罚。可谓治世。
1. 达 : 原作“违”。
夫负重者患涂远,据贵者忧民离。负重涂远者,身疲而无功。在上离民者,虽劳而不治。故智者量涂而后负,明君视民而出政。
猎罴虎者,不于外圂。钓鲸鲵者,不于清池。何则?圂非罴虎之窟也,池非鲸鲵之泉也。楚之不泝流,陈之不束麾,长卢之不士,吕子之蒙耻。
夫游而不见敬,不恭也。居而不见爱,不仁也。言而不见用,不信也。求而不能得,无始也。谋而不见喜,无理也。计而不见从,遗道也。因势而发誉,则行等而名殊。人齐而得时,则力敌而功倍。其所以然者,乘势之在外也1。
1. 也 : 旧脱。
推辩说,非所听也。虚言向,非所应也。无治1益乱,非所2举也。故谈者,别殊类使不相害,序异端使不相乱。谕志通意,非务相乖也。若饰词以相乱,匿词以相3移;非古之辩也。
1. 治 : 旧脱。
2. 所 : 旧脱。
3. 乱 : 删除。
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兵不闲习,不可以当敌。庙算千里,帷幄之奇,百战百胜,黄帝之师。
死生自命,贫富自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知天命也。贫穷无慑,达时序也。
凶饥之岁,父死于室,子死于户,而不相怨者,无所顾也。同舟渡海,中流遇风,救患若一,所忧同也。张罗而畋,唱和不差者,其利等也。故体痛者,口不能不呼。心悦者,颜不能不笑。责疲者,以举千钧,责兀者,以及走兔,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也1。
1. 也 : 旧脱。
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而不用,去而反求。风此四行,明主大忧也。
夫水浊则无掉尾之鱼,政苛则无逸乐之士。故令烦则民诈,政扰则民不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夫达道者,无知之道也,无能之道也。是知大道不知而中,不能而成,无有而足。守虚责实而万事毕。忠言于不忠,义生于不义。音而不收,谓之放言;出而不督,谓之暗。故见其象,致其形;循其理,正其名;得其端,知其情。若此,何往不复?何事不成?有物者,意也;无外者,德也;有人者,行也;无人者,道也。故德非所履,处非所处,则失道。非其道不道,则谄意无贤。虑无忠,行无道,言虚如受实,万事毕。
夫言荣不若辱,非诚辞也。得不若失,非实谈也。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真人危斯十者而为一矣。所谓大辩者,别天下之行,具天下之物,选善退恶,时措其宜,而功立德至矣。小辩则不然,别言异道,以言相射,以行相伐,使民不知其要。无他故焉,故浅知也。君子并物而错之,兼涂而用之,五味未尝,而辨于口。五行在身而布于人。故何方之道不从,面从之义不行,治乱之法不用。惔然宽裕,荡然简易,略而无失,精详入纤微也。
夫舟浮于水,车转于陆,此自然道也。有不治者,知不豫焉。
夫木击折轊,水戾破舟,不怨木石而罪巧拙,智1故不载焉。故道2有知则感3,德有心则险,心4有目则眩。是以规矩一而不易,不为秦楚缓节,不为胡越改容。常5一而不邪,方行而不流。一日形之,万世传之,无为为之也。
1. 智 : 旧脱。
2. 道 : 旧脱。
3. 感 : 原作“惑”。
4. 心 : 旧脱。
5. 常 : 旧脱。
夫自见之明,借人见之暗也。自闻之聪,借人闻之聋也。明君知此,则去就之分定矣。为君当若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自归,莫之使也。恬卧而功自成,优游而政自治。岂在振目扼腕,手据鞭朴,而后为治欤?
夫合事有不合者,知与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故远而亲者,忘1相应也。近而疏者,忘2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无违行也。近而不御者,心相乖也。远而相思者,合其谋也。故明君择人,不可不审。士之进趣,亦不可不详。
1. 忘 : 原作“志”。
2. 忘 : 原作“志”。
转辞
世间悲哀喜乐,嗔怒忧愁,久惑于此,今转之:在己为哀,在他为悲。在己为乐,在他为喜。在己为嗔,在他为怒。在己为愁,在他为忧。1若扶之与携,谢之与议,故之与右,诺之与已,相去千里也。
1. 在已 : 删除。
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安;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此言之术也。
不用在早图,不穷在早稼。非所宜言勿言,以避其愆1。非所宜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宜取勿取,以避其咎。非所宜争勿争,以避其声。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故恶言不出口,苟语不留耳。此谓君子也。
1. ,以避其愆 : 旧脱。
夫任臣之法,暗则不任也,慧则不从也,仁则不亲也,勇则不近也,信则不信也。不以人用人,故谓之神。怒出于不怒,为出于不为。视于无有,则得其所见。听于无声,则得其所闻。故无形者,有形之本。无声者,有声之母。循名责实,实之极也。按实定名,名之极也。参以相平,转而相成。故得之形名。
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以死,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故也。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何以知其然?为之斗斛而量之,则并斗斛而窃之。为之权衡以平之,则并与权衡而窃之。为之符玺以信之,则并与符玺而窃之。为之仁义以教之,则并仁义而窃之。何以知其然?彼窃财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是非窃仁义邪?故遂于大盗,霸诸侯。此重利也盗跖所不可桀者,乃圣人之罪也。
欲之与恶,善之与恶,四者变之失。恭之与俭,敬之与傲,四者失之修。故善素朴任惔忧而无失未有修焉,此德之永也。言有信而不为信,言有善而不为善者,不可不察也。
夫治之法,莫大于使私不行;君之功,莫大于使民不争。今也立法而行私,与法争。其乱也,甚于无法。立君而尊贤1,与君争。其乱也,甚于无君。故有道之国法立2,则私善不行,君立而贤3者不尊。民一于君,事断于法,此治国之道也。明君之督大臣,缘身而责名,缘名而责形,缘形而责实。臣惧其重诛之至,于是4不敢行其私矣。
1. 贤 : 原作“愚”。
2. 法立 : 旧脱。
3. 贤 : 原作“愚”。
4. 是 : 旧脱。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心不欲躁,虑不欲浅。心躁则精神滑,虑浅则百事倾。
治世之礼,简而易行;乱世之礼,烦而难遵。上古之乐,质而不悲;当今之乐,邪而为淫。上古之民,质而敦朴;今世之民,诈而多行。上古象刑,而民不犯,教有墨劓不以为耻,斯民所以乱多治少也。尧置敢谏之鼓,舜立诽谤之木,汤有司直之人,武有戒慎之铭。此四君子者,圣人也,而犹若此之勤。至于栗陆氏杀东里子,宿沙氏戮箕文,桀诛龙逢,纣刳比干,此1四主者乱君,故其疾贤若仇。是以贤愚之相觉,若百丈之溪与万仞之山;若九地之下与重山之巅。
1. 此 : 旧脱。
明君之御民,若御奔而无辔,履冰而负重。亲而踈之,踈而亲之。故畏俭则福生,骄奢则祸起。圣人逍遥一世之间1,罕匹万物之形。寂然无鞭朴之罚,漠然无叱吒之声,而家给人足,天下太平。视昭昭,知冥冥,推未运,覩未然,故神而不可见,幽而不可见,此之谓也。
1. 之间 : 旧脱。
君人者不能自专而好任下,则智日困而数日穷。迫于下则不能申,行随于国则不能持。知不足以为治,威不足以行诛,则1无以与下交矣。故喜而使赏,不必当功。怒而使诛,不必值罪。不慎喜怒,诛赏从其意,而欲委任臣下,故亡国相继,杀君不绝。古人有言:众口铄金,三人成虎,不可不察也。
1. 则 : 旧脱。
夫人情发言欲胜,举事欲成。故明者不以其短疾人之长,不以其拙病人之工。言有善者则而赏之,言有非者显而罚之。塞邪枉之路,荡浮辞之端。臣下闵之,左右结舌,可谓明君。为善者,君与之赏。为恶者,君与之罚。因其所以来而报之,循其所以进而答之。圣人因之,故能用之,因之循理,故能长久。今之为君者1,无尧舜之才而慕尧舜之治,故终颠殒乎混冥之中,而事不觉于昭明之术,是以虚慕欲治之名,无益乱世之理也。
1. 君者 : 旧脱。
忠怠于宦成,病始于少瘳,祸生于懈慢,孝衰于妻子,察1此四者,慎终如始也。富必给贫,壮必给老。快情恣欲,必多侈侮。故曰:尊贵无以高人,聪明无以笼人,资给无以先人,刚勇无以胜人。能履行此,可以为天下君。
1. 察 : 旧脱。
夫谋莫难于必听,事莫难于必成。成必合于数,听必合于情。故抱薪加火,烁者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必先濡。故曰动之以其类,安有不应者?独行之术也。
明君立法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非1此之谓,君曰乱君,国曰亡国。
1. 非 : 旧脱。
智者寂于是非,故善恶有别。明者寂于去就,故进退无类。若智不能察是非,明不能审去就,斯谓1虚妄。
1. 谓 : 原作“非”。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公。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以天下之智虑,则无不知。得此三术,则存于不为也。
《佚文》
古诗曰:尧舜至圣,身如脯脂;桀纣无道,肌肤二尺。
参考:《新译邓析子》徐忠良注译,三民书局,民国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