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

关键词 [妆容] 的搜索结果:

9月09

  • 汉服造型师是个什么师?

    00:01 作者:梦回大唐

    汉服不单指汉朝服饰,更是整个汉民族几千年流传演变的传统服饰。这几年,传统文化仿佛自带流量,只要与之沾边,就能引发强烈共鸣。 现如今在国风潮下,出现了专注中式审美的小众职业——汉服造型师。他们致力于,今人和古人在装束上相逢,懂得各种古代发型、妆容和服饰的搭配,每天轻描花钿、整理发髻、制作发饰,用他们敏锐的双眼为你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汉服造型,让你秒变仙女。汉服造型师要具备什么技能?对从业者有何要求?这个行业的前景如何?   这样的汉服体验店您来过吗? 近些年,随着喜爱穿汉服的人们逐渐增多,很多城市都在打造与之配套的新消费场景。西安的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河南的洛阳洛邑古城等景点,都是众多汉服爱好者的“打卡地”,游客对于汉服体验的需求无形中催生了很多就业岗位,诸如妆造师、摄影师、体验馆客服等。

    汉服造型师是个什么师?

      苍曦曾经是一名英文老师,因为喜欢汉服,2018年转行开了汉服体验店。一开始只是在家里辟了地方,小范围试着经营。 苍曦:当时我买了大概3万块钱的衣服,然后就扔在我们家了,就继续上班,大概在家扔了半年。后来有一次我发了一条微博,就是说可以做这种汉服体验,我的第一个客户就来了,她就跟我说哪天到北京,我去你家找你,那个时候北京就没有这个业务。她说我给你发一个视频,你看一下、学一下,我还为了她买了100块钱的头饰,我觉得好浪费,因为给她用完了之后以后就再也不能用了。后来她出来那种造型还挺不错的,她就发给我了,我就又放在微博上了,然后就有更多的客户来了。 客户一个跟一个来了,汉服的热度也逐渐攀升,喜爱汉服的人也越来越多,苍曦把门店搬到了故宫附近,门店面积在50平方米左右,目前店里已有10-15名汉服造型师,门店在大众点评上有1.8万人收藏。提到汉服,苍曦告诉记者,之前自己对于汉服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但就是凭着这一份爱好,她努力去学习整个汉服文化。 苍曦介绍,目前她店里的这些造型师都是从专门的汉服培训班里招聘的,给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古风体验,产品更迭速度快也成为门店的一大招牌。小店虽小,但在汉服热的推动下,目前门店经营已经盈利。今年暑期北京旅游热,更是为门店带来了一波客流高峰,不少到北京旅游的游客,会选择到门店做个古风妆造,体验一番穿越之旅。 苍曦:我自己的感受就是每年到了中秋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学校都会联系我们租衣服,基本上到了中秋节,我们小男孩、小女孩的汉服都会被租空;我还有一个感受就是现在汉服越来越热了,每年到年底年会的时候,感觉各个公司都在做这种汉服团建。

    汉服造型师是个什么师?

      从小众爱好到频繁“出圈”,汉服需求如何不断壮大? 今年以来,汉服体验在网络平台的相关订单量同比增长307.9%,其中西安、嘉兴、苏州、洛阳、南京是线上订单量最多的前五大城市。另有数据显示:2015—2022年中国汉服市场快速发展,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规模和市场规模均呈现高增长态势。2023年第一季度监测数据显示,中国汉服市场本年累计已实现销售额约36.2亿元,同比增长15.4%。 在今年暑期的不少景点,穿着汉服的小姐姐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河南洛邑古城为例,根据相关统计,30岁以下穿汉服游园的游客占比高达75%。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京东数据显示,6月至7月京东服饰的汉服成交额同比增长超过200%。   汉服不仅是衣服,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有业内专家认为,“汉服热”逐渐升温不仅源于汉服本身的古韵之美,背后更多的是国人文化自信的彰显,是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宁波某小学语文老师、国学爱好者北辰告诉记者:“我们汉服它只是一个载体,它是一个服装,但是它背后是什么?比如说它背后的文化存在,又比如说我们的礼仪文化,礼仪里面包含我们中庸的文化。(随着汉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觉得整个民族素养不一样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不一样了,所以我觉得以后国际上我们整个民族的形象地位都会不一样。” 其实在每一位小小的汉服造型师心里,同样也有一个大大的中国梦。汉服化妆师李欣晖告诉记者,我们的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座金山,她希望给大家展示一些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金山中的华夏之美,守护中国古典美学,把中国美传递给更多的人。 李欣晖:汉服经济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消费,文化需求也是我们大家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于精神需求的满足,我觉得更多的是从侧面反映了传统文化已经寻找到了另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汉服承载着中华几千年厚重的文化,浸润着其自身的华丽与优雅。现在有很多城市的汉服社团、汉礼文化都发展得很好,我希望我能影响到更多的人。原文连接

    汉服造型师是个什么师?

    汉服
    分享到

9月08

  • 洛阳“90后”非遗传承人沁香:制作传统首饰 助推汉服国潮兴起

    23:58 作者:梦回大唐

    洛阳“90后”非遗传承人沁香:制作传统首饰 助推汉服国潮兴起
    非遗牡丹首饰
    发簪、发钗、步摇、凤冠……走进“90后”非遗传承人沁香的汉服体验馆,琳琅满目的传统首饰让人眼花缭乱。作为一名汉服文化爱好者,她用10余年的时间,把热爱经营成事业,在一簪一花、一珠一串中为汉服国潮的兴起贡献力量。
    还原宫廷技艺 打造牡丹首饰
    今年32岁的沁香,从到洛阳上大学时开始接触汉服。“这十几年,我见证了汉服文化从小众走向大众的过程。”沁香说,对于汉服爱好者来说,传统首饰是整体造型的点睛之笔,从上大学时,她就开始尝试自己动手制作首饰,2014年大学毕业后,她更是一头扎进了这个领域。
    为了做出更接近历史的首饰,沁香不仅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制作技艺,还遍访老手艺的传承者,并阅读大量的历史书籍、考古报告,研究不同时期首饰的造型、颜色、特色。“宫廷首饰是我国传统首饰的代表,但是由于工艺繁杂、传承断档等原因,掌握其制作技艺的匠人寥寥无几。”沁香说,她尝试利用学到的宫廷首饰制作技艺,结合洛阳牡丹制作传统首饰,“牡丹雍容华贵,在古代,其是首饰常用的造型”。
    沁香介绍,她力求还原宫廷技艺手法,每件首饰都要不停地琢磨原材料选择、花色搭配、固定美化等,往往需要数十道工序才能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沁香的洛阳牡丹首饰制作技艺被评为西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她制作的首饰也被全国各地多家文化馆、博物馆收藏,成为展示传统服饰文化的载体。
    参照出土文物 仿制明代凤冠
    洛阳“90后”非遗传承人沁香:制作传统首饰 助推汉服国潮兴起
    点翠凤冠
    随着手艺越来越娴熟,沁香开始挑战更复杂的首饰。在她的小店中,有两件仿制的皇后凤冠,其原型是明代定陵出土的文物。
    “这件仿制的六龙三凤冠重约6斤,使用了4300多颗淡水珍珠,耗时约1个月才制作完成。”沁香说,明孝端皇后六龙三凤冠出土于1957年,是国家一级文物,目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原型凤冠大量使用了点翠工艺,即将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镏金胎体上。如今,为保护翠鸟,传统的点翠工艺已不允许使用。为此,沁香自学了多种仿点翠工艺,使用染色鹅毛、鹦鹉羽毛、缎带等材料制作仿点翠作品。以仿制的六龙三凤冠为例,沁香使用的是抽丝缎带仿点翠工艺,先将蓝色缎带中的横丝一根根抽出,再将剩下的缎带梳理整齐、涂抹胶水、剪切形状,最后一片片镶嵌在铜丝制作的胎体内。沁香说,这个过程像绣花一样,需要极大的耐心。
    推广汉服汉礼 弘扬传统文化
    除了制作首饰,沁香还专门向1987版《红楼梦》的化妆师杨树云拜师学艺,学习了各个朝代的汉服妆容。“一身汉服搭配合适的妆容、首饰,能让体验者更有沉浸感。”在沁香看来,喜爱传统文化不是因循守旧,传统审美叠加现代需求,汉服国潮才能走得更远。为此,她会结合不同顾客的特点,对复原的历史妆造进行改良,让大家更容易接受变装“穿越”后的自己。
    “守正创新,传统文化才能走近更多年轻人。”沁香说,洛阳汉服热持续升温,为年轻人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架起了一座桥梁,“当大家换上汉服,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立刻有了满满的文化自信”。
    前不久,山东卫视《行进中国》栏目走进洛阳拍摄,沁香受邀作为嘉宾,在节目中宣传洛阳的历史文化。“传承之外,更重要的是推动以汉服、传统首饰为载体的文化不断发展。”沁香说,她将怀揣匠心继续钻研技艺,为传播弘扬传统文化探寻更多更宽的渠道。(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智慧 文/图)

    洛阳“90后”非遗传承人沁香:制作传统首饰 助推汉服国潮兴起

    汉服
    分享到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
zh_CNChinese